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途径选择与推进措施——以湖南省为例

2014-09-23 03:48湖南省农机局课题组王罗方汤绍武王洪明等
时代农机 2014年11期
关键词:山区农业丘陵山区

湖南省农机局课题组,王罗方,汤绍武,王洪明等

(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湖南 长沙410015)

受种种因素制约,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一直较低。加速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是补长我国农机化短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助推丘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湖南是典型的丘陵山区省份,除洞庭湖平原外,全省多数地区属于丘陵山区。为了探索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问题,湖南省农机局成立专项课题组,在全面搜集全省地形地貌和耕地分布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市县乡村实地调研,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并经反复征求意见和两次专题讨论,形成了《加速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途径选择和推进措施》研究报告。

1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任重道远

相对平原地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受到的自然环境、农业结构、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等制约因素较多,农业机械化的起步时间和发展速度均明显滞后。相比而言,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任务更加繁重、提升空间更加广阔,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的突出重点和主攻方向。湖南在这方面的任务尤其艰巨。

(1)全省概貌。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全省位于东经109°~114°、北纬24°~30°之间,总面积2120万hm2,其中耕地面积321.8667万hm2;总人口6690.6万,其中农村人口占70%。湖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充足,平均气温16~18℃,年平均降水量1200~1800mm,适宜各类农作物和绿色植物生长。全省山川地理较为复杂,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山丘隆起、岗盆珠串,北部平原湖泊展布,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渐低落分布的不对称马蹄状,其中山区面积占64.6%,丘陵区占28.7%,平湖区占6.7%。全省地貌大致划分为湘西北山原山地区、湘西山地区、湘南丘山区、湘东山丘区、湘中丘陵区、湘北平原区等六个地貌区,除湘北平原区外,其它五类属本课题研究的丘陵山区。

(2)丘陵山区状态描述。湖南省辖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其中80个县市区属于丘陵山区,土地总面积1706.6670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80.49%;耕地总面积253.3333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8.7%。丘陵区辖39个县市区,主要分布地有湘中丘陵、湘西山地、湘南山地和湘东北山地等,城市周边几乎都有丘陵地形。丘陵区多为高低起伏、坡度交换、连绵不断的低矮隆起高地,土壤以红壤为主,衡阳盆地和沅麻谷地属紫色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丘陵区中土地较为集中,25°以上的陡坡耕地不多,0至6°的平坝田和6至25°的宜耕坡地占比90%以上,水稻、油菜、棉花、烟叶、蔬菜等农作物栽种面积较大。山区辖41个县市区,主要分布在湘西山区以及湘南、湘东的边缘地区,土壤多以黄壤为主,山林、草原、耕地错落有致;土地较为分散,其中平坝田占30%多,6至25°的宜耕坡地约占30%,25°以上的陡坡耕地约占40%,除水稻、油菜等大宗作物外,茶叶、柑橘、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较好。整个丘陵山区总人口约425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64%,其中丘陵区人口稠密,平均每平方公里接近400人;山区人口密度较小,其中湘西人口最少,每平方公里约165人。但在丘陵山区农村,70%以上的适龄劳动力均外出务工、不愿种田,在家劳动力基本上是中老年人和妇女,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以及农村土地抛荒现象较为严重。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全国56个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内生活,少数民族人口近7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0.1%,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等山区,呈现“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农村多、城市少”的特征。受地形、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中仍有90多万属贫困人口,主要分别在少数民族人口100万以上的湘西、怀化以及30至70万少数民族人口的张家界、常德、邵阳、永州等丘陵山区。湖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省认定批准的革命老区县(市区)共91个,其行政建制、区域面积和人口数量均占全省总数的70%以上。丘陵山区多为革命老区,全省91个革命老区县(市区)中有70个在丘陵山区。80个丘陵山区县市区中有67个为革命老区县(市区)。革命老区为我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过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但目前多数处于欠发达状态,经济相对落后,生活相对贫困,其中有19个是国家和省定贫困县。

