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使领馆洋房里暗藏着别有用心

2014-09-21 12:58李盛虎李盛虎尹业光
城市地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领事馆法国人大使馆

文+李盛虎 图+李盛虎 尹业光

英文导读: In 1908, a Frenchman wrote a bookthe Strategy of Occupying Sichuan.The book said that Sichua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 in China. The French also set up a consulate in Chongqing at that time.

1908年,供职于成都四川军医学堂的法国人得让得勒以其在中国西南二十余年的考察经历,写就了一本名为《吞灭四川策》的小册子,他在这本充满了殖民主义思想的书中说到:“现在世界的重心,不在地中海,也不在大西洋,而在黄海边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汇集了全世界之力,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瞩目的地方。法国在中国首先应该注意的地方在哪里?哪个地方可以帮助法国尽早扩大印度支那的殖民地?这个地方毫无疑问是四川。我认为对于法国,四川是重要的地方。今后法国在中国的影响,全要靠四川。”

殖民风格的法国领事馆

可以说,得让得勒的观点代表了绝大多数法国人的认识。早在19世纪下半叶,法国人就通过一系列并不光彩的勾当,占领了今天的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建立了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随后,法国以印度支那为依托,将目光投向了富庶的中国西南。1883到1885年,法国挑起了中法战争,由越南出兵,海路进攻东南沿海,陆路进攻云南广西。让法国人始料未及的是,他们面对的再不是两次鸦片战争时迷恋于大烟的满洲旗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冯子材以70岁高龄领兵杀敌,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将法国人拒之于国门之外。

军事上的失败让法国充分认识到,想要占领中国仅仅靠武力很难实现,于是一个依托经济渗透为核心的侵略策略逐渐浮出水面。正如得让得勒在《吞灭四川策》中讲的那样,法国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富庶的四川。但精明的法兰西人并没有将侵略据点设在政治封闭、思想保守的省城成都,而是选择了已经被英国人强开为商埠的山城重庆,作为其立足西南的据点。

左右页图:位于重庆下半城的法国领事馆旧址,定格在充满现代气息的都市群楼间。The French Consulate stand among modern buildings.

1896年3月26日,法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正式成立,首任总领事哈士入驻位于二仙庵的领事馆。重庆总领事馆负责办理本国在川、黔、滇、甘、新、青、藏等领区内的交涉、通商及侨民事务。重庆实际上成为了法国在整个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据点,法国也成为继英国之后第二个在重庆设置领事馆的国家。

1898年,毗邻二仙庵的法国领事馆大楼落成,这条只有200米的小巷子因为汇聚了英法两国的领事馆,改名为“领事巷”。后来,法国领事馆迁出狭窄的领事巷,迁往位于下半城凤凰台的新址。这是一栋殖民主义风格的四层大楼,整个大楼四周被罗马式的拱券回廊所包围,四层共有88个拱廊,远远望去,整个大楼像极了古罗马斗兽场。事实上,这种四周带回廊的城堡式建筑是法国殖民者在东南亚较常使用的一种建筑样式。这种殖民式建筑一方面为了适应东南亚炎热的气候,回廊在室内与室外间形成隔离,即遮阳庇荫,又利于通风;另一方面,回廊也是天然的掩体,利于殖民者防卫冲击。法国人将这种带有浓郁殖民气息的建筑带到重庆,其设领重庆的真实意图便不言而喻。

法国人的行动也充分证明了他们的意图。1899年,法国驻重庆总领事哈士与四川矿物总局签订了《四川矿务章程》,设立了中法合资的福安公司,取得了重庆、合川、綦江、灌县等地六十年的煤矿、铁矿开采权。1902年,又通过类似手段取得了重庆等地五十年的石油开采权。重庆现在几个著名的煤矿,比如北碚的天府煤矿、綦江的松藻煤矿,最早都是由法国人发现并开采的。

为了便于将掠夺的矿物外运,并方便洋货运入川中,法国联合英美德三国强迫清政府借款,修建重庆到武汉的川汉铁路。这一事件最后演变成震惊中外的“四川保路运动”,进而引发武昌起义,最终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长江边的奥当军营

