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传播时代的音像电子出版物采访工作的思考

2014-09-22 07:46张静
图书馆界 2014年4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对音像电子出版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笔者在上海的市场调研,分析了在数字网络媒体时代音像电子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图书馆音像资料采访带来的影响,并展望了音像电子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音像资料采访工作中应该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字传播;音像出版;采访工作

中图分类号 : G25 文献标志码:B

1 概述

音像电子出版物是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出版物的数字化出版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读者改变了原有的从光盘、磁带等物理介质媒体上阅览的方式,而改为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等方式进行在线阅览和下载各类数字化音像产品,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音像制品获取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流行的主要模式。与此变化伴随而来的是侵权盗版和网络下载的愈演愈烈,这对传统音像业的产业链条和产业核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近年来音像制品出版种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年新出版种数较年出版种数下降幅度还要大。另一方面网络音像数据库的应用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网络音像数据库具有信息量大、检索使用方便和共享性强等特点,在多方面大大优越于传统音像资料。因此,音像制品产业链根据市场形势产生相应的调整,传统载体的音像制品市场份额下降萎缩甚至退出了音像出版业,而新兴的数字化载体的音像制品增长势头强劲,并且呈现出其载体技术含量越高,其增长势头越是迅猛的特征[1]。

2 音像出版行业现状和对图书馆采访工作影响的分析

2.1 音像出版业现状调研

笔者2013年6月对上海新闻出版局以及多家音像出版企业进行了产业现状情况的调研。目前上海市音像出版业在盗版和免费网络下载的双重影响下进入了产业衰退期,尤其从2003年后市场急剧萎缩,上海市的音像电子出版社从80多家锐减到现在的29家,每年出版约3000种,其中新品种约1500种,出版内容也以教育类、语言类等书配盘的居多。各个出版社在顺应文化体制改革下纷纷完成改制转企,除少数生存状态较好外,大多数仍处于艰难维持状态,在严峻的形势下各音像出版企业不得不面对通过改革和转型以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以国营企业的上海音像出版社为例,企业职员由50多人减员为20多人,当前由于缺乏市场和资金保证,其出版情况发生了转大变化:过去在音像行业繁荣昌盛时期每年能够出版100多种,平均3天出版一种新品。现如今仅仅能保证上海市出版局规定的年最低出版量,即每年5种。为了保证企业发展,只得寻求其他出路,例如做演出,制作等等。所出版的音像资料形式上主要以定向出版为主,即单位或个人找到出版社,出资要求出版一定数量的盘,出版社负责出版。其产品销售范围由过去的上海到北京乃至全国各地缩小到目前的上海本地的新华书店,音乐书店。

又例如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是“环球音像”引进版的合作者,过去每年出版100多种新品,2013年年中仅出版30多种。该社所遇到的困难一是受当前音像市场低靡的影响,二是2009年的ISRC改革的新规定——出版音像制品音乐类每个曲子要单独申请出版号,单曲所有著者都要找到,这样出版音乐类的音像制品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产量大大减少。当前寻求发展书配盘的出版方向,占新品很大比例,也主要靠此盈利。例如:出版曲谱配盘CD,DVD之类。其经销发展也向网络推行,如天猫旗舰店,有该社所有产品在线出售。同时,该社也在大力发展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建立了自己的平台,数据库,但也因为知识版权问题,无法盈利,所以资料仅对内部开放使用,不对外公开。

再例如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它是中国唱片总公司下最大的唱片公司,百代公司指定代理,曾经年新品150-200种,现在仅50多种。该公司有自己的库存版权,将一些老资料用新技术翻新出版。近年又重新发展黑胶唱片,但目前国内已经没有制作黑胶唱片的相关设备,只能将需要制作的黑胶带到德国制作,再回来销售。目前该公司黑胶的出版量每年10余种,每种1000多盘。因为其价格高所以出版量不大,但是需求量近两年呈上升趋势。

