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策略 让生物复习更高效

2014-09-19 02:13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主干学案调节

王 洁

(大连教育学院 高中教师教育中心, 辽宁 大连116021)

近年来,学生“减负”一直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在当前减负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到“减负”不“减效’,甚至“高效”,是每个教师尤其是高三生物教师需要认真思索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引路,学生参与

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是靠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考虑怎样将知识讲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即不能只研究自己的教法,更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研究学法。实践证明,只有师生都置身于教学活动中,才能产生卓有成效的复习成果。在这方面山东昌乐二中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借鉴:一是组内合作、集体研讨编制导学案。导学案编制的基本程序为: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二次备课—课后优化。导学案的结构包括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三部分。其中预习案的作用是预习引导,为课堂探究做准备;探究案的作用是探究指导,重在“导”字,解决“会学”的问题;训练案的作用是应用训练,实现目标,解决“学会”的问题。二是教师有效利用、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三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点评与教师的插问、点拨和总结相结合。以昌乐二中高三生物教师复习必修1第4章的连续两节课为例。第一节课完全是自学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本课安排,而后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导学案的引导下,自学教材、自主梳理知识、进行体系构建和本部分的疑难反馈,而后检验式地完成导学案中合作探究、能力提升的部分内容,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要求完成量,全过程限定在45分钟内完成,下课教师即将导学案收回,批阅,整理问题,作为下节课探究的依据,这是了解学情的极好方法。第二节课,教师事先发了批阅的导学案,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而后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三维的学习目标。课堂上先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对照教师发的导学案答案进行自主学习,其内容包括对照答案纠错、认真思考分析错因、仔细翻阅书本查漏补缺,而后小组讨论,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如A层次改正错题、总结重点知识、完成探究点一、二;B层次改正错题、总结重点知识;C层次改正错题。之后进入展示和点评阶段,教师首先在课件上显示展示内容,让学生做准备,过一段时间后,分出展示组和点评组,随后进入展示和点评,而教师就在学生的点评过程中插问、点拨和总结。教师通过导学案引领了学习路线,但接下来的学习、质疑、表达、交流等都由学生基于问题来进行,因此学生学得积极、高效,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加强。而研讨确定学案,资源共享也促进了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课堂上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点拨、总结、纠偏,也大大促进了教师的多种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和应变能力。尽管这是一轮复习的做法,但只要把握其精髓——教师引路、学生参与,同样会取得二、三轮复习的高效。

二、突出主干,明确联系

目前,各校在完成了知识点过关的第一轮复习后已进入基础知识有效整合的第二轮复习阶段。在复习中需要整合哪些知识,很重要的依据是历年的高考题。分析2009年以来的新课程高考题可以发现,生物学科主观卷的四道必考题考查的几乎都是学科的主干内容,其中显现了对基础知识的有效整合。例如2013年课标理综甲卷第29题考查了两个主干内容,其一是以“实验与探究”为主线的问题设置,其二是以“生长素发现的实验研究”为主体的植物激素调节。第30题考查的也是学科的主干内容——以“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等为基本的人体稳态,通常情况下将植物激素调节及人体稳态归属为主干内容“稳态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1题考查的是学科的主干内容之三——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为主线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32题考查的是学科的主干内容之四——以“孟德尔定律”为基础的遗传题的分类求解。除此之外,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以及细胞代谢也是学科的主干内容。