(3)丘陵山区农业特征及农业机械化水平。湖南丘陵山区共同的自然农业特征是种质资源丰富、光热水土优厚、自然生产能力较强。据省农业厅调查,湖南境内共有135种农作物,其中主要农作物品种106种、非主要农作物品种29种。在湖南丘陵区,光热水土资源十分优厚,一年种植2-3季基本不需人工干预。湖南山区自然状态下的生物质年平均生长量约为0.7T/亩,是东北林区的1.2倍。湖南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共同特征有耕地小集中、大分散;平地大田少、坡地梯田多;作物种类多、经营规模小;常有性状和品质特别优良的特色农产品;普遍存在间作轮作和顺坡种植的做法。数据表明,洞庭湖区72.8%的耕地面积主要种植双季稻或从事特种水产养殖,27.2%的耕地种植棉花、麻类等经济作物,农作物品种比较单一。丘陵山区虽土地相对分散、田块大小不一、耕作模式传统,但丘陵山区分布广、耕地多、山水自流灌溉,加之特殊的土质条件和特别的生物种群,使得丘陵山区农作物种植多样且特色产业丰富,农民群众除种植水稻、玉米、黍类等粮食作物外,还大面积种植蔬菜、油菜、烟叶、油茶、柑橘、茶叶、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据统计,湖南丘陵山区常年种植水稻200万hm2、油菜58.667万hm2、蔬菜46.6667万hm2、油茶40万hm2、柑橘29.3333万hm2、烟叶9.5333万hm2、茶叶9.333万hm2。在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力下,近年来湖南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13年底,湖南80个丘陵山区县(市区)农机总动力达3900万、农机保有量达600万台套,分别比2003年约增加2100万320万台套。丘陵山区县(市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比2003年提高35百分点,其中水稻机耕和机收分别达到85%和59%,水稻机插从无到有达到11%,与2003年40%的机耕率、13%的机收率和几乎为零的机插水平相比,都有了明显进步。但相比而言,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明显偏低。据统计,2013年,湖南全省水稻、玉米、蔬菜、棉花、烟草、油茶、薯类、林果8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9.8%,其中洞庭湖区为64.9%,湘中丘陵区不到30%,湘西湘南山区仅约为20%。同年,湖南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3%,其中湘中丘陵区为56%、湘西湘南山区为41%,分别比洞庭湖区的68%低了12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在丘陵山区范畴内,丘陵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又明显高于山区。湘潭市的湘乡市属典型的中南丘陵,2013年,该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5%;怀化市的沅陵县属典型的武陵山区,2013年,该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8%。这两地均被评为2013年度全省农机工作先进县,但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却差距十分明显。

十个典型县市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表

2 影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不快、水平不高的原因很多,有难以改变的自然因素,也有可以变革的社会内容,且二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我们把这些原因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1)地形复杂加上修筑不力导致农机作业环境恶劣。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多变,普遍存在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场地狭窄等系列问题,大型农业机械多数难以通行,中小型农业机械也常常因为耕地分散、丘块不一而影响正常作业。湘西山区人均耕地约为0.08hm2,但人均田土块数达到1.5块,有的地方一家一户的田土相隔数里,上下高差达近100m。湘西州凤凰县木江坪乡柏井村54.3867hm2水田分为2017丘,平均每丘约0.0267hm2,最小的不到0.0007hm2。与此同时,丘陵山区机耕道建设“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农业机械普遍面临着“出不了门、下不了田”的尴尬局面,农机具转移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也难以避免。湖南丘陵山区约80%的农田没有配套修建机耕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机耕道因没有维护约70%已通行不畅或不能用,近年涉农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机耕道约60%不符合机耕道建设标准,极不便于农机作业。按农业部标准计算,湖南丘陵山区机耕道缺口在9万km以上。