2.2 音像出版业现状分析

根据笔者对上海音像电子出版业的调研和参与的业务采购数据可知,目前我国音像制品的年出版数量和年新增出版数量已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侵权盗版和网络的免费下载。盗版的猖獗和网络免费下载的盛行,表面上看是法律问题和社会意识问题,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载体技术问题。在光盘和磁带载体时期,盗版复制受到技术和投资规模的限制,盗版产品的质量不高而且成本较大,这就为正版音像产品提供了相对的发展空间;但随着数字化音像产品的普及,盗版复制的技术门槛很低,复制品质量高、成本低,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盗版音像制品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和普遍的途径;加之我国目前对知识产权和数字产品版权保护缺乏保护力度,广大读者也未养成尊重版权、保护正版的普遍意识,由此电子音像制品的侵权盗版现象呈泛滥之势,很多电子音像出版社因此陷入困境[2]。

当前,音像制品的年新出版物中各主要载体出版量的差别和发展状况也大不相同。根据相关资料分析,近年来VCD 年新出版量从 11687 种降到 2265 种,下降幅度达 80.6 ; DVD年新出版量从4004种增加到5830种,增幅达45.6;音像制品作为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出版物,必然经历新旧载体的交替、更迭的过程,旧有载体的音像制品的市场份额下降,逐渐萎缩,有的退出了音像出版业;先进载体的音像制品增长势头强劲,而且还显示出其载体越是科技含量高,增势越是凸显的特征。

音像制品的新出版物中社会科学、教育、综合、音乐舞蹈4个学科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其中教育类上升趋势最大,从2005 年的 284 种到 2010 年的 1615 种 , 升幅达 4.69倍, 近90的出版单位都出版教育类产品,各出版单位畅销产品中,教育类出版物占70。而故事片、卡拉OK和MTV呈下降趋势。以上情况表明,尽管录音制品和录像制品年出版数量和年新出版数量已呈现明显下降, 教育类电子音像出版业的近年来的发展收益以及我国日渐丰富的文化生活的改变,?使用户对这些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因而教育语言类社会科学、教育、综合、音乐舞蹈类的DVD的出版量都在增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需求的改变。

2.3图书馆音像采访工作现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数字化网络传播,音像资料在出版数量、内部学科结构和资料载体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给图书馆音像资料的采访带来较大影响。图书馆的采访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 是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馆藏建设的数量与质量。

(1)实体音像电子出版物的价格大幅上涨,采购经费明显不足

正是由于出版社的出版种类和数量的大大减少,出版社要获得盈利必须提高现出版产品的价格,也就造成实体音像电子出版物的销售价格逐年上涨,而同样的购置经费所能采购的音像品种就会减少。目前国家图书馆实体音像电子的采访来源主要有呈缴,购买,捐赠,转让等方式。采访的主要方针是:中文求全,外文求精。即中文实体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入藏尽量收全。而采购经费近几年来一直未变,出版社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缴送压力增大,从而千方百计规避样本缴送,这样造成实体音像电子资源入藏量的不足,进而影响馆藏数量及馆藏的完整性。

(2)进入数字传播时代,实体音像电子出版物入藏的载体形式发生很大变化

根据近几年国家图书馆实体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入藏情况,可以看出音像制品的载体形式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音频资料中的录音带、MP3已经大大减少,CD由于其自身的对音质损失性小的特性保持了相对的发展。视频资料中过去的录像带已基本绝迹,而DVD以它优质的画质及便捷的存储形式成为当前的主要类型。同时,电子出版物随着时代的变迁,数量明显增多。

(3)出版品种和数量的减少及出版信息的不易获取,加剧了采访工作难度。

网络音像资料的壮大发展,对传统音像制品形成较大冲击,如过去要想看部影片或者电视剧,除了电视台播放外,只能通过购买音像制品来实现。现在网络视频的免费推出,还提供免费下载,使得实体音像制品的出版量锐减。此外,目前我国的出版体制及出版行政管理的大体制所限,图书馆采访人员很难获取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目录,无疑加大了采访工作的难度。

(4)现场采购与电子书目采购相结合的采访模式

当前采访工作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有现场采购和电子目录采购两种方式,二者各有所长。现场采购能够更直观的对音像资料进行鉴别,尤其是近些年音像制品的包装五花八门,对于大礼盒拼装的产品,现场采购能够很好的鉴别与掌握。而电子目录可以让我们在后台进行查重、筛选,既可节约时间,也降低了重复率。将现场采购与电子书目采购结合起来,发挥每种方式的优势,提高采访工作效率,缩短采访工作周期。

