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挖法施工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

2014-09-20 08:02
建筑施工 2014年8期
关键词:北路挖土作法

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435

盖挖法是指在城市建筑工程中以临时路面或结构顶板维持地面畅通,再进行下部结构施作的施工方法[1-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可分为以下3 种方法[4]:盖挖顺作法、盖挖逆作法、盖挖半逆作法。本文以上海金沙江路真北路口南一区地下空间开发工程为例,论述适用于本工程的盖挖半逆作法施工技术。

盖挖半逆作法是指先施工刚度较大的围护结构,接着施工结构顶板并恢复路面后,然后向下挖土至设计标高,即先浇筑底板(其间完成各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再依次向上逐层浇筑侧墙、柱、楼板[5-7]。

1 应用工程概况

上海金沙江路真北路口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南一区总建筑面积7 993 m2,为地下2 层(埋深相当于地下3 层,其顶板下沉、上覆3 m厚填土内埋众多市政管线及路面)。顶板面标高为-4.220 m;地下1层面标高为-10.71 m,建筑面积4 718 m2;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为-15.31 m,建筑面积为3 275 m2;局部深坑落深1.8 m。

南一区基坑工程全长135.0 m,基坑净宽14.4~28.9 m。基坑南端形状为直线段,北端与轨交真北路站南边曲线段相接,形状极不规则。

工程±0.00 m相当于绝对标高5.20 m,现场自然地面标高为-1.2 m,坑底标高为-16.76 m,基坑开挖深度为15.56 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环境保护等级为一级。

图1 工程平面位置

2 采用盖挖法的决策过程

本工程(南一区)处于真北路车站与南二区之间,它不但有车站的附属结构,还与南区共用机房设施。2011年5月开工时轨交13号线车站站台主体结构已完成、正在施工区间隧道,南二区正在桩基施工中,13号线计划于2012年12月底试运行。

2.1 原道路翻交设想

将设在北一区内的北线交通道路移至已完工站台主体结构上盖北侧,然后进行北一区施工;南线的交通道路设在南二区靠近南一区,南一区采用顺挖法施工。

2.2 盖挖法方案形成

按工程工期计划和道路翻交设想,若南一区采用顺作法施工的话,要待该区顶板完成后且达到强度要求,才能将南线翻交道路移到南一区。这与整个南二区要在2013年开业运营产生矛盾,进度上保证不了。

更重要的是轨交13号线在2012年12月底试运行时,必须保证原真北路主干道畅通。由此盖挖半逆作法施工工艺提上了议程,即南一区上盖结构先施工,随即翻交市政管线和填土铺路,在其上盖有营运的真北路主干道情况下,进行南一区基坑的土方开挖和和地下结构施工。

2.3 盖挖法方案优化

采用盖挖法的施工流程:先逆作B0板→待顶板达到设计强度后→覆土回填进行道路管线及道路复位施工。南一区的地下挖土及结构施工则是利用专门设置的取土孔以及南侧7 m多宽占用南二区的施工范围,其缺点是该占用区不但车辆无法进入而且工程桩还未开始施工。

后经研究提出优化:在南一B0板上留出一条约7 m的通道,解决南一区施工车辆进出问题(临时占用翻交后的真北路人行道及绿化区),而把南二区7 m多区域作为材料堆场。这样,真正做到南一区、南二区、真北路车站这3 个标段各自独立,互不影响。此方案最终经市政、交警等部门一致同意(图2)。

3 盖挖法基坑围护设计方案

围护形式:北侧与真北路地铁车站共用厚800 mm地下连续墙,深度31 m。其余三面的基坑围护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配合搅拌桩止水帷幕,钻孔桩桩径为1.1 m,桩长32 m,止水搅拌桩采用3Φ850 mm@1 200 mm,桩长24 m。基坑内共设置2 道钢筋混凝土支撑+B0板,其中B0板的板面标高为-4.220 m,第1道支撑的面标高为-8.910 m,第2道支撑的面标高为-13.135 m(图3、图4、图5)。

在B0板上设置3.6 m高的挡土墙,将B0板分成南、北2 个区域,其中挡土墙北侧提供给市政公司施工金沙江路,南侧为南一区的施工区域,包括7 m宽的施工便道及4.5 m宽的取土口。

基坑内沿南北向设置2 道钻孔灌注围护桩,将整个基坑分成3 个小基坑,由西向东分为A、C、B三个区。

4 盖挖法施工技术

4.1 逆作B0板施工

B0板既是永久结构板也是围护的支撑板,为格式梁板构造其侧模(砖胎膜):梁、柱、墙侧边均采用厚120 mm混凝土小多孔砖墙;底模则直接坐落在混凝土垫层上。

图3 围护桩及顶盖平面

图4 坑内分隔桩及分区平面

图5 围护剖面

梁底采用厚150 mm的C20 mm混凝土垫层;墙及柱均落底300 mm,采用厚150 mm中粗砂垫层以满足插筋。板底亦采用厚150 mm的C20 mm混凝土垫层;为保证板底垫层强度及挖土时有效脱离,在垫层中设置钢筋网片及吊钩。所有与混凝土的接触部位均采用木夹板,以保证混凝土的饰面质量(图6)。

