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洛替尼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2014-09-25 02:23晋亚楠夏爱军梁园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4期
关键词:文献分析不良反应

晋亚楠+++夏爱军+++梁园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厄洛替尼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方法 登陆中国知网CNKI.NET、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的180例厄洛替尼不良反应报道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80例不良反应报道中,以皮疹、腹泻、间质性肺病为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厄洛替尼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关键词] 厄洛替尼;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c)-0193-02

随着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转化医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肿瘤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1-2]。肿瘤的形成和发生与体内许多生长因子密切相关,近年来最常见的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的研究,厄洛替尼可通过机体内信号通路的传导,抑制EGFR的作用[3-6],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转移及耐凋亡,是肿瘤细胞难以控制的基础,而厄洛替尼作为EGFR的抑制剂,可大大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因此,厄洛替尼是一种高效、特异性强的选择性抑制药[7-9]。随着2007年厄洛替尼进入中国市场,其虽是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特效药,但其伴随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10-11],本文对比和研究厄洛替尼用药不良反应文献180例,分析厄洛替尼在临床用药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及指导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NET、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超星数字图书馆数据库中输入“厄洛替尼,不良反应”,收集180例不良反应病例,分别仔细记录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程度及不良反应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分级系统(NCI CTCAE3.0)不良反应评价分为Ⅰ~Ⅴ等级。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

18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肺癌140例,胰腺癌21例,喉癌9例,胃癌6例,口腔癌4例。男性127例,占70.6%;女性53例,占29.4%。患者年龄42~83岁,其中42~50岁51例,男37例,女14例;51~60岁83例,男61例,女22例;61~70岁30例,男17例,女13例;>70岁16例,男12例,女4例。

2.2 药物使用情况

厄洛替尼用药量为150 mg/d。180例文献报道中,有92例进行联合用药处理:服用厄洛替尼的同时,联合应用其他化疗药物辅助治疗,包括多柔比星(阿霉素)、紫杉醇、顺铂、长春新碱、吉西他滨等常见化疗药物;55例在服用厄洛替尼的同时结合中药辅助治疗;其余33例在放化疗治疗后单独服用厄洛替尼。

2.3 药物不良反应时间

18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服用厄洛替尼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为1~89 d,其中1~7 d有57例,8~14 d有29例,15~28 d有26例,29~42 d有28例,≥43 d有40例。

2.4 累及器官及系统

180例中服用厄洛替尼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系统,其中以皮疹或甲沟炎最为多见,约占42.22%,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9.44%),主要表现为腹泻及肠梗阻。此外,当不良反应累及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时,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及抑郁、嗜睡,其他系统中不良反应均占很小比例,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分析比较不良反应病例中性别与年龄的结果可知,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易出现厄洛替尼的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尤其在51~60岁更为明显,因此,当用药患者为男性且处于51~60岁时,应更为密切地监测厄洛替尼用药情况,实时监控及分析药物使用浓度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减少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率。由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两项结果分析可知,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单独用药,因为当患者出现需要联合用药治疗时,应密切监测不良用药反应的发生。EGFR被厄洛替尼抑制剂阻滞,可导致依赖EGFR的细胞生长停滞及发生凋亡现象,因此易出现皮疹及腹泻等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尤以服药后7 d内出现不良反应多见。分析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分布情况可知,服用厄洛替尼后,皮肤及消化系统出现较高的不良反应,分别达到了42.22%及39.44%,因此,服药期间应注意皮疹和腹泻情况的发生及肝功能的监测,必要时联用化疗药。

综上所述,随着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厄洛替尼服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因此,当临床应用时应时刻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厄洛替尼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及减轻患者的痛苦,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Herbst RS,Langer CJ.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as a target for cancer treatment:the emerging role of IMC-C225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and head and neck cancers[J].Semin Oncol,2002,29(1 Suppl 4):27-36.

[2] Perez-Soier R.Rash as a surrogate marker for efficacy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 in lung cancer[J].Clin Lung Cancer,2006,8(Suppl 1):S7-S14.

[3] 朱巧兰,林能明,程斌,等.吉西他滨单一化疗200例肿瘤患者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肿瘤,2002,11(11):677-678.

[4] 钟佩红,董兰菊.紫杉醇卡铂联合化疗毒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6):481-482.

[5] 罗安福,叶冬梅.常用抗肿瘤药物致肝损害的研究概况[J].医学综述,2010,16(24):3725-3727.

[6] 吴钟琪,周宏灏,许树梧.全科医学临床药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2.

[7] 韩雅玲,温珍平.口服分子靶向药物后出现肠梗阻2例[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1):160.

[8] 章星琪.药疹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治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5):351-352.

[9] 吴一龙,蒋国梁,陆舜,等.中国肺癌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3.

[10] 吴东,张晓彤,李龙芸.抗肿瘤新药厄洛替尼用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06,9(1):99-102.

[11] 陆舜,李子明,成伯君,等.厄洛替尼治疗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9):711-715.

