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低碳城市建设路径分析

2014-09-24 18:44闫桂焕,许崇庆,吕月霞,郭东彦,肖琦
科学与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低碳城市碳排放建设路径

闫桂焕,许崇庆,吕月霞,郭东彦,肖琦

摘要: 本文聚焦城市尺度,首先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进行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方案的研究策略,在城市现状分析、清单编制、低碳情景预测分析基础上制定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指出了低碳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低碳生产、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和低碳生活四个方面;最后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低碳城市建设的障碍,并给出了若干建议。本文研究结果以期对现阶段我国各地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关键词: 气候变化;低碳城市;碳排放;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4.04.011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排放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而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会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近几年,极端恶劣天气明显增多,气候变化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发展环境,如何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变成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亟需解决的重要任务。低碳发展首先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选择,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经济等众多概念应运而生[1]。

城市一方面是创造财富的核心,另一方面也是改变生态格局、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引起温室效应等问题最集中的地方。资料显示,城市消耗全球75%的能源,其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5%以上[2,3],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集中地,也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城市层面的行动和努力将决定低碳发展的成败,建设低碳城市是现阶段多国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2010年8月和2012年4月分别启动了两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至今我国已有30多个城市积极开展了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但是在高度热情背后也显现出部分跟风、建设思路不清晰等现象[3,4]。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2011年城市化率达到51.3%,预计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可能突破70% [5,6]。

因此,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外交压力还是国内低碳城市建设的内在需求,在我国现阶段研究低碳城市建设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进行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入手,聚焦城市尺度,提出了城市低碳建设的研究策略,指出了实施路径,并分析了目前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本文研究结果以期对现阶段我国各地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支撑和决策参考。

1 低碳城市的定义

尽管低碳城市近几年成为研究和讨论的热点,但低碳城市目前尚无国际上统一的定义。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认为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7]。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夏堃堡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中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8]。综合分析国内大部分学者观点,可概括为: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1]。

低碳城市之所以出现许多看法及定义,主要是因为低碳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具有动态性和区域性,城市的低碳化建设与城市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密切相关,需要依据城市的自身发展特征选择适宜的低碳发展模式。

2 低碳城市建设方案研究策略

城市的低碳转型需要先了解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情况,找出重点排放源,根据能源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进行低碳情景预测分析,最终确定低碳建设方案,因此,低碳城市建设方案研究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2.1 城市发展现状调研

城市低碳建设方案与城市的发展阶段及资源禀赋息息相关,在分析制定城市低碳建设方案之前,需要先了解城市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城市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及技术状况,掌握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情况,研究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找出城市低碳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2 城市碳排放清单编制

编制城市碳排放清单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清单编制可以了解城市碳排放水平和排放结构,识别关键排放源,为实现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9]。根据IPCC指南,城市的碳排放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及城市废弃物等5个领域。查找获取不同领域活动水平数据,研究确定排放因子,编制不同领域的碳排放清单,分析获得重点排放源。

2.3 低碳情景预测分析

根据碳排放清单,找出碳减排的重点领域。综合运用能源科学、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和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构建以最小成本为目标的低碳城市建设优化目标函数,借助LEAP、kaya等情景分析模型,研究GDP增长、人口规模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技术进步等驱动因素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分析影响城市低碳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选择城市的最佳低碳发展模式。

2.4 提出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

在现状调查、清单编制、低碳情景预测分析基础上,研究提出符合城市自身特点的低碳发展战略。为确保城市低碳方案的有效实施,还应分析城市现阶段低碳发展的重要障碍,从内部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研究提出有利于城市低碳建设的保障政策,加强政府引导与宏观调控,最终实现城市的低碳高效发展。

3 低碳城市建设实施路径

由于城市的低碳发展路径与城市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密切相关,因此,每个城市的未来低碳发展战略也各不相同,但是城市低碳建设的实施路径归纳起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低碳生产

工业生产在城市的碳排放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实现低碳生产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技术(包括减碳技术、零碳技术、储碳技术)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费,实现绿色生产。提高城市物质、能源循环利用水平,延长碳在经济活动中的流动周期。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3.2 低碳建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武涌同志指出,现阶段我国建筑能耗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为27.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这个比例还会增加,因此城市建筑碳排放是城市温室气体的主要缔造者之一[10]。推行节能建筑,是当前发达国家低碳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英国政府计划到2016年所有新建房屋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并对节能绿色建筑给予税收优惠;芬兰环保部制定了建筑物隔热标准,规定新增建筑物墙体必须使用绝热层,增加墙体厚度,使用二层或三层玻璃[11]。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建筑节能低碳,根据我国“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到2015年,北部严寒地区建筑达到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占到95%以上,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

3.3 低碳交通

根据IEA研究报告,2008年交通部门CO2排放量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22.5%,发达国家交通部门CO2排放占到25%[12]。我国交通部门能耗和碳排放量占到8-10%,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比例会有所提高[13],因此,交通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快城市的低碳建设,必须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如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清洁燃料汽车、选用小排量汽车等。

