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综合心理疗法治疗艾滋病恐惧症1例报告

2014-09-18 06:33晁华等
中国性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

晁华等

【摘要】“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混合性神经症,核心症状可表现为焦虑、疑病、恐惧、强迫、抑郁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可伴有与艾滋病的临床症状相似的躯体症状,患者感到痛苦,反复求医。本文通过典型案例,详述诊疗过程,来探索艾滋病恐惧症的诊治。

【关键词】艾滋病恐惧症;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

Case study of comprehensive psychotherapy on the fear of AIDS diseaseCHAO Hua1, CUI Zhanyu2, HAN Lihua1, SHI Xiaomeng2, LIU Na1, CHEN Xi1, LI Lin1,2△. 1. Comprehensive Outpatient, 302 Hospital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Beijing 100039, China; 2. Psychological Department, 302 Hospital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Beijing 100039, China

【Abstract】Fear of AIDS disease" is a mixed neurosis, which can be expressed as one or several symptoms of anxiety, hypochondria, phobia, compulsion, depression and somatic symptoms similar to AIDS. Patients would feel pain and see a doctor repeatedly.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and detailing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ear of AIDS diseases are explored.

【Key words】Fear of AIDS disease;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Morita therapy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感染人数不断增长,且无法治愈。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和恐惧随之增高,出现了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心理障碍,尤为突出的就是艾滋病恐惧症。

艾滋病恐惧症最早于上个世纪80年代首先报道[1,2],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学者比较认同王建平等[3]提出的定义:它是一种混合性神经症,对艾滋病有强烈的恐惧感,并伴有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一种或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也可伴有与艾滋病相似的临床躯体症状;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如固执、敏感、多疑、追求完美等人格特点;起病常受高危性行为,受生活压力事件影响;HIV 相关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心理负担只能暂时缓解,不久便会产生新的疑虑,而不得不再次就医;患者内心痛苦,严重影响到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现将门诊接待的1例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魏某,男,28岁,未婚,汉族,高中文化程度,来北京打工4年余。性格内向寡言,做事认真,追求完美。

心理测验结果如下:MMPI测验结果:Hs量表T分72分,D量表T分65分。SCL-90测验结果:躯体化因子分3.1分,焦虑因子分2.3分,抑郁因子分2.7分。

2主述与个人陈述

2.1主述

因1次不洁性行为而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近2个月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内心痛苦、反复就医、影响工作和生活。

2.2个人陈述

3年前,曾发生过1次不洁性行为,事后内疚自责,担心染上性病和艾滋病。偶有生殖器不适而怀疑自己患了艾滋病,十分惊恐,在电视上看到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更加担心和害怕。遂自行买治疗性病的药吃,懊悔不已,忐忑不安,白天工作心不在焉,夜里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经窗口期医学检测,排除艾滋病病毒阳性,之后一两年中,出现疑似艾滋病症状。病程中,患者反复多次到综合性医院就诊,并做多次HIV检测,均无明显气质性病变及生物学异常指标,但还是不放心,怀疑可能是假阴性。担心如果得了艾滋病死了,对不起在农村操劳一辈子的年迈父母。近2个月来,整日担心受怕,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已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在医生的建议下前来心理门诊就诊。

3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魏某衣着整齐干净,谈吐正常,问答自如,语气低缓,面容憔悴,略显疲态。据魏某父母反映,魏某内向敏感,父母对他的管教十分严格,因是家里独子,十分重视其健康。父母均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4评估与诊断

根据判断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魏某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够主动就医,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的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魏某的心理症状发生和行为异常有2月余,心理冲突有现实意义,有焦虑、抑郁、强迫等不良情绪,并有稍许泛化,社会功能收到轻微影响;从患者的病程、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等方面分析,同时结合MMPI和SCL-90的测试结果及其它相关因素,魏某可以被诊断为神经症[4]。

5治疗方法与原理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并不是由事件本身所决定,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即信念、评价、解释等)引起的。认知行为疗法就是以改变患者的认知过程,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逐步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指导下,将形成的新行为模式逐步内化为患者的自然行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更主要的是分析患者思维活动和应对策略的特点,找出其中的不良认知并加以纠正[5,6]。

森田疗法:森田疗法的着眼点在于陶冶疑病素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其治疗原理可概括为:“顺应自然,为所当为”,以达到“不治而治”的目标。既不是消极忍受,也不是听之任之,而是不试图对抗症状,从心里完全接受它,学会承受,把自己从反复想消除症状的思想泥潭中解放出来,以摆脱精神交互作用,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带着症状积极生活[7]。

6咨询目标的制定

依据患者的评估与诊断,与患者进行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下: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采用认知疗法逐步指导患者改变不良认知并重建正确适应的认知并结合行为疗法,改善患者不良行为且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自然行为。运用森田疗法打破患者“精神交互作用”所形成的恶性循环,进而消除疑病症。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改变认知的基础上,增强患者的心理素质,使其个性更加完善,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能健康、愉快、有意义的生活。

7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分为:诊断评估与关系建立、心理帮助、结束与巩固3个阶段。具体的心理咨询过程:

