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看汽车

2014-09-18 19:21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4年5期
关键词:核心用户服务

我来自于IT行业,对汽车行业并不是很了解,但是这次论坛的主题“重构”,和我们IT行业还是有一定的关联。IT行业一直处于剧烈变革中,谁也不知道6个月或者12个月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形成什么样的格局。所以我今天更多还是跟大家分享一下,在经历这个行业本身的市场发展和技术变革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些粗浅体会,算是抛砖引玉。

互联网改变人的行为

刚才徐总(徐和谊)讲得很重要,无论哪一个行业,核心还是用户。在过去几年,我们深刻感受到随着互联网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用户行为在发生非常快速、剧烈的变化。

首先是互联网和新技术对人的沟通行为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每个人都有深切的体会——交流方式从过去的电话、邮件,发展到现在的以社交网络为主。不仅仅是说大家发邮件发短信的交流方式变少了,而是出现更多像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形式的沟通,也就是分享式沟通这样一种社交新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现在80后、85后,甚至90后正在逐渐成为各个市场的中坚,这群人作为市场主力和产业主力,他们的行为也随着技术变革和社会发展在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感和关注感,对他们而言,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同等重要,或者说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还更重要。在这两个平行的世界,他们有即时沟通和消费的需求,有着扁平的世界观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所以说移动互联网在席卷一切,包括我们自己原来所固有的PC互联网。今天我们也看到论坛的组委会在用微信制作会议手册。我们认为整个变革的动力其实是三个核心元素加起来——触摸屏加GPS加摄像头,触摸屏大大简化了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的交互方式,摄像头让表达和分享更加容易。

诸位可以计算一下自己每天打开手机多少次,你会发现这个数字非常惊人。我们做过一些统计,每个人平均每天大概要开150次到200次手机。很多时候我们跟爱人、子女或者好朋友之间接触沟通的频繁程度都远远不及手上这个小东西。它所带来的对产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另外我们看到一个很清晰的趋势,互联网服务在和硬件做越来越深度的,甚至是无缝的整合。刚才徐总也提到iPhone,这其实是非常经典的例子,值得深刻研讨。相应地还会涉及另一个经典案例,那就是诺基亚。可能这里有诺基亚的粉丝,很抱歉我只是举一个例子。

以诺基亚为代表的上一代手机的服务商和供应商,以iPhone为代表的新一代的所谓移动互联网的提供商,虽说都是在一个终端上,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很多本质的不同造成两个公司在短短几年之内,在移动通讯行业发生巨大变化。

诺基亚在做智能手机的时候,还是把手机作为一个智能的通讯终端,定位在硬件上。但是从iPhone开始,更多是将手机视为一个具有通讯功能的移动终端或者移动电脑、便携式电脑。这是最本质的区别,功能发生很大变化,相应地价值来源发生很大变化。

不管从商业价值来讲,还是从用户价值角度来讲,如果过去核心是在硬件上,那现在我们看到的硬件更多是承担一个载体的功能,其核心价值已经在服务和软件上。我们看到这个趋势在很多领域里都已经出现,和我们最接近的消费电子类的业务也好,家电类、通讯类业务也好,由于硬件的门槛比较低,所以转化最剧烈。

相应地,我们未来整个策略会发生一些变化。重点将是创造服务、创造生态系统,不仅仅是自己提供服务。我们在建立一个开放平台和生态系统之后,就可以引入更多的第三方甚至海量第三方,我们一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样创造的价值就和简单的硬件终端变得非常不一样。

还是以iPhone为例,其应用商店目前已有超过150万款应用。你所想到的想不到的任何需求都可以有,到目前为止下载量超过500亿。这个数量是任何一个独立单体公司完全没有办法达到的。

所以随着互联网和硬件逐渐结合之后,硬件变成一个具有更强兼容性而不是频繁迭代的载体,最终建立吸引各方社会力量进行创新的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和价值,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早期硬件行业的核心使命。

互联网企业生存之道

在整个技术革命的过程中,我们很难说6个月以后或是12个月以后这个世界会什么样,互联网公司是这样,其他行业也是这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互联网企业是如何来看待、如何来竞争和生存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我们来讲最最现实的就是颠覆式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这是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