3.4 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就需要我们从节电、节水、节气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习惯。另外,还需加强低碳宣传,培养低碳理念,提高低碳意识,从而引导市民实现消费行为的低碳化。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能力,大家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3.5 增加碳汇

通过城市的合理规划布局,提供更多森林、草地、湿地等具有吸碳能力的碳汇空间,也可以降低城市的碳排放。

4 目前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障碍

尽管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于2003年由英国政府提出,但是从国外到国内,从低碳经济到低碳城市,政府及市民对“低碳”的理解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在低碳建设方面都进行了尝试,但是有些城市还流于形式,口号比较响,动作比较小[3]。目前我国进行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1 对低碳城市的内涵缺乏统一的认识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低碳经济、低碳城市这些概念对于大部分市民来说还属于新鲜事物,所以在很多地方对低碳城市建设存在误解或片面的理解。有的政府将低碳城市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能源开发、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其实低碳城市建设不仅仅包括这些内容,还包括交通、建筑、碳汇等;不少市民认为“低碳”、“应对气候变化”都是与自身很遥远的内容,低估了公众行为对低碳的影响。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型系统工程,既不是简单的政府行为,也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而是需要充分调动区域内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

4.2 大部分城市建设缺少低碳发展规划的引领

目前城市低碳建设存在部分跟风、照搬照抄等现象,缺乏统筹规划。城市规划是政府对城市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要改变“高碳”运行模式,首先要政府正确引导。政府应坚持以低碳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加入低碳内容,既要考虑传统工业的节能降耗,又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引导公众自觉践行低碳。

4.3 缺乏统一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尽管针对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多,但在实践操作方面尚未达成共识[14]。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城市低碳建设的盲目性。尽快出台制定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会促进我国低碳城市高质量建设。

4.4 缺乏配套的支撑体系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制度创新的支撑。技术的落后是制约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障碍,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会使得成本显著增加,金融创新方面的滞后导致低碳产业融资较困难,低碳城市建设在政策和法规方面缺乏有力保障。

我国进行低碳城市建设,建议:(1)规划先行。根据城市自身发展特点认真进行低碳发展方案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低碳发展战略,做到规划先行,统筹发展。(2)加强低碳引导。政府要深入宣传低碳理念,开展低碳教育,让大家都行动起来,从工业生产到个人行为都自觉低碳。(3)提供配套的支撑体系。结合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政府在政策、法规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5 结束语

低碳城市建设是现阶段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城市的低碳建设不能照搬照抄,与城市自身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息息相关。要做好城市的低碳建设,需要结合城市的自身特点研究提出低碳发展战略,做到规划先行。同时,政府要深入宣传低碳理念,加强低碳引导。

参考文献:

[1] 顾朝林.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2] 袁晓玲,仲云云.中国低碳城市的实践与体系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5): 42-47.

[3] 苏美蓉,陈彬,陈晨,杨志峰,梁辰,王姣.中国低碳城市热思考:现状、问题及趋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3): 48-55.

[4] 刘文玲,王灿.低碳城市发展实践与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 17-22.

[5] 章立东.低碳城市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低碳经济,2013,(2):20-22.

[6] 谭志雄,陈德敏.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行动策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9): 69-75.

[7] 夏杰.低碳城市目标下的城市发展模式转型[J].江苏城市规划,2011,(1):26-29.

[8] 李金兵,唐方方.低碳城市系统模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2):67-71.

[9] 李芬、毛洪伟、赖玉佩.城市碳排放清单评估研究及案例分析[J].2013,20(1):14-21.

[10] 武涌.大陆城市建筑节能减排方案[C].北京:第四届两岸应对气候变化学术研讨会,2013.

[11] 侯景新,郭志远.低碳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1,(3):49-54.

[12] 沈满洪,池熊伟.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J].江淮论坛,2012,(1):31-38.

[13] 陈徐梅.大陆城市交通节能减排方案[C].第四届两岸应对气候变化学术研讨会,北京,2013.

[14] 朱婧,刘学敏,姚娜.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经济研究参考,2013,(14):18-28.

(责任编辑:张 萌)

Analysis on Low Carbon City Construction Path in China at Current Stage

YAN Guihuan, XU Chongqing, LV Yuexia, GUO Dongyan, XIAO Qi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Jinan 250014;

Key Laboratory for Biomass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014)

Abstract:The present paper focuses on city scale to firstly analyze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low carbon city construction at current stage. The research strategy was proposed that Low carbon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been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compilatio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inventory, low carbon scenario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path for low carbon city construction has been given from the aspects of low carbon industrial production, low carbon building, low carbon traffic and low carbon life. In addition, the obstacles hinde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omestic low carbon cities at current stage have been analyzed and several suggestions have been correspondingly propos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may provide support and decision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cities in China at current stage.

Keywords:Climate Change; Low Carbon City; Carbon Emission; Construction Path

猜你喜欢
低碳城市碳排放建设路径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咸宁市低碳城市发展路径与治理路线图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的法治保障研究
电子商务对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
宁夏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新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