在英国商人立德乐首航川江4年后,法国人也加入到试航川江的队伍中。不过与英国支持私人探险不同的是,法国直接派出了远东舰队的军舰航行川江。1902年,根据法国远东舰队司令波尔特的命令,一支由法国海军军官虎尔斯特率领的测量队由汉口出发,沿长江一路西进,沿途测绘水文资料,历经十余天到达重庆南岸。

到达重庆的法国军舰并未选择启程返回,而是选择驻扎在弹子石谦泰巷的北洋水师营务处。随后法国士兵在“奥利”号舰长休斯特•南希的带领下,开始了对营务处营房的重建。到1903年,一栋雄伟的法国水师兵营在长江边拔地而起。

这座被称为“奥当军营”的建筑,主体仍然采用了殖民主义的券廊建筑样式,兵营除了主楼,还建有规模较小的三栋附属建筑。由于是由法国人设计、施工,整栋建筑不管在风格还是细节上都表现出明显的法式风格,木质楼梯与木雕扶手精致细腻,几栋建筑间由户外楼梯相连,甚至记录着建造经过的法文奠基碑也还完整保存至今。而就是这么一座充满着法兰西风情的法式建筑群,却保留了北洋水师营务处原有的中式门楼,翘角飞檐的屋檐下灰塑着“大法国水师军”。建成后的水师兵营不仅被作为官兵营房和物资仓库,同时也是法国在长江上游的控制站,担负着长江水上警察的任务。法国借口“震慑川东顽劣之民风”,保护在渝侨民和商民,长期驻军奥当军营,控制长江上游航运,维护其在川东乃至西南地区的利益。

1911年辛亥革命后,位于城内领事巷的法国领事馆出于安全考虑,迁至水师兵营办公。而抗战时期,为躲避日机轰炸,迁来重庆的法国大使馆也曾一度在此办公。

“两个法国”与重庆的交集

1938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大部分与中国建交的外国使馆也一同迁渝。可此时的法国大使馆却并未随国民政府西迁。直到1939年3月,法国新任大使亨利•戈思默通过外交代表团与中国国民政府取得联系,由昆明飞抵重庆,法国大使馆这才正式入渝。初迁至重庆的法国大使馆借用法国总领馆办公,下半城一时间汇聚了英法美苏四大国的使馆,成为中国实至名归的外交中心。

抗战初期的法国,虽然在名义上声援中国,但由于欧洲战场上面临德国的攻击,自顾而不暇,对中国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帮助。战争初期,由于日寇对东南沿海进行封锁,中国亟需开辟一条陆上运输线,而经由法属印度支那的越南运输是当时最便捷的线路。但由于法国畏惧日本报复,最终也未允许中国借道越南,这才逼迫中国政府开辟了艰险的滇缅公路。

好景不长,到1940年,法国被德国法西斯占领,历经70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而后成立的维希政府则成为了法西斯德国的傀儡。法国维希政府碍于德国的占领,甚至允许日军借道越南进攻云南。这一时期,中国虽然仍与维希政府保持外交关系,但法国借口维护其长江下游的利益,将大使馆迁至上海法租界,仅部分留渝办公。

即便如此纵容日寇,法国的大使馆也未能在日军的轰炸中幸免。被炸后的大使馆先后辗转于法国水师兵营、南山汪家花园。如今位于南山植物园内的法国大使馆旧址完好如初,只是维希政府简陋狭小的大使馆,甚至比不远处当时作为英国属地的印度外交专员的公署规模还小,抗战前期中法关系的冷淡可见一斑。

1943年,维希政府公然与南京汪伪政府签订协定,将法国在华租借交由汪伪管理。忍无可忍的重庆国民政府宣布与维希政府断交,转而正式承认由戴高乐将军领导的北非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1944年6月2日,法国民族解放委员改称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不久,原驻北非的临时政府迁回巴黎并成立新政府。10月23日,中国早于美苏两国正式承认了该政府。

战争后期,中法两国政府先后签订了《交收广州湾租借地专约》、《中法关于法国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法国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获得的不平等特权,在共同抗击法西斯的背景下全部被废除。

左右页图:抗战时期,法国大使馆曾在法国水师兵营里办公。这座老式建筑如今保存完好,冯小刚拍摄《1942》时在这里进行了取景。The French consulate was kept completely.

猜你喜欢
领事馆法国人大使馆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When is the festival?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法国人为什么要“废除”数学?
Myths and legends-Polynesia
“黄背心”在法国人气走低
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