图1 人体稳态及其调节网络图

既然高考中重点考查的是主干内容,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通过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来突出主干,加强主干内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一般来说,一轮复习的知识网络是“由小到大”,即由几个知识点的小网络→“节”的网络→“章”的网络。而二轮复习的知识网络往往是“由大到小”。即先构建某一主干内容(往往是一个大的专题)为主题的知识框架→“小专题”的网络→“节”的网络。以人体的稳态调节为例,在二轮复习中,自左至右首先应构建的知识网络如图1。在网络构建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先确定大的框架,如人体的内环境依靠什么调节网络维持稳态,从而得出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免疫调节三种方式,而后依据学生的基础情况确定框架下的知识网络的内容,如是通过学生动脑动手逐步呈现上述网络的细节内容,还是构建小专题的知识网络。例如下丘脑既是神经系统的较高级中枢,又是内分泌的调节中心,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中,它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下丘脑的相应内容是一个高频考点,据此可引导学生构建以“下丘脑”为主题的知识网络,通过构建知识网络,明确与之相关的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具体见图2。另外,为使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二轮或三轮复习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近年高考生物学试题的选材内容,引导学生构建以生物材料或生物结构为主题的知识网络。据统计,豌豆、果蝇、小鼠、酵母菌等常作为高考生物试题的命题材料,例如2012年的广东卷、福建卷、四川卷中涉及到材料豌豆或大豆;2012年的大纲全国卷、天津卷、山东卷、福建卷、四川卷中涉及到材料果蝇;2012年的新课标全国卷、2011年的新课标全国卷、北京卷、福建卷中涉及到材料小鼠或大鼠;2012年的安徽卷、2011年的江苏卷、2010年的海南卷和江苏卷、2009年的福建卷中涉及到材料酵母菌。

图2 下丘脑的知识网络图

三、注重选题,搞好讲评

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教师选题编题、学生做题、阶段测试、课堂讲评已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做到生物复习备考高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教师就要精心选题和编题。高三生物选题和编题应以生物课程标准、生物考试说明、教材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相应能力培养的有机联系等。具体分析见下面示例。

例1图3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图3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

A.处于炎热环境中可通过A→B途径使散热大于产热

B.血糖的平衡可通过A→C→D→F和H→D→F途径进行调节

C.G过程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D.E过程具有使血液中的激素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正常水平的作用

分析这道题可以发现,该题的命题方式与高考题非常相似,一道题中考查了血糖调节的两种方式、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以及反馈调节等多个内容,因此选择类似的体现知识横向联系的题,一方面可增加复习知识点的广度,另一方面利于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及其相互联系。

又如2010年新课程卷第4题(题略),这道题似乎考查的是血红蛋白与水温关系的知识点和获取信息能力。但是该知识点教材并没有介绍,只运用题中的文字和图表信息回答起来也较难,对照考试说明分析才发现,该题实际上主要考查的是考试说明中提到的理解能力的第三方面。由于理综考试中能力是全覆盖考查,因此教师在选题和编题时要考虑到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高考题往往是教师们选题的重要素材,但高考题原题不能反复做,否则就将试题的考查能力由多种能力变成了识记能力,对此教师可在学生练过原题后,教师或指导学生将原题进行拆分和重组,变换条件和结论等成为新题来加以练习,实际上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陈题翻新的,一题多练已经成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热点。

在经历了组题、练习或测试后,就进入习题或试题的讲评阶段。目前,在试卷讲评课上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即试卷没批改也没做好试卷统计和分析工作就讲评;二是面面俱到、就题讲题,缺少错因分析和规律总结。对此建议采取以下有效做法:一是及时批阅,做好统计。二是留出时间,自主订正。此步由学生进行,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三是突出重点,共同会诊。所谓讲评的重点即是错误率较高的问题等。会诊时教师讲什么?讲错因,找症结所在;讲思路与方法,如正确指导学生练习读题、审题、找出“题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四是借题发挥,授之以渔,即解题的规律和方法。五是重视迁移,举一反三。六是考后纠错,力求满分。七是个别辅导,课后跟上。即针对个别学困生和个别问题进行课后的个别辅导,促进全班成绩的总体提高。

总之,在减负的情况下复习要有针对性,要讲究策略,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益。

猜你喜欢
主干学案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乡愁导学案
左主干闭塞的心电图表现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比例尺(一)”导学案
整合内容 构建高效课堂——开展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
全国主干公路网交通安全监控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研究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