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2014-09-25 10:26孙玉芳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病理特征卵巢癌

孙玉芳等

[摘要]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方法 检测65例卵巢癌、28例良性卵巢肿瘤、2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ILK表达情况,观察ILK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及正常卵巢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P<0.05);卵巢癌患者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与ILK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卵巢癌患者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是ILK强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ILK表达与卵巢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等病理特征显著相关,有望成为卵巢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分子学指标。

[关键词] 卵巢癌;整合素连接激酶;阳性表达率;病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 R73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b)-002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xpression and correlation of integrin-linked kinase (ILK) in ovarian cancer tissues. Methods The ILK expression in 65 ovarian cancer cases,28 benign ovarian tumor cases,and 28 normal ovarian tissues were tested,the ILK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ovarian tissue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athological features were observed. Results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ILK in ovarian cancer tissu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both benign and normal ovarian tissues (P<0.05),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clinical stages,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ascites among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ncer were of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ILK expression (P<0.05).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clinical stages,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ascites among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in strong ILK positive expression. Conclusion ILK expression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clinical stages,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ascites,which has been expected to be a molecular marker for the 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ovarian cancer.

[Key words] Ovarian cancer;Integrin-linked kinase;Positive expression rate;Pathological features

卵巢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由于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卵巢癌已成为影响我国广大妇女健康的重要恶性肿瘤疾病[1]。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蛋白激酶,可通过PI3K方式激活,具有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作用。由于卵巢体积较小,且深居盆腔,早期病变很难发现。因此,明确卵巢癌病变的分子学特征,对早期治疗及改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了ILK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旨在为临床判定和治疗卵巢癌提供一种新的分子学靶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5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卵巢癌,其中Ⅰ期11例,Ⅱ期33例,Ⅲ期13例,Ⅳ期8例;组织学类型:浆液性36例,黏液性29例;分化程度:中低分化46例,高分化19例;伴有淋巴结转移39例,伴有腹水41例。另选取卵巢良性肿瘤标本28例及正常卵巢组织标本28例作为对照。

1.2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S法对3组标本进行检测,全部石蜡标本连续切片,行EDTA抗原修复后,采用SP两步法,进行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用苏木素复染,然后用PBS代替一抗进行阴性对照。在光镜下每张切片选择高倍视野5个,每个高倍视野下计数细胞为100个,用显微镜观察每张切片阳性细胞的比例及色泽深浅。ILK阳性表达判定标准[2-3]:以细胞质呈棕黄色视为阳性。根据着色细胞数量及色泽深浅进行评分判定:0分着色细胞数量<5%;1分着色细胞数量占5%~24%;2分着色细胞数量占25%~50%;3分着色细胞数量>50%。阳性强度:0分无着色;1分呈浅棕黄色;2分呈棕黄色;3分呈棕褐色。将着色细胞数量积分与阳性强度积分相乘,所得分数进行判定,阴性:0分;弱阳性:1~3分;阳性:4~6分;强阳性:7~9分。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3组标本中ILK的表达情况;②观察卵巢癌患者ILK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卵巢组织中ILK的表达情况

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中ILK强阳性表达率为78.46%,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肿瘤卵巢组织中均无IKL强阳性表达,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中ILK强阳性表达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82,P<0.05);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为21.54%,与良性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1、15.482,P<0.05);正常卵巢组织与良性肿瘤卵巢组织ILK阳性、强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5、0.000,P>0.05)(表1)。

2.2 卵巢癌患者ILK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65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ILK均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中低分化程度、Ⅲ~Ⅳ分期、有淋巴结转移及腹水患者ILK强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高分化程度、Ⅰ~Ⅱ分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腹水患者ILK强阳性表达率(P<0.05),提示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与ILK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组织学类型与ILK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表2)。

2.3 ILK强阳性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多因素分析

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是卵巢癌患者ILK强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3)。