(收稿日期:2014-06-12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厄洛替尼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方法 登陆中国知网CNKI.NET、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的180例厄洛替尼不良反应报道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80例不良反应报道中,以皮疹、腹泻、间质性肺病为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厄洛替尼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关键词] 厄洛替尼;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c)-0193-02

随着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转化医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肿瘤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1-2]。肿瘤的形成和发生与体内许多生长因子密切相关,近年来最常见的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的研究,厄洛替尼可通过机体内信号通路的传导,抑制EGFR的作用[3-6],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转移及耐凋亡,是肿瘤细胞难以控制的基础,而厄洛替尼作为EGFR的抑制剂,可大大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因此,厄洛替尼是一种高效、特异性强的选择性抑制药[7-9]。随着2007年厄洛替尼进入中国市场,其虽是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特效药,但其伴随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10-11],本文对比和研究厄洛替尼用药不良反应文献180例,分析厄洛替尼在临床用药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及指导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NET、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超星数字图书馆数据库中输入“厄洛替尼,不良反应”,收集180例不良反应病例,分别仔细记录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程度及不良反应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分级系统(NCI CTCAE3.0)不良反应评价分为Ⅰ~Ⅴ等级。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

18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肺癌140例,胰腺癌21例,喉癌9例,胃癌6例,口腔癌4例。男性127例,占70.6%;女性53例,占29.4%。患者年龄42~83岁,其中42~50岁51例,男37例,女14例;51~60岁83例,男61例,女22例;61~70岁30例,男17例,女13例;>70岁16例,男12例,女4例。

2.2 药物使用情况

厄洛替尼用药量为150 mg/d。180例文献报道中,有92例进行联合用药处理:服用厄洛替尼的同时,联合应用其他化疗药物辅助治疗,包括多柔比星(阿霉素)、紫杉醇、顺铂、长春新碱、吉西他滨等常见化疗药物;55例在服用厄洛替尼的同时结合中药辅助治疗;其余33例在放化疗治疗后单独服用厄洛替尼。

2.3 药物不良反应时间

18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服用厄洛替尼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为1~89 d,其中1~7 d有57例,8~14 d有29例,15~28 d有26例,29~42 d有28例,≥43 d有40例。

2.4 累及器官及系统

180例中服用厄洛替尼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系统,其中以皮疹或甲沟炎最为多见,约占42.22%,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9.44%),主要表现为腹泻及肠梗阻。此外,当不良反应累及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时,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及抑郁、嗜睡,其他系统中不良反应均占很小比例,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分析比较不良反应病例中性别与年龄的结果可知,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易出现厄洛替尼的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尤其在51~60岁更为明显,因此,当用药患者为男性且处于51~60岁时,应更为密切地监测厄洛替尼用药情况,实时监控及分析药物使用浓度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减少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率。由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两项结果分析可知,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单独用药,因为当患者出现需要联合用药治疗时,应密切监测不良用药反应的发生。EGFR被厄洛替尼抑制剂阻滞,可导致依赖EGFR的细胞生长停滞及发生凋亡现象,因此易出现皮疹及腹泻等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尤以服药后7 d内出现不良反应多见。分析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分布情况可知,服用厄洛替尼后,皮肤及消化系统出现较高的不良反应,分别达到了42.22%及39.44%,因此,服药期间应注意皮疹和腹泻情况的发生及肝功能的监测,必要时联用化疗药。

综上所述,随着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厄洛替尼服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因此,当临床应用时应时刻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厄洛替尼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及减轻患者的痛苦,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Herbst RS,Langer CJ.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as a target for cancer treatment:the emerging role of IMC-C225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and head and neck cancers[J].Semin Oncol,2002,29(1 Suppl 4):27-36.

[2] Perez-Soier R.Rash as a surrogate marker for efficacy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 in lung cancer[J].Clin Lung Cancer,2006,8(Suppl 1):S7-S14.

[3] 朱巧兰,林能明,程斌,等.吉西他滨单一化疗200例肿瘤患者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肿瘤,2002,11(11):677-678.

[4] 钟佩红,董兰菊.紫杉醇卡铂联合化疗毒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6):481-482.

[5] 罗安福,叶冬梅.常用抗肿瘤药物致肝损害的研究概况[J].医学综述,2010,16(24):3725-3727.

[6] 吴钟琪,周宏灏,许树梧.全科医学临床药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2.

[7] 韩雅玲,温珍平.口服分子靶向药物后出现肠梗阻2例[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1):160.

[8] 章星琪.药疹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治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5):351-352.

[9] 吴一龙,蒋国梁,陆舜,等.中国肺癌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3.

[10] 吴东,张晓彤,李龙芸.抗肿瘤新药厄洛替尼用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06,9(1):99-102.

[11] 陆舜,李子明,成伯君,等.厄洛替尼治疗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9):711-715.

