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4-09-22 14:16常忠涛
黑河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意志品质思想品德创造性

常忠涛

加强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加强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持久效能。所以,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及现代化思维的创造性人才,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创造性思维品质主要包括远大的理想、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个性品格、勇敢顽强的探索精神等。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在要求,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科学的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信念。理想是创造的动力,信念是创造的精神支柱。很难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进取精神的人会有所创造。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深刻理解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道德观。

第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使他们的人生更富有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因为创造、发明往往是和失败联系在一起的。挫折教育就是进行克服个体要求未满足时的消极心理教育,它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而是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其意志品质,提高心理承受力,形成勇敢探索的个性品格。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满腔热忱的求知欲,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理论的怀疑,对未曾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求,都是具有强烈求知欲的表现。强烈的求知欲是创造的内驱力,一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可以产生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而创造性的思维正是孕育在这种精神之中的。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需要从培养兴趣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广泛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强化兴趣刺激;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获,不断增加获取知识的兴趣。

二、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如果說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宏观上把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思路,那么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则是从微观上具体地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所谓创造性思维也可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主要包括准备、酝酿、阐明和证实四个阶段。在教学中,教师不妨采取“三松一紧”的教学方式,核心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融洽、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松,即“宽松”。在创造性思维的准备阶段即搜集有关信息、形成概念、储备经验的过程中给予“宽松”。课堂教学和预习过程,不只是公式化、机械地让学生看教材,教师讲教材,而是让学生“宽松”几分钟,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讲一个小故事、小幽默,表演一个小品,或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地让学生穿插训练内容。当然形式要恰当,内容要贴题,宽松要适度。通过这种方式使搜集的信息、储备的经验得以完整地表现出来。

二松,即“松绑”。在创造性思维的酝酿阶段,即消化、转换信息,在头脑中反复进行更正或重新组合概念的过程中予以“松绑”。改变授课中的“注入式”教学,把学生从教师的“满堂灌”中解脱出来,采取“启发式”教学,创设一种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冲突”,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酝酿、比较、消化。

三松,即“松动”。在思维的阐明阶段,通过悟出道理、得出结论给以“松动”。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小结,归纳、小结的方法要“松动”,要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别。不管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分析到综合,还是从个性到共性,都要让学生有新角度、新构思、新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对学生自己归纳的知识结论要“松动”,不要僵化于课本,更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对学生的新观点、新见解或概念的新组合给予充分肯定,并发扬光大。

一紧,即“紧缩”或“集中”。这是思维的证实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自己总结的概念、归纳的问题、提出的新观点及分析问题的不同思路,教师要加以集中证实与评价。因为与扩散性思维密切相关的问题在于正确评价自己的思路。扩散性思维只有与集中思维相统一,才是高效的创造性思维。教师的“集中”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以激励性为原则,挖掘学生身上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给予正确评价,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能,摆脱妄自菲薄的心态,不断拓宽思维空间,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必须贯穿始终。只有具备了科学思维方法,才能指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因此,科学的思维方法既是能力的主导和灵魂,也是思想品德课能力培养的核心。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意志品质思想品德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