别光指望F1

2014-09-18 18:48孟为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4年5期
关键词:潍柴重卡法拉利

孟为

如果你还以为潍柴是一家发动机公司,那显然需要更新知识储备了。

现在的潍柴,不仅坐拥“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器+汉德车桥+陕汽重卡”的重卡黄金产业链;还通过海外收购和战略重组了博杜安发动机、法拉第游艇、凯傲叉车和林德液压等国际品牌;又在资本市场重组亚星客车、扬柴动力;2013年底更是高调宣布进入乘用车市场。

在董事长谭旭光一手运作下,潍柴已从一家单纯的动力总成巨头摇身变为横跨整车、动力总成、零部件和豪华游艇四大业务平台的新帝国。

在这个“新帝国”下,潍柴宣称自己在全球五国十地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这一数字直接秒杀了昔日国际研发资源第一大户——拥有五国九地研发中心的长安汽车。

潍柴国际化诉求已箭在弦上。无论市场对其纷繁复杂的新业务是否看好,但谭旭光目标坚定,“冲刺2000亿元营业额,进军世界500强”。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品牌名头要叫响。

4月17日,在F1中国赛举办期间,潍柴在上海召开国际化品牌全球发布会,宣布启用国际化新LOGO,并与法拉利F1车队签订年度赞助合约。

这也就意味着从中国站开始,潍柴的新LOGO将出现在法拉利F1车队的赛车以及团队服装以及装备上。

谭旭光表示,潍柴希望借助法拉利F1在全球的征战把潍柴的品牌带到全球,提升知名度。但《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启用新LOGO和签约法拉利F1车队只能看做是潍柴国际化的最基础工作,而未来它如何在全球市场完成布局才是国际化的真正考验。

近年来潍柴通过产业整合在业绩上高歌猛进,但其背后面临的压力并不轻松。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一方面,潍柴的收购和整合使得其资产总值和营业额不断攀升,但单纯依靠累加并不足以将业务规模转变成为利润。十八届三种全会后,中国政府倡导市场主导的竞争机制,未来企业间的竞争或许将不再以规模论英雄,而要比拼利润和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

另一方面,且不论其新业务表现如何,潍柴在传统发动机产业上也面临不小压力。尽管这家野心勃勃的公司刚刚在5月和福田重新签订了战略协议,表现出了无比的亲密关系。但可以看到的趋势是,国内重卡企业无一例外地正在投建自己的发动机工厂。

福田汽车不仅与奔驰合作生产OM457发动机,还将和康明斯在合资公司福田康明斯生产中重卡发动机产品;东风商用车和康明斯、沃尔沃在发动机上成立合资公司,并且规划了自己的动力产品布局;华菱星马也自己投建了汉马动力。

随着国内法规和标准不断升级,市场上对于发动机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潍柴首先要在技术层面面对合资公司产品的冲击和竞争,同时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也可能更加明显。

作为一家独立发动机生产企业,潍柴必须要设法和国内中重卡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其中一点就是如何能配合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策略走向国际化,而它最好的学习模版就是康明斯。作为欧美唯一一家独立的发动机生产企业,其通过全球化,特别是在新兴市场的布局大获成功。

而潍柴在树立国际化品牌的同时,也必须拿出魄力进行未来国际化的投入,至少先期在中国中重卡企业未来重点开拓的海外市场布局服务网点,抢占国际化的先机。endprint

猜你喜欢
潍柴重卡法拉利
开过法拉利吗
潍柴英致巨亏背后 数十位经销商要求退网
我国重卡年销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曝法拉利812最新信息
法拉利永不打造SUV不考虑电动车
潍柴 新国际化品牌将亮相上海F1赛场
潍柴气体发动机销量创新高
英致品牌亮相 全面开启潍柴轻型车战略布局
竞速
品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