3 讨论

整合素是由两个亚基(α、β亚基)组成的跨膜糖蛋白受体,每个亚基单位均具有细胞内片段、细胞外片段和跨膜片段,细胞内片段与细胞的骨架连接,细胞外片段对细胞与细胞间黏附有介导作用,同时参与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且可介导细胞内外信号传递[4]。相关研究显示,ILK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及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等过程有密切关系[5]。卵巢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由于卵巢体积较小,位居盆腔,早期肿瘤病变很难被发现,且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对于是否存在恶性病变很难进行鉴别[6]。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多数学者认为,ILK的表达与卵巢癌有密切联系[7]。当发生卵巢癌后,其卵巢正常组织受到损伤,各种生长因子及受体开始过度表达,从而促发一系列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使ILK呈高表达状态,而ILK的过度表达可促进基质金属蛋白-9表达,从而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肿瘤形成、发展、侵袭[8]。相关研究显示,ILK在其他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可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强[9-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中ILK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率(P<0.05),提示ILK表达可作为鉴别卵巢组织是否为恶性肿瘤的标志。为探讨卵巢癌患者ILK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笔者对不同病理特征卵巢癌患者组织中阳性、强阳性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浆液性与黏液性卵巢癌患者ILK强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ILK表达与卵巢癌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中低分化程度、Ⅲ~Ⅳ分期、有淋巴结转移及腹水患者ILK强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高分化程度、Ⅰ~Ⅱ分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腹水患者ILK强阳性表达率;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是卵巢癌患者ILK强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卵巢癌卵巢组织中,随着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增高及淋巴结转移、腹水形成,ILK的阳性表达率越来越强。笔者认为,ILK参与了细胞分化、生存及凋亡,其表达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ILK表达与卵巢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等病理特征显著相关,有望成为卵巢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分子学指标。

[参考文献]

[1] 于翠珍,李双标,孙德飞.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 23(7):712-713.

[2] 朱明艳,冯虹,万冰.ILK与P-PKB蛋白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08,28(3):64-65.

[3] 孙菊英.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5):153-154.

[4] 葛静,孟亚丽,刘晶.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3,35(11):1613-1615.

[5] Hall M,Rustin G.Recurrent ovarian cancer:when and how to treat[J].Curr Oncol Rep,2011,13(6):459-471.

[6] Yang MH,Zhao MY,Wang Z,et al.HWAVE1 regulates P-glycoprotein expression via Ezrin in leukemia cells[J].Leuk Lymphoma,2011,52(2):298-309.

[7] Gialeli C,Theocharis AD,Karamanos NK.Roles of 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 in cancer progression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targeting[J].FEBS J,2011,278(1):16-27.

[8] Takenawa T,Miki H.WASP and WAVE family proteins:key molecules for rapid rearrangement of cortical actin filaments and cell movement[J].J Cell Sci,2001,114(10):1801-1809.

[9] 饶玉梅,陈刚,李留霞,等.BRMS1、整合素β1及p-AKT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8-10.

[10] Tian M,Neil JR,Schiemann WP.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and the hallmarks of cancer[J].Cell Signal,2011, 23(6):951-962.

[11] 饶玉梅,方勇,韩志强,等.BRMS1 对卵巢癌细胞c13转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2):131-136.

(收稿日期:2014-05-13 本文编辑:林利利)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卵巢组织中ILK的表达情况

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中ILK强阳性表达率为78.46%,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肿瘤卵巢组织中均无IKL强阳性表达,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中ILK强阳性表达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82,P<0.05);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为21.54%,与良性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1、15.482,P<0.05);正常卵巢组织与良性肿瘤卵巢组织ILK阳性、强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5、0.000,P>0.05)(表1)。

2.2 卵巢癌患者ILK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65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ILK均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中低分化程度、Ⅲ~Ⅳ分期、有淋巴结转移及腹水患者ILK强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高分化程度、Ⅰ~Ⅱ分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腹水患者ILK强阳性表达率(P<0.05),提示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与ILK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组织学类型与ILK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表2)。