过去谷歌颠覆雅虎用了3到5年的时间,但是最近微信颠覆老的通讯模式,从零发展到5000万个用户,不到一年可能只有半年的时间,从5000万用户到两亿的用户只用了6到8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公司稍微慢一点,可能商业计划、投资计划还没完成的时候,全新的商业模式已经把现有的业务颠覆了。

如何能够真正做到很积极地关注于和投资于这样一些有颠覆性创新的机会,成为互联网行业第一个要重视的问题。

第二,如何更好地满足前面我们提到的新用户、新兴人类,尤其在移动互联网年代之后。就是说快速迭代也变得非常非常重要。

对我们来说,很多服务平均每15天或者一个月就会发布一个新的版本,然后吸收用户反馈,95%正确,再发新的版本。快速迭代,快速了解用户,相互影响。因为在互联网行业很多事情没办法预测,很多东西是全新的,没有办法用过去的经验验证它,没有时间等用户调研得到一个完全满意或者内部决策的方案。只有通过快速迭代,而且要通过小的团队去做快速迭代来解决。

对我们这样有两三万人的公司,我们也是分成几百人或是几十人的小团队去做快速迭代。这对我们所依托的硬件环境有影响。最理想的就是硬件的平台要足够开放,足够标准化,足够稳定。我们最怕的是开发出来的新服务新APP要适配很多不同的终端,这势必会增加成本,影响向前发展的速度。endprint

在快速迭代的同时还要非常敏锐地了解本土客户,谁离用户最近,谁就跑在竞争对手前面。

第三就是免费经济。大家现在所用的微信和大部分服务都是免费的。互联网企业从来只是针对很少一部分人收费,前提就是第四点,我有一个海量的平台,对于任何一个互联网公司来讲,其终极境界,或者首要追求,就是打造一个海量的平台。有了足够大的流量之后,即便对95%的用户提供免费服务,最后还有5%用户支撑我们有很好的利润。

为什么?因为互联网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是零。其实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任何一个依托云服务的平台其边际成本都非常低。关键是如何能够在最开始的时候跑赢别人,能够在这个最终赢家通吃的大格局里面,占到前三名的位置。

在大部分互联网业务里面,第一名会活得很好,在整个领域可能占50%、60%的份额;第二名占20%、30%,马马虎虎;第三名就是勉强支撑;再后面几名的日子基本上就很难过了。

互联网影响实体经济

互联网已经开始越来越深入地影响更多的实体经济。今天组委会邀请我们互联网企业来进行交流分享,本身也反映出这一点。站在深层次的角度来思考一下,到底互联网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有哪些互联网核心生产力在改变现有的传统企业?我自己总结下来主要是这么几个因素。

首先是零边际成本,这非常重要,由于大部分服务是免费的,所以只要有用户喜欢就可以很快速地运作起来。核心是满足用户,注重用户的需求。

第二是高度的个性化。互联网渠道是零,我的服务方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哪里,用户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没有关系,互联网和用户之间都可以进行实时的、零距离的接触。而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人后边的数据是什么样的,这样理论上就可以做到针对每一个人的定制化服务,这是传统产业在现有体系上很难做到的。

第三是免费模式。如果有机会做成平台,那基于平台的免费模式在很多产业方面是有冲击力的。但我不认为一定是互联网行业冲击现有的传统产业,在任何现有产业里面如果有谁能够抓住这些要素,能够依托技术革新和信息技术,一样可以做到。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生,任何一个终端都会显示,你在什么地方,你的状态怎么样,甚至以后可能会明确显示出你的心情怎么样。未来每一辆车都是一个微信号,你可以和车之间交谈,车跟车之间也可以交谈。这是一个天然的载体。人跟人也是这样。这是我们看到的未来技术引进对实体经济实体产业的一些变化和影响。

我认为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到线下各个领域去结合,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有同等的机会去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像汽车制造业这样的行业胜算会更大。核心是现有的企业能够快速重构自己的组织行为和企业核心DNA,能够想清楚自己到底是做什么,做硬件还是做服务还是做平台。这会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战略性思考。

汽车业巨大的服务机会

最后谈一下汽车,完全是我个人的观点。我们是做服务的,所以互联网公司眼中所看到的汽车蕴含着巨大的服务机会。

随着技术发展,我们认为汽车在未来不简简单单是一个从A到B的交通工具,应该是随时移动的人的生活场景。在这个场景里人可以做很多事情,任何可能性都有,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抓住它的关注点以及与它沟通的入口。