(2)田间作物多样加上农机研发不够导致农业适用机具缺乏。受自然条件、土壤质地、耕作模式和种植习惯影响,湖南丘陵山区农民群众种植的农作物品种繁多,同一处地块往往水稻、玉米、蔬菜、果木混杂,不同作物品种对农业机械种类、型号及作业时间等提出了差异性很大的要求。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从事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研究的部门不多,用于丘陵山区农机具开发的科研经费相当缺乏(或者说根本没有),致使丘陵山区农机技术装备供给明显不足,不仅农机产品无法覆盖特色产业生产和加工全过程,就连水稻耕、种、收、植保、运输、烘干等环节的先进适用农机也相对缺乏。农机购置补贴采取全国划一的做法,丘陵山区没有特殊照顾,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的加速发展。据测算,湖南丘陵山区油菜、棉花、柑桔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尚不到10%,种植和收获环节仍然很大程度上依靠人力操作;设施农业、养殖业机械化以及农产品的保鲜、储运、加工、包装等机械化发展水平更低。

(3)经济贫困加上认识不足导致农民购机用机热情不高。丘陵山区交通、信息相对闭塞,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洞庭湖区要低得多,2013年洞庭湖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00元左右,湘西山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特别是一大批贫困人口的存在,致使丘陵山区农民群众购买力普遍较弱,无力购买农机特别是大中型农机。与此同时,在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上一直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一些部门认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作用不大,政府出力推动效益不高;个别地方政府认为农机化发展是市场行为,应当由农民自发行动;更有相当一部分行业领导先入为主,误认为丘陵山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条件不成熟。丘陵山区的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化十分期盼,但小农意识严重,对新型合作经营模式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心存疑虑,有的认为人工不值钱、发展农机需要较大的一次性投入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调研发现,湖南丘陵山区近年组建的农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效益都不错,有的甚至超过洞庭湖区,但得到的政府扶持却远不及洞庭湖区,他们迫切希望政府能将合作社扶持建设资金向丘陵山区和贫困县倾斜。

(4)推广迟缓加上服务缺失导致农机工作徘徊停滞。截至2013年底,湖南80个丘陵山区县(市区)已拥有280多万农机手和600万台套农机具,并分别以每年10万和50万的速度快速递增,农机示范推广、农机教育培训、农机维修保养以及农机安全监理等公共服务任务日趋繁重。但实际情形是,丘陵山区基层农机推广队伍很不稳定,农机化技术推广多年处于停滞状态,很多农民买了农机并不会使用,成为家中摆设。调查发现,湖南丘陵山区市县两级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相当一部分缺少试验示范基地,多数缺少教学培训设施,大部分工作人员是军队转业干部或机构改革安置人员,且基本不懂农机原理,更不懂得农机化技术;乡镇一级多数将农机站并入了农业综合技术服务站,独立设置农机站的仅占23.8%,只有1-2名农机专干,且工资极低、经费奇缺,难以完成农机推广任务。衡南县地处湘中丘陵区,是湖南农业大县,更是农机大县,2013年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该县乡镇都保留了农机站,每站2-4人。据反映,该县乡镇农机站人员工作任务远重于农技站人员,但工资报酬只有农技站人员的1/3,人均每月不到400元,工作经费也包含其中,其原因是农技站有上级拨款而农机站没有。还有一个重要情况是:丘陵山区农机具集中度较低,农机经销企业和维修网点布局严重不足。全省共有7110家维修门店,其中丘陵山区850家,占比11.9%,与丘陵山区耕地面积78.7%和机具保有量75.2%的比重严重不相适应,农民普遍反映农忙时节农机出故障找不到维修点,找不到零配件,耽搁一个季节的生产作业,有时甚至因一个零件配不上造成严重事故。

3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途径选择

丘陵山区有着与平湖区不一样的山川地理形态和经济社会特征,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上也应选择有别于平湖区的科学途径。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我们提出如下“四合一”工作路径。