2.3 ILK强阳性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多因素分析

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是卵巢癌患者ILK强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3)。

3 讨论

整合素是由两个亚基(α、β亚基)组成的跨膜糖蛋白受体,每个亚基单位均具有细胞内片段、细胞外片段和跨膜片段,细胞内片段与细胞的骨架连接,细胞外片段对细胞与细胞间黏附有介导作用,同时参与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且可介导细胞内外信号传递[4]。相关研究显示,ILK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及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等过程有密切关系[5]。卵巢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由于卵巢体积较小,位居盆腔,早期肿瘤病变很难被发现,且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对于是否存在恶性病变很难进行鉴别[6]。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多数学者认为,ILK的表达与卵巢癌有密切联系[7]。当发生卵巢癌后,其卵巢正常组织受到损伤,各种生长因子及受体开始过度表达,从而促发一系列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使ILK呈高表达状态,而ILK的过度表达可促进基质金属蛋白-9表达,从而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肿瘤形成、发展、侵袭[8]。相关研究显示,ILK在其他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可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强[9-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中ILK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率(P<0.05),提示ILK表达可作为鉴别卵巢组织是否为恶性肿瘤的标志。为探讨卵巢癌患者ILK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笔者对不同病理特征卵巢癌患者组织中阳性、强阳性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浆液性与黏液性卵巢癌患者ILK强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ILK表达与卵巢癌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中低分化程度、Ⅲ~Ⅳ分期、有淋巴结转移及腹水患者ILK强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高分化程度、Ⅰ~Ⅱ分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腹水患者ILK强阳性表达率;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是卵巢癌患者ILK强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卵巢癌卵巢组织中,随着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增高及淋巴结转移、腹水形成,ILK的阳性表达率越来越强。笔者认为,ILK参与了细胞分化、生存及凋亡,其表达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ILK表达与卵巢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等病理特征显著相关,有望成为卵巢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分子学指标。

[参考文献]

[1] 于翠珍,李双标,孙德飞.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 23(7):712-713.

[2] 朱明艳,冯虹,万冰.ILK与P-PKB蛋白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08,28(3):64-65.

[3] 孙菊英.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5):153-154.

[4] 葛静,孟亚丽,刘晶.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3,35(11):1613-1615.

[5] Hall M,Rustin G.Recurrent ovarian cancer:when and how to treat[J].Curr Oncol Rep,2011,13(6):459-471.

[6] Yang MH,Zhao MY,Wang Z,et al.HWAVE1 regulates P-glycoprotein expression via Ezrin in leukemia cells[J].Leuk Lymphoma,2011,52(2):298-309.

[7] Gialeli C,Theocharis AD,Karamanos NK.Roles of 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 in cancer progression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targeting[J].FEBS J,2011,278(1):16-27.

[8] Takenawa T,Miki H.WASP and WAVE family proteins:key molecules for rapid rearrangement of cortical actin filaments and cell movement[J].J Cell Sci,2001,114(10):1801-1809.

[9] 饶玉梅,陈刚,李留霞,等.BRMS1、整合素β1及p-AKT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8-10.

[10] Tian M,Neil JR,Schiemann WP.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and the hallmarks of cancer[J].Cell Signal,2011, 23(6):951-962.

[11] 饶玉梅,方勇,韩志强,等.BRMS1 对卵巢癌细胞c13转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2):131-136.