3 音像采访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对策

3.1 根据音像出版业现状制定和完善图书馆音像资料的采购策略

根据当前音像出版业的产业格局,制订音像资料采购细则,对采购指导原则、复本要求、采购重点学科及特色馆藏、音像资料数据库、采购渠道、介质更新要求等规定进行更新与细化。由于音像资料出版、读者需求等情况都在发生变化,导致音像资料采购的重点、载体以及渠道等都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及时对相关细则进行修改并完善。以国家图书馆为例:以缴送为主,购买为辅的的采访方针,必然使采访工作中有购买滞后的产生(因为要等待出版社的缴送,以避免重复购买)。而音像制品有较强的实效性,而且部分产品出版的数量很少,例如定向出版的资料基本都是原创,在市场上也鲜少流通,加上出版社有意的规避样本缴送,所以这部分音像制品必须先行购买,避免市场的缺失造成无法入藏。

3.2拓宽采购渠道,优化采购方式

当前数字传播时代,网络的便捷性使人们对网络音像电子资源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导致传统音像市场大大萎缩,从而使采购渠道减少,例如北京音像业界熟知的马连道音像大楼的音像制品的范围已经由过去的全5层楼减少到只占用2层楼,许多音像经销商转向其他行业求生存,音像业的繁荣与萧条即已呈现。因此,采访工作必须积极地拓宽采购渠道,优化采购方式。要保持与出版商顺畅的沟通与磋商,多渠道沟通并获取书目信息,保证采选工作的顺利进行。除现场采购及电子目录采购外,应充分利用网络市场的资源,寻找网络采购途径。

4结语

随着“三网合一”的快速发展,音像电子出版业纷纷进入数字化转型期,新技术新载体及新的出版形式将会不断出现,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收藏。图书馆采访人员应及时跟踪音像电子出版业的发展,根据出版业的变化调整自身采购策略,同时关注实体资源与网络资源,紧密结合市场才能将新形式下图书馆的资源采访工作做好,使国家图书馆音视频资源收藏更为完整。

[参考文献]

[1]. 宾锋. 音像制品出版数量变化对图书馆音像资源建设的影响[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9):39-42

[2]. 晓林. 电子音像出版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思考[J].中国出版,2013(7):50-51

[3]. 高云松. 上海教育类音像和电子出版的现在与未来[J].编辑学刊,2012(5):21-25

[收稿日期]2014-04-30

作者简介:张静(1976-),女,中级馆员,本科,国家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馆学方向。

作者联络方式: 电话13661056656 E-mail:jingys88@163.com

2.3图书馆音像采访工作现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数字化网络传播,音像资料在出版数量、内部学科结构和资料载体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给图书馆音像资料的采访带来较大影响。图书馆的采访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 是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馆藏建设的数量与质量。

(1)实体音像电子出版物的价格大幅上涨,采购经费明显不足

正是由于出版社的出版种类和数量的大大减少,出版社要获得盈利必须提高现出版产品的价格,也就造成实体音像电子出版物的销售价格逐年上涨,而同样的购置经费所能采购的音像品种就会减少。目前国家图书馆实体音像电子的采访来源主要有呈缴,购买,捐赠,转让等方式。采访的主要方针是:中文求全,外文求精。即中文实体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入藏尽量收全。而采购经费近几年来一直未变,出版社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缴送压力增大,从而千方百计规避样本缴送,这样造成实体音像电子资源入藏量的不足,进而影响馆藏数量及馆藏的完整性。

(2)进入数字传播时代,实体音像电子出版物入藏的载体形式发生很大变化

根据近几年国家图书馆实体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入藏情况,可以看出音像制品的载体形式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音频资料中的录音带、MP3已经大大减少,CD由于其自身的对音质损失性小的特性保持了相对的发展。视频资料中过去的录像带已基本绝迹,而DVD以它优质的画质及便捷的存储形式成为当前的主要类型。同时,电子出版物随着时代的变迁,数量明显增多。