(1)优化农业机械与调整农业布局并举。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条件与机械适应性互推共助、配套作用的结果,面对丘陵山区的现实,我们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因势利导改造农业生产现场,尽量使其具备实施机械化作业的条件;另一方面要潜心研究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有的放矢地改进农业机械的性能,有效将农业劳动过程转化为机械运行的过程。要将机械适应性作为丘陵山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布局的重要指标,鼓励和引导农民通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建立核心示范区等方式,适度集中发展粮食、经作和养殖业,形成小集中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格局。在农作物品种选育和耕作技术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农业机械化因素,积极培育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探索形成有利于机械化生产的种养模式。与此同时,要围绕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全过程,积极研发和推广栽种、植保、运输、烘干、储备、养殖、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各环节的先进适用机械,让农民群众在推行农业机械化过程有所选择。

(2)修建道路与轻简机械并重。山高路陡坑深是丘陵山区的共同特征,在推行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要解决农机“上山下乡”的问题,必须在修建道路与轻简机械两个方面同时着力。近年要下大力气解决农村机耕道问题,尽量把机耕道拉通到山头田垅,让农机真正能够“上山下乡”。当然,机耕道不可能接通每一个田块,所以要把农业机械制造得尽量轻简一些,方便农民借助简易工具或运用拆卸组装办法实施农机田间转移。调研中,湘西农民提出了“个体小轻化、使用灵巧化、功能多样化、技术高端化”的要求,我们认为完全可以成为研制丘陵山区轻简型农机的思想路径。

(3)田间生产机械化和集中处理机械化并行。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各异,应根据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农业机械化模式。在农作物种植达到一定规模且农机作业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参照平湖区模式,努力实现大田作物耕、种、收、植保、转运等环节的机械化,积极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业。对于不能或无法集中连片种植的农作物,或虽集中连片但并不具备现场机械化作业条件的特色农业,如高陡连片梯田、挂坡地作物等,可在交通便利处建设农机作业服务中心,集中实施脱粒、清选、运输、烘干等环节机械化作业,实现农产品集中处理机械化。

(4)优质农业设施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并驾。紧扣丘陵山区优质稻米、生态果蔬、特色养殖、珍稀药材、苗木花卉等主导产业板块,突破竹制支架等简易设施限制,合理布局发展钢架大棚、连栋温室、植物工厂等新型高效设施类型,促进优质农业设施化。与此同时,引进和推广适宜大棚和温室作业的体积更小、效率更高、价格便宜、操作方便的微型耕作、植保及收获机械,配套使用开沟、起垄、覆膜、育苗及移栽等设备,同步发展节水灌溉、人工补光、二氧化碳增施、臭氧消毒杀菌及自动控制等高科技技术,由传统耕作发展到自动化、机械化作业,努力提高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实现优质农业设施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并驾齐驱。

4 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措施与建议

丘陵山区是我国农业的资源宝库,是农业增产增收的最大潜力蕴藏区。随着我国财政支农能力的逐渐加强和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日益重视,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和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全面启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要以强化造血功能为目标,以加大现实扶持为重点,立足顶层设计和实践推行,统筹谋划好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制造轻简农机。鼓励和引导农机制造企业针对丘陵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农业农机发展现状,围绕农林牧各个领域的栽培、管理、收获、运输、储备、加工等多个环节,创新研制一批适应性强、操作简单、可靠性好的小型轻简农业机械装备,重点研究开发适应丘陵山区小田块作业的水稻机插机播、飞机植保,小型油菜直播、移栽和收获,蔬菜、柑橘、茶叶等果蔬作物种植和采摘机械,以及小型畜牧、水产养殖业机械装备,以降低丘陵山区农民劳动强度,为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夯实机械化技术基础。