图6 B0板混凝土饰面模板现场施工

4.2 承受重载的钢格构柱施工

B0板及其板上马路的覆土、通行的车辆等全部质量经计算为12 t/m2,均通过B0板下的钢立柱来承担,其中每根钢立柱可承受的设计荷载为390 t,可承受的极限荷载为520 t(图7)。

由于托梁为B0板上纵横大梁的交点,故该处钢筋较为密集,为方便施工,同时又可保证托梁的质量,特采取将托梁底与大梁底做平。

图7 钢格构柱安装施工

为保证钢立柱与托梁混凝土的之间共同均匀受压,在钢立柱的上口设置了钢压板,并将托梁的下排钢筋一排改为多排,以方便钢筋均匀穿入。

4.3 土方开挖施工

本次暗挖根据支撑道数共分3 次开挖,开挖总流向为A段→C段→B段。

每个区设置2 个出土口,由坑下的5 台小挖机由西向东(朝出土口)进行翻土。

第1、2次开挖采用300型长臂挖机,第3次开挖采用300型伸缩臂。

挖机停在施工便道的取土口边,土方车由施工斜道倒进工地。

4.4 基坑降水施工

该基坑底板位于淤泥质黏土层及5-1粉质黏土层中。但基坑自浅层开始就分布有厚度较大的②3层砂质粉土(约8 m),既影响基坑开挖,又容易引发滑坡等安全事故。

为此,结合本基坑开挖深度和降水要求,确定设置19 口疏干井,深度设置为21 m,滤管分3 段。由于B0板上不允许开孔,故从B0板支模开始即将疏干井管割至板底,等B0板下土方开挖后再启用降水。

4.5 通风照明

由于是地下暗挖作业,施工人员、机械相对密集,施工环境差,空气质量也较差。因此在B0板以下进行挖土、支撑及结构施工时,分别在A、B、C三个区各安装1 台大功率轴流风机,将地下操作区内的废气排出,同时清新空气经取土孔向地下操作区流入,形成空气流通循环。

地下每层每区布置10盏400 W的照明灯具,每跨内前后都有1 盏,随着地下工作面的推进,同时将上道支撑上的照明设备移至下一道支撑。

4.6 材料运输

因本工程施工场地狭小,出土阶段还要避开挖土施工,故材料运输非常困难。材料堆场仅利用基坑南侧宽约7 m的施工便道,由于该条便道车辆无法进入,材料进场只能靠吊车二次驳运。现场材料的水平及垂直运输主要依靠250 kN汽车吊由取土口垂直运输至基坑内,再通过人工水平搬运。

4.7 施工优化

原分区施工流程如下:两端的A区、B区先施工至结构完成→再开始中间C区挖土及结构施工。考虑到进度需要,经设计同意优化为:同时流水施工第1道支撑→ A区、C区同时施工至底板完成→B区开始第2道支撑及挖土施工→A区、C区地下结构施工→B区地下结构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

原设计在自然地坪与B0板间设置1 道钢支撑,以减少围护桩的悬臂高度;在B0板与第1道支撑、第1与第2道支撑间再设置了1 道钢支撑,以增加钢立柱的侧向刚度。后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施工,通过桩土侧向位移及钢立柱的轴力实测结果,确认可以取消最上1 道及最下1 道型钢水平支撑,为业主节约了成本。

5 结语

从工程的实施效果来看,采用盖挖半逆作法后至2012年春节前完成A区、C区大底板,B区完成了第1道支撑施工。2012年春节后A、C区拆支撑进行地下结构施工,B区挖土准备第2道支撑施工。以上进度节点完全符合与业主达成的进度,后续进度也符合地铁附属结构的总进度节点目标。

本工程实施过程中应用了信息化以指导施工,周边环境监测共布设127 个监测点,围护结构监测共布设20 个变形监测点,支撑轴力布设27 个变形监测点,立柱隆沉布设30 个变形监测点。

从监测结果可知,采用盖挖半逆作法,除局部数据超过报警值外,其余围护结构技术指标等均符合设计要求。超出区域也在可控范围内,说明本工程选择此围护体系是成功的。

猜你喜欢
北路挖土作法
壮族北路坐唱八音乐曲中的节奏节拍以及打击乐特征
走!去月球挖土!
最强“天团”月球“挖土”记
最强“天团”月球“挖土”记
最强“天团”月球“挖土”记
西夏文《菩提心及常作法事》研究
城中北路系杆拱桥吊装施工工艺
国外智库影响公共决策的四个作法
第四调和线的新作法及其推广应用
盖挖顺作法在京广北路隧道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