(3)出版品种和数量的减少及出版信息的不易获取,加剧了采访工作难度。

网络音像资料的壮大发展,对传统音像制品形成较大冲击,如过去要想看部影片或者电视剧,除了电视台播放外,只能通过购买音像制品来实现。现在网络视频的免费推出,还提供免费下载,使得实体音像制品的出版量锐减。此外,目前我国的出版体制及出版行政管理的大体制所限,图书馆采访人员很难获取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目录,无疑加大了采访工作的难度。

(4)现场采购与电子书目采购相结合的采访模式

当前采访工作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有现场采购和电子目录采购两种方式,二者各有所长。现场采购能够更直观的对音像资料进行鉴别,尤其是近些年音像制品的包装五花八门,对于大礼盒拼装的产品,现场采购能够很好的鉴别与掌握。而电子目录可以让我们在后台进行查重、筛选,既可节约时间,也降低了重复率。将现场采购与电子书目采购结合起来,发挥每种方式的优势,提高采访工作效率,缩短采访工作周期。

3 音像采访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对策

3.1 根据音像出版业现状制定和完善图书馆音像资料的采购策略

根据当前音像出版业的产业格局,制订音像资料采购细则,对采购指导原则、复本要求、采购重点学科及特色馆藏、音像资料数据库、采购渠道、介质更新要求等规定进行更新与细化。由于音像资料出版、读者需求等情况都在发生变化,导致音像资料采购的重点、载体以及渠道等都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及时对相关细则进行修改并完善。以国家图书馆为例:以缴送为主,购买为辅的的采访方针,必然使采访工作中有购买滞后的产生(因为要等待出版社的缴送,以避免重复购买)。而音像制品有较强的实效性,而且部分产品出版的数量很少,例如定向出版的资料基本都是原创,在市场上也鲜少流通,加上出版社有意的规避样本缴送,所以这部分音像制品必须先行购买,避免市场的缺失造成无法入藏。

3.2拓宽采购渠道,优化采购方式

当前数字传播时代,网络的便捷性使人们对网络音像电子资源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导致传统音像市场大大萎缩,从而使采购渠道减少,例如北京音像业界熟知的马连道音像大楼的音像制品的范围已经由过去的全5层楼减少到只占用2层楼,许多音像经销商转向其他行业求生存,音像业的繁荣与萧条即已呈现。因此,采访工作必须积极地拓宽采购渠道,优化采购方式。要保持与出版商顺畅的沟通与磋商,多渠道沟通并获取书目信息,保证采选工作的顺利进行。除现场采购及电子目录采购外,应充分利用网络市场的资源,寻找网络采购途径。

4结语

随着“三网合一”的快速发展,音像电子出版业纷纷进入数字化转型期,新技术新载体及新的出版形式将会不断出现,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收藏。图书馆采访人员应及时跟踪音像电子出版业的发展,根据出版业的变化调整自身采购策略,同时关注实体资源与网络资源,紧密结合市场才能将新形式下图书馆的资源采访工作做好,使国家图书馆音视频资源收藏更为完整。

[参考文献]

[1]. 宾锋. 音像制品出版数量变化对图书馆音像资源建设的影响[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9):39-42

[2]. 晓林. 电子音像出版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思考[J].中国出版,2013(7):50-51

[3]. 高云松. 上海教育类音像和电子出版的现在与未来[J].编辑学刊,2012(5):21-25

[收稿日期]2014-04-30

作者简介:张静(1976-),女,中级馆员,本科,国家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馆学方向。

作者联络方式: 电话13661056656 E-mail:jingys88@163.com

2.3图书馆音像采访工作现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数字化网络传播,音像资料在出版数量、内部学科结构和资料载体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给图书馆音像资料的采访带来较大影响。图书馆的采访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 是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馆藏建设的数量与质量。

(1)实体音像电子出版物的价格大幅上涨,采购经费明显不足

正是由于出版社的出版种类和数量的大大减少,出版社要获得盈利必须提高现出版产品的价格,也就造成实体音像电子出版物的销售价格逐年上涨,而同样的购置经费所能采购的音像品种就会减少。目前国家图书馆实体音像电子的采访来源主要有呈缴,购买,捐赠,转让等方式。采访的主要方针是:中文求全,外文求精。即中文实体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入藏尽量收全。而采购经费近几年来一直未变,出版社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缴送压力增大,从而千方百计规避样本缴送,这样造成实体音像电子资源入藏量的不足,进而影响馆藏数量及馆藏的完整性。

