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现实性与特色分析

2014-09-26 22:58孟庆国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

孟庆国

摘 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进行分类改革,应用技术大学是重要的改革方向。借鉴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经验以及国内实践,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发展应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八个方面加强特色建设,努力培养适应各行各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产生条件;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0-0005-06

应用技术大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现已成为许多国家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提高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达国家或地区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为我国高等教育分类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此,本文主要以欧洲应用技术大学为例,结合中国地方高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在充分分析应用技术大学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来把握和认识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

一、应用技术大学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1.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经济发展过程表现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中期开始,产业结构转移升级加快,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低技术产业减少,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低附加值产品减少,高附加值产品增加。同时,随着社会对环境的日益关心,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世界石油危机,促使世界各国积极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高能耗经济走向低碳经济,由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走向效率驱动的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发展模式走向市场驱动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大了对技术应用和开发创新人才的需求。

2.社会变化发展的需求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和平时期,各国经济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市场由以往的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求企业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同时,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表现为个性化、多样化和多变化,迫使企业加强技术开发与应用,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可见,社会需求的这些变化使企业迫切要求具有技术应用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人才。

3.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必然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高等教育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从利益集团走向广大民众,从决策层走向基层,从服务政府走向服务民生。因此,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不仅培养探寻规律、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人才,而且培养应用知识和转化知识的人才;不仅培养学术型的精英人才,而且培养生产生活实践的实用人才;不仅培养满足服务国家科技战略所需的人才,而且培养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只有不断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二)应用技术大学是国家制度化的产物

教育类型和学校类型是两个密切联系但却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对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并不一定产生应用技术大学制度。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6年,英国教育与科学部颁布《关于多科技术学院及其他学院的计划》白皮书,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挖潜现存的高等教育力量和结构优化调整,将高等技术学院和独立学院等合并组建了30所多科技术学院。荷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但长期以来受《中等教育法》的限制,类型虽多样但层次不高,80年代开始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进行大规模重组,并于1986年颁布《高等职业教育法》,使相关机构脱离了中等教育的范畴,进入高等教育体系。1976年德国联邦会议颁布《高等教育总纲法》,正式确立了应用科技大学在德国高等教育中的法律地位,推动应用科技大学逐步走向健康发展轨道。瑞士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需要,1993年开始改革高等教育,发展地方高等专业学院,以提升高等教育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竞争能力提高中的作用,1995年联邦政府颁布《应用科技大学联邦法》,并将各地工程类、设计类、经济类、管理类、艺术类的50多所专业院校合并组建了7所州立应用科技大学。

(三)应用技术大学在教育分类体系中的定位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统计世界100多个国家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归类建立了国际教育分类标准,其中把第三级教育(中学后教育)高等教育分为5A和5B,5A培养理论型人才,5B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适用于具体职业。5A又分为5A-1和5A-2,5A-1培养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5A-2培养民法律师、教师、工程师,等[1]。各国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分类有一定差异,如德国把应用科技大学看作是“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科学教育,而不是带有某些理论的职业教育”,很明显把应用科技大学看作是5A-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瑞士的应用技术大学是“第三阶段教育A类的职业教育”。我国台湾地区把其纳入5B,称为技职学院和科技大学。可见,由于各国和地区教育制度和体制的不同,对将应用技术大学归入职业教育体系,还是归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类新型高等教育或学校,各国的认识并不一致,但对其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的认识是一致的。

(四)我国的实践探索

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发展应用技术大学需要国家在制度上安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1999年中国开始实行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产生了一批新建本科院校,这些院校许多以前是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上海电机学院等。2010年6月我国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标志着政府层面开始以项目形式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此后,教育部与中央政法委联合实施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卫生部联合实施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与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实施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实施了“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五大计划。2013年初,教育部启动应用技术大学(学院)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工作,6月28日成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开始从国家层面上开始探索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工作。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未来规划
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
应用技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践体系改革
学校办学特色形成过程的误区与反思
中国开启“应用技术大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