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

2014-09-22 23:14孙士清
黑河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活动

孙士清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令我们小学教师感到最困惑的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一问题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必须研讨的课题,更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也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

回顾和反思我已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感悟到解决学生德育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学中如果不注重疏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将会使学生处在被人支配的地位,学生往往会表现出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惧怕困难和回避问题,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的能力。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呢?

一、正确分析学生的道德需求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往往把学生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社会、家庭及学生的道德认识,忽视了学生的道德需求。其实学生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和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求所引出的。因此,我们只有正确研究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求,才能正确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都有展示才能、表现自我的愿望,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很强,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还有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特长。作为班主任不但要掌握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要了解其道德需求。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发展,我采取了干部竞聘上岗的方法,给更多学生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另外,我班开展了小组综合素质评比活动,设立了遵守规范、做好两操、参与活动、特长展示、奉献爱心五个评比专栏。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德育的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道德需求去主动地改造自我,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也树立了互相带动、积极向上的风气。另外,我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计划、安排好班队会、早会等内容。班里原有几名上进心不强、好打架的学生,在献爱心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一些不良行为也被正确行为所取代。

二、家校教育密切配合同关爱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而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两者密切配合,互相促进,只有建立起友好合作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活泼的独立个体。

1.开展各种有利于提高家长育人水平的活动。如理论讲座、经验体会交流、共同探讨教育方法,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

2.正确分析,及时引导,方法得当。当发现学生有了不良行为时,要经过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并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如李**同学逃学,顶撞老师,经常打骂同学,违纪行为十分严重。经过正确分析,总结出该生形成不良行为的原因是:(1)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可能是溺爱或者简单粗暴的教育结果。(2)该生对教育者施加的管理方法不满。(3)道德认识困乏,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具体运用了以下教育方法:(1)与家长共同探讨最佳教育方法,纠正不正确的教育手段。(2)用爱心去唤醒他,用品德高尚的人物事迹和身边事例去激励他。(3)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他一起学习和领悟《小学生行为规范》,使之从思想上主动去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4)有意识地创造育人环境,让学生在一种团结向上、和谐乐观的班集体生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一次“与同学友好相处,说说心里话”的主题班会中,有的学生说:“学校是我的家,老师和同学都是我的亲人。”学生们的肺腑之言震撼了我的心灵。学生就像一粒种子,在学校这块土壤里,能否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真的要看我们给予多少光和热呀!有人把教师比作太阳,我们只有像太阳那样释放无私奉献的情怀,学生才能变得更加阳光、更加自信。

三、在实践活动锻炼中促德育

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是代替。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理想、确定目标,使学生在锻炼中培养坚强的毅力,遇到困难不气馁,有自信,有责任心,并学会关爱他人。我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的深远意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开展活动交流,评比实践能手。

班级从以下几项活动中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

1.在读书活动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告诉学生有益书刊的益处。班级组织和开展读书体会交流及征文活动、每天10分钟晨读经典诗文活动、好书伴我成长等活动,同时还建立读书角,培养学生课外自主读书的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2.在献爱心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要使学生明白,讲友善、关爱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品德。对于参加活动的学生要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享受到帮助他人后的喜悦心情。

3.在社会调查中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在自选一项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中,多数学生选择了社会环境调查,并自发地开展了“为逊克人民做贡献”清理街道垃圾的活动。在交流汇报会上,学生们说出了“环保从我做起,道德品质从内心开始”的心声,思想品德得到了锻炼和升华。

总之,在德育实践工作中,只有用尊重、信任、平等的目光去看待学生,学生才能接受教育;只有使学生具有主体意识,提高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教育工作者必须高瞻远瞩,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活动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