(2)进入数字传播时代,实体音像电子出版物入藏的载体形式发生很大变化

根据近几年国家图书馆实体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入藏情况,可以看出音像制品的载体形式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音频资料中的录音带、MP3已经大大减少,CD由于其自身的对音质损失性小的特性保持了相对的发展。视频资料中过去的录像带已基本绝迹,而DVD以它优质的画质及便捷的存储形式成为当前的主要类型。同时,电子出版物随着时代的变迁,数量明显增多。

(3)出版品种和数量的减少及出版信息的不易获取,加剧了采访工作难度。

网络音像资料的壮大发展,对传统音像制品形成较大冲击,如过去要想看部影片或者电视剧,除了电视台播放外,只能通过购买音像制品来实现。现在网络视频的免费推出,还提供免费下载,使得实体音像制品的出版量锐减。此外,目前我国的出版体制及出版行政管理的大体制所限,图书馆采访人员很难获取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目录,无疑加大了采访工作的难度。

(4)现场采购与电子书目采购相结合的采访模式

当前采访工作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有现场采购和电子目录采购两种方式,二者各有所长。现场采购能够更直观的对音像资料进行鉴别,尤其是近些年音像制品的包装五花八门,对于大礼盒拼装的产品,现场采购能够很好的鉴别与掌握。而电子目录可以让我们在后台进行查重、筛选,既可节约时间,也降低了重复率。将现场采购与电子书目采购结合起来,发挥每种方式的优势,提高采访工作效率,缩短采访工作周期。

3 音像采访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对策

3.1 根据音像出版业现状制定和完善图书馆音像资料的采购策略

根据当前音像出版业的产业格局,制订音像资料采购细则,对采购指导原则、复本要求、采购重点学科及特色馆藏、音像资料数据库、采购渠道、介质更新要求等规定进行更新与细化。由于音像资料出版、读者需求等情况都在发生变化,导致音像资料采购的重点、载体以及渠道等都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及时对相关细则进行修改并完善。以国家图书馆为例:以缴送为主,购买为辅的的采访方针,必然使采访工作中有购买滞后的产生(因为要等待出版社的缴送,以避免重复购买)。而音像制品有较强的实效性,而且部分产品出版的数量很少,例如定向出版的资料基本都是原创,在市场上也鲜少流通,加上出版社有意的规避样本缴送,所以这部分音像制品必须先行购买,避免市场的缺失造成无法入藏。

3.2拓宽采购渠道,优化采购方式

当前数字传播时代,网络的便捷性使人们对网络音像电子资源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导致传统音像市场大大萎缩,从而使采购渠道减少,例如北京音像业界熟知的马连道音像大楼的音像制品的范围已经由过去的全5层楼减少到只占用2层楼,许多音像经销商转向其他行业求生存,音像业的繁荣与萧条即已呈现。因此,采访工作必须积极地拓宽采购渠道,优化采购方式。要保持与出版商顺畅的沟通与磋商,多渠道沟通并获取书目信息,保证采选工作的顺利进行。除现场采购及电子目录采购外,应充分利用网络市场的资源,寻找网络采购途径。

4结语

随着“三网合一”的快速发展,音像电子出版业纷纷进入数字化转型期,新技术新载体及新的出版形式将会不断出现,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收藏。图书馆采访人员应及时跟踪音像电子出版业的发展,根据出版业的变化调整自身采购策略,同时关注实体资源与网络资源,紧密结合市场才能将新形式下图书馆的资源采访工作做好,使国家图书馆音视频资源收藏更为完整。

[参考文献]

[1]. 宾锋. 音像制品出版数量变化对图书馆音像资源建设的影响[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9):39-42

[2]. 晓林. 电子音像出版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思考[J].中国出版,2013(7):50-51

[3]. 高云松. 上海教育类音像和电子出版的现在与未来[J].编辑学刊,2012(5):21-25

[收稿日期]2014-04-30

作者简介:张静(1976-),女,中级馆员,本科,国家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馆学方向。

作者联络方式: 电话13661056656 E-mail:jingys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