(收稿日期:2014-06-12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厄洛替尼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方法 登陆中国知网CNKI.NET、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的180例厄洛替尼不良反应报道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80例不良反应报道中,以皮疹、腹泻、间质性肺病为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厄洛替尼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关键词] 厄洛替尼;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c)-0193-02

随着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转化医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肿瘤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1-2]。肿瘤的形成和发生与体内许多生长因子密切相关,近年来最常见的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的研究,厄洛替尼可通过机体内信号通路的传导,抑制EGFR的作用[3-6],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转移及耐凋亡,是肿瘤细胞难以控制的基础,而厄洛替尼作为EGFR的抑制剂,可大大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因此,厄洛替尼是一种高效、特异性强的选择性抑制药[7-9]。随着2007年厄洛替尼进入中国市场,其虽是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特效药,但其伴随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10-11],本文对比和研究厄洛替尼用药不良反应文献180例,分析厄洛替尼在临床用药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及指导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NET、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超星数字图书馆数据库中输入“厄洛替尼,不良反应”,收集180例不良反应病例,分别仔细记录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程度及不良反应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分级系统(NCI CTCAE3.0)不良反应评价分为Ⅰ~Ⅴ等级。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

18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肺癌140例,胰腺癌21例,喉癌9例,胃癌6例,口腔癌4例。男性127例,占70.6%;女性53例,占29.4%。患者年龄42~83岁,其中42~50岁51例,男37例,女14例;51~60岁83例,男61例,女22例;61~70岁30例,男17例,女13例;>70岁16例,男12例,女4例。

2.2 药物使用情况

厄洛替尼用药量为150 mg/d。180例文献报道中,有92例进行联合用药处理:服用厄洛替尼的同时,联合应用其他化疗药物辅助治疗,包括多柔比星(阿霉素)、紫杉醇、顺铂、长春新碱、吉西他滨等常见化疗药物;55例在服用厄洛替尼的同时结合中药辅助治疗;其余33例在放化疗治疗后单独服用厄洛替尼。

2.3 药物不良反应时间

18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服用厄洛替尼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为1~89 d,其中1~7 d有57例,8~14 d有29例,15~28 d有26例,29~42 d有28例,≥43 d有40例。

2.4 累及器官及系统

180例中服用厄洛替尼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系统,其中以皮疹或甲沟炎最为多见,约占42.22%,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9.44%),主要表现为腹泻及肠梗阻。此外,当不良反应累及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时,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及抑郁、嗜睡,其他系统中不良反应均占很小比例,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分析比较不良反应病例中性别与年龄的结果可知,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易出现厄洛替尼的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尤其在51~60岁更为明显,因此,当用药患者为男性且处于51~60岁时,应更为密切地监测厄洛替尼用药情况,实时监控及分析药物使用浓度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减少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率。由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两项结果分析可知,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单独用药,因为当患者出现需要联合用药治疗时,应密切监测不良用药反应的发生。EGFR被厄洛替尼抑制剂阻滞,可导致依赖EGFR的细胞生长停滞及发生凋亡现象,因此易出现皮疹及腹泻等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尤以服药后7 d内出现不良反应多见。分析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分布情况可知,服用厄洛替尼后,皮肤及消化系统出现较高的不良反应,分别达到了42.22%及39.44%,因此,服药期间应注意皮疹和腹泻情况的发生及肝功能的监测,必要时联用化疗药。

综上所述,随着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厄洛替尼服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因此,当临床应用时应时刻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厄洛替尼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及减轻患者的痛苦,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Herbst RS,Langer CJ.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as a target for cancer treatment:the emerging role of IMC-C225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and head and neck cancers[J].Semin Oncol,2002,29(1 Suppl 4):27-36.

[2] Perez-Soier R.Rash as a surrogate marker for efficacy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 in lung cancer[J].Clin Lung Cancer,2006,8(Suppl 1):S7-S14.

[3] 朱巧兰,林能明,程斌,等.吉西他滨单一化疗200例肿瘤患者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肿瘤,2002,11(11):677-678.

[4] 钟佩红,董兰菊.紫杉醇卡铂联合化疗毒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6):481-482.

[5] 罗安福,叶冬梅.常用抗肿瘤药物致肝损害的研究概况[J].医学综述,2010,16(24):3725-3727.

[6] 吴钟琪,周宏灏,许树梧.全科医学临床药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2.

[7] 韩雅玲,温珍平.口服分子靶向药物后出现肠梗阻2例[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1):160.

[8] 章星琪.药疹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治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5):351-352.

[9] 吴一龙,蒋国梁,陆舜,等.中国肺癌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3.

[10] 吴东,张晓彤,李龙芸.抗肿瘤新药厄洛替尼用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06,9(1):99-102.

[11] 陆舜,李子明,成伯君,等.厄洛替尼治疗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9):711-715.

(收稿日期:2014-06-12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献分析不良反应
成人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针灸疗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康复作用中的应用概况
慕课在中国研究进展情况的文献分析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1例肺结核合并原位癌的病例报告
境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现状和特点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