(2)合理布局农业。充分发挥丘陵山区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确立地区支柱产业,开发建立一批优质产品、特色产品和绿色食品规模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湘北湘东丘陵区耕地较多且相对集中连片,要鼓励并引导农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以粮食生产为主导,兼以发展蔬菜、油菜、棉花之类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对于粮棉生产劳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湘西湘南山区,在地势较平坦、种植连成片的地方重点发展粮棉生产,同时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地块促狭处和高山地带,突破平面农业的局限,分区布局柑橘、油茶、茶叶、中药材以及旅游等山地立体农业,为农业机械的综合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3)科学整理田土。结合基本农田建设,启动实施“适机农田”专项改造工程,分步对丘陵山区农田进行田园化整理。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村组为单位,对农田进行统一规划,按照尽可能将“小田变大、角田变方、坡田变平”的要求,对田块大小高差进行合理改造,形成“适机农田”,为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奠定基础。同步抓好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作物集中布局,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4)修建机耕道路。国家拟定出台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制定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以机耕道、机库棚为重点的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或将机耕道建设纳入农业项目建设范畴,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资金,分年度投入丘陵山区机耕道路建设。具体建设中,明确由各级农机部门牵头,结合田土整理工程并综合考虑已建机耕道的现状,制定并不断完善《机耕道地方标准》和具体建设方案,按标准要求统一组织实施、集中管理维护,切实改善农业机械作业环境,为农机作业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5)鼓励设施农业。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鼓励并引导丘陵山区农民群众及社会力量加大投入,通过组建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建立现代设施农业园区等途径,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林果、畜牧、水产等领域的设施农业,形成不同区域、不同品牌的农业发展格局。同时大力推广使用设施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动设施农业机械化,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整体提升。

根据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途径选择和当前工作重点以及丘陵山区的社会现实,慎重提出如下建议:

(1)较大幅度提高丘陵山区农机补贴比例并适当扩大补贴范围。农民穷,劳作苦,渴望农业机械化却买不起农机。建议参照山区扶贫办法,将丘陵山区农民需求量大的主要农业机械的补贴标准提高至60%以上,同时实施农机具报废更新补贴,让丘陵山区农民少花钱甚至不花钱买上农机,用上农机。要专项制定丘陵山区机具补贴目录,将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机具纳入补贴范围,或由地方政府实施引导性补贴,对群众需求量较大的通过定型鉴定的非补贴机具进行集中采购,减轻群众购机压力。为了确保以上倾斜性政策的顺利实施,需要对丘陵山区农机补贴资金实现切块分配和封闭管理。

(2)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力度。建议明确专门机构牵头抓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研发工作,中央和省两级设立农机研发资金,引导和推动企业定向研发适合丘陵山区的各类新机具新技术。建议在高等院校设立农机专业并出台“定向委培”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基层农机技术推广队伍,解决农机技术推广向基层农村传递中的断层问题。建议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制定县乡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规划,参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方式设立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扶持专项,并逐年加大投入,让县乡两级农机推广有人做事、有钱办事。

(3)抓实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建议设立农机技术培训机构能力建设专项,从机构编制、人员场地、设备设施、教研经费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省市县各级农业机械化学校建设,为系统培育农机管理、科研制造、经营推广等各类农机专业人才搭建平台。同时,将农机技术培训直接纳入“阳光工程”实施范围,并通过联合职业院校、农机生产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活动,对广大农机手甚至是农民群众进行全面培训,促使农民群众由农业劳动能手转变为农机使用能手。

(4)建立农机销售和维修中心。建议省级政府每年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切块安排专项资金,以县市区为单位,扶持建设一批区域性农机销售和维修中心,配套建设农机化技术推广、安全检测、执法装备、试验示范、农机维修、信息服务等设备设施,强化技术指导、机具维修、安全监理等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为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的推广普及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与此同时,专项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建立维修分中心,逐步提升其自我维修服务能力。

(5)扶持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参照黑龙江、湖南、江苏等省做法,由财政专项扶持发展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的规模和档次,强化覆盖全程和服务全面的能力,创新发展农机租赁公司、现代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和农机服务“4S”店等新型农机经营主体。与此同时,制定出台燃油补贴、作业补贴政策并重点向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倾斜,鼓励和引导其拓展服务半径、扩大作业面积。

(6)强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建立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和农机农业联系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农机部门在选择技术路线、研发配备农机装备,和农业部门在改良作物品种、开发栽培技术和建设优势产业示范区过程中的优势及互征互推作用,实现产业发展与农业机械化的无缝对接和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山区农业丘陵山区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山区
胡丘陵《栽树》
浅论宋代四川山区农业开发
关于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汉源的山区农业现代化之路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