(收稿日期:2014-05-13 本文编辑:林利利)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卵巢组织中ILK的表达情况

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中ILK强阳性表达率为78.46%,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肿瘤卵巢组织中均无IKL强阳性表达,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中ILK强阳性表达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82,P<0.05);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为21.54%,与良性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1、15.482,P<0.05);正常卵巢组织与良性肿瘤卵巢组织ILK阳性、强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5、0.000,P>0.05)(表1)。

2.2 卵巢癌患者ILK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65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ILK均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中低分化程度、Ⅲ~Ⅳ分期、有淋巴结转移及腹水患者ILK强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高分化程度、Ⅰ~Ⅱ分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腹水患者ILK强阳性表达率(P<0.05),提示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与ILK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组织学类型与ILK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表2)。

2.3 ILK强阳性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多因素分析

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是卵巢癌患者ILK强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3)。

3 讨论

整合素是由两个亚基(α、β亚基)组成的跨膜糖蛋白受体,每个亚基单位均具有细胞内片段、细胞外片段和跨膜片段,细胞内片段与细胞的骨架连接,细胞外片段对细胞与细胞间黏附有介导作用,同时参与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且可介导细胞内外信号传递[4]。相关研究显示,ILK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及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等过程有密切关系[5]。卵巢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由于卵巢体积较小,位居盆腔,早期肿瘤病变很难被发现,且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对于是否存在恶性病变很难进行鉴别[6]。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多数学者认为,ILK的表达与卵巢癌有密切联系[7]。当发生卵巢癌后,其卵巢正常组织受到损伤,各种生长因子及受体开始过度表达,从而促发一系列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使ILK呈高表达状态,而ILK的过度表达可促进基质金属蛋白-9表达,从而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肿瘤形成、发展、侵袭[8]。相关研究显示,ILK在其他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可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强[9-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中ILK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率(P<0.05),提示ILK表达可作为鉴别卵巢组织是否为恶性肿瘤的标志。为探讨卵巢癌患者ILK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笔者对不同病理特征卵巢癌患者组织中阳性、强阳性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浆液性与黏液性卵巢癌患者ILK强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ILK表达与卵巢癌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中低分化程度、Ⅲ~Ⅳ分期、有淋巴结转移及腹水患者ILK强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高分化程度、Ⅰ~Ⅱ分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腹水患者ILK强阳性表达率;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是卵巢癌患者ILK强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卵巢癌卵巢组织中,随着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增高及淋巴结转移、腹水形成,ILK的阳性表达率越来越强。笔者认为,ILK参与了细胞分化、生存及凋亡,其表达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ILK表达与卵巢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等病理特征显著相关,有望成为卵巢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分子学指标。

[参考文献]

[1] 于翠珍,李双标,孙德飞.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 23(7):712-713.

[2] 朱明艳,冯虹,万冰.ILK与P-PKB蛋白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08,28(3):64-65.

[3] 孙菊英.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5):153-154.

[4] 葛静,孟亚丽,刘晶.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3,35(11):1613-1615.

[5] Hall M,Rustin G.Recurrent ovarian cancer:when and how to treat[J].Curr Oncol Rep,2011,13(6):459-471.

[6] Yang MH,Zhao MY,Wang Z,et al.HWAVE1 regulates P-glycoprotein expression via Ezrin in leukemia cells[J].Leuk Lymphoma,2011,52(2):298-309.

[7] Gialeli C,Theocharis AD,Karamanos NK.Roles of 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 in cancer progression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targeting[J].FEBS J,2011,278(1):16-27.

[8] Takenawa T,Miki H.WASP and WAVE family proteins:key molecules for rapid rearrangement of cortical actin filaments and cell movement[J].J Cell Sci,2001,114(10):1801-1809.

[9] 饶玉梅,陈刚,李留霞,等.BRMS1、整合素β1及p-AKT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8-10.

[10] Tian M,Neil JR,Schiemann WP.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and the hallmarks of cancer[J].Cell Signal,2011, 23(6):951-962.

[11] 饶玉梅,方勇,韩志强,等.BRMS1 对卵巢癌细胞c13转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2):131-136.

(收稿日期:2014-05-13 本文编辑:林利利)

猜你喜欢
病理特征卵巢癌
导致卵巢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卵巢癌高危人群需要预防性切除卵巢吗
警惕!卵巢癌最偏爱这几类人
卵巢癌的早期症状卵巢癌应该这样治疗
新疆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5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理分析
T1期外周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分析
炎症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分析
原发性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病理研究
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