为什么这么说?未来的车,移动场景永远是实时互联的。这是一个高频度的刚需,有非常优质的交互时间。我们想一想其实很难有一段时间把一个人锁定在固定的空间里几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从商业化和提供服务的角度来讲,这是最优质的一个过程。所以能够把这个过程抓住,把在这里面的所有行为优化,让用户的体验更优质,我们就有机会在这里产生非常大的服务价值。

所有基于车、基于人的数据的价值,资讯、娱乐、Telematics、智能驾驶等云服务的机会,像保险、餐饮、本地生活服务等O2O的入口,这些价值可能比卖一辆车带来的价值还要大。

我们关注到业界国际最领先的巨头,像谷歌和苹果都已经开始逐渐进入车的领域。大家比较关注的有谷歌的OAA(Open Automotive Alliance开放汽车联盟),苹果的CarPlay,我个人认为要从整体角度看这个问题。

CarPlay是投射iPhone服务到车机,CarPlay只是一个最先进的前端部分,基于Siri的完全语音控制的体系,暂不改变车机操作系统。最近也刚刚推出来基于UVI(Unique Vehicle Identifier专门车辆识别器)用iPhone诊断汽车硬件。

谷歌的OAA是想把安卓作为一个平台铺到车的操作系统里面去,吸引开发者进入汽车产业。其实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前端就是谷歌的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它是以高度智能的方式来实现交互和输入,把人的双手解放出来。对于未来的智能驾驶或者在车的环境下,谷歌眼镜非常实用。谷歌所做的智能驾驶这一套体系,是我们所看到的所有互联网公司里面和车走得最近的,真正把操作系统和未来所有的服务与车的核心控制结合进来。

苹果和谷歌之间还有很大的不同。苹果不去干扰车机里面操作系统,重在iOS服务投射,扩展iOS设备的使用场景,所有的控制点还是在手机上面。谷歌是把操作系统铺进去,让安卓成为车机操作系统的标准,由车企主导,同时建立汽车的APP Store和开放生态体系。我并不是太了解车里面的技术,我想从迈向未来的角度来讲,如果把这个做好,就会获取和相关所有产业链50%以上的价值。

未来,互联网有机会推动汽车产业的变革这是毋庸置疑的,变革的重点还是集中在汽车操作系统上。不管是互联网行业,还是现有的行业的领先者或者创新者,能够开拓出新的基于车的操作系统,使互联网渗透进来。然后以互联网思维去打造基于车的应用商店,集中成百上千上万上十万的开发者打造基于车的应用程序,把车的所有服务和应用价值极大化,任何一种能够想到的在车里面的需求都有一个APP来实现。

当这个操作系统越来越强大服务需求足够多之后,最终肯定会接触到车的核心控制部分,然后就会两边散开。一方面会反过来对车的硬件平台重新定义,或者去影响其定义和标准。从我个人来讲,我希望这个平台是一个高度标准化和高度简化的,能够适应绝大多数的应用服务。因为未来的价值最有可能来自于服务。

另外一方面比较明显,当你有了这么多核心用户,有了足够多的实时数据,占据用户关系以后,围绕车的所有车联网服务,那就顺理成章。

刚才各位都讲到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产业有了危机感,我倒觉得这是最好的机会。互联网把国际和国内产业的差距拉平了,中国的企业和全球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最终谁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去摆脱组织的惰性,去引领这个变革,谁就能成为最后的成功者。

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其实已经取得一定突破,小米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在短短两年内,小米彻底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不是完全模仿苹果,而是在苹果模式上有了更大的进步。小米也是软硬件结合,也是越来越多地走向服务,而且凭空创造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具有巨大口碑的用户品牌。这个品牌内涵和我们过去所看到的传统产业产品内涵很不一样,对用户更有号召力。

随着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手机行业还是家电行业,或是汽车行业,都还有机会。尤其是中国的汽车行业,应该最有机会。因为我们最了解本土客户,服务价值为先,本身就可以和其他品牌形成差异化。核心是如果我们能够把组织的DNA互联网化,对于企业以及行业的“重构”我相信都是绝对的利好。(本文为马喆人在2014第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的演讲,ABR编辑张硕整理,此处有删节)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心用户服务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信用卡资深用户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参考答案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