第1次:(1)填写咨询登记表,收集患者的个人资料和临床资料,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2)为患者做MMPI、SCL-90測试,并反馈结果;(3)解释问题发生和存在的原因,确定咨询目标;(4)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探寻其心理困扰及改变意愿;(5)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患者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及人格特征写日记,包括诱发事件及对此的认知、评价等。

第2次:(1)加深咨询关系;(2)引导患者发现并纠正自己的认知错误,并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进行宣教;(3)说明疑病症形成的生理机制,并举例说明心理暗示所能产生的生理效应,运用认知疗法指导患者重建认知;(4)指导患者把注意力从自身转向外界;(5)布置家庭作业,继续写日记。

第3次:(1)反馈咨询作业,进一步帮助患者调整认知;(2)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放松、肌肉放松等,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3)布置家庭作业,进行放松训练,并记录。

第4次:(1)反馈家庭作业:患者已经开始意识到造成自己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原因所在,能够把注意力从自身转向外界,并运用深呼吸放松、想象放松来缓解紧张、焦虑情绪;(2)进一步巩固患者已经重建的正确认知:(3)指导患者正确运用“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接纳症状,并做一些力所能及原本该做的事情;(4)布置家庭作业:记录自己如何做到逐步接纳症状,带着症状顺利完成简单的任务,以及当时的体验如何。

第5次:(1)反馈家庭作业:患者基本学会了接纳症状,与症状共存,并且开始关注自己的外部行为;(2)进一步巩固掌握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意识,增强其自信心,促进个人成长;(3)布置家庭作业:对自己自心理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记录自己的体会、感受及整个咨询过程中的改变,主要包括改变的认知以及为所当为的主观体验。

第6次:(1)反馈家庭作业:患者已经基本重建了认知,改善了行为,巩固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意识;(2)重测MMPI、SCL-90,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3)指导患者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完善患者的性格,促进其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咨询关系基本结束。

8疗效和随访

咨询关系结束1个月后,对魏某进行1次电话回访,已经基本完成咨询初期制定的咨询目标:患者已经改变了原来的不良认知,消除了对艾滋病的恐惧,完全恢复了社会功能,能够积极参加正常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个性较为完善,提高了对自我的认识水平,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规划和描述,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咨询的过程较为完整。

9讨论

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往往个性多敏感、多疑、固执,过分关心自身健康,追求完美、谨慎,或有强迫性特点,在有过高危性行为之后,对艾滋病带来的后果存在严重的预期,并感到自己无力应对,就会出现以焦虑为主的情绪困扰。这种情绪困扰会导致两种后果:(1)出现疲乏、出汗、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睡眠质量差等伴随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自主神经症状;(2)干扰正常的认知活动,产生认知偏差,出现的自主神经症状往往被患者错误地认为是艾滋病症状,产生求医行为,在得到阴性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之后,心理负担暂时缓解。但没过多久疑虑再次产生,不得不再次、反复求医[8-10]。

艾滋病恐惧症的原因之一是对艾滋病缺乏了解或是一知半解,因此了解艾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是消除艾滋病恐惧症的基本措施[11,12]。艾滋病恐惧症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首先,采用认知疗法[12]来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重塑患者的认知,缓解心理压力;其次,采用放松训练[13]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减少自主神经症状的发生;第三,采用森田疗法[14,15],帮助患者将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外界,因为越关注身体,那些轻微不适就会被无限放大,导致患者越来越焦虑,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参考文献

[1]Thompson C,Riccio M.AIDS phobia.British Journal of Hospital Medicine,1987,38(3):167.

[2]Miller D,Acton TM,Hedge B.The worried well:their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of London,1988,22(3):158-165.

[3]王建平,王珊珊,蔺秀云,等.艾滋病恐惧症的研究初探.心理科学进展,2004,12(2):435-439.

[4]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

[5]李毅飞,孙凌,赵丽娜,等.认知行为疗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11-13.

[6]王娟娣,刘斌,郑真.31 例艾滋病疑病症患者的认知行为治疗.中华男科学杂志,2012,18(12):1135-1137.

[7]孙梅玲,王永学,刘爱红.森田疗法配合三线放松法治疗疑病症60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5):3700.

[8]向琴.心理治疗疑病症48例.基层医学论坛,2011,15(7):200.

[9]莫美珠.认知干扰对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情绪行为的影响.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56(7):40-41.

[10]何玉玲,王东耀,张玉环. 一例疑病症病人的心理诊断与治疗.中国疗养医学,2012,21(8):716-718.

[11]李学云,刘莹,牛姬飞.艾滋病恐惧症心理干预效果观察.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3,5(29):377-379.

[12]蒋双阳,张杨,张晓东.艾滋病疑病症病理心理及心理治疗效果分析.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8):406-407.

[13]朱红梅,毕见好.运用综合心理疗法治疗成人场所恐惧症1例报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134-1135.

[14]张俊玲.疑病症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心理治疗方法.中国社区医学,2007.24(6):50-51.

[15]杜德荣,郭庆,刘汝青.性病疑病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综合疗法研究.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7,14(8):211-214.

(收稿日期:2014-03-31)

猜你喜欢
认知行为疗法
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案例报告
认知行为疗法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心理问题的干预研究
害怕跌倒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行为矫正视角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策略研究
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治疗伴自杀行为抑郁症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