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认知差异研究

2014-09-26 18:19殷海涛闫志利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中等职业教育应对措施

殷海涛+闫志利

摘 要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河北省唐山市、秦皇岛市10所中职学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认为,影响中职教育质量主要因素有生源与师资素质、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校园支持等,在此基础上,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包括:树立能力本位的中职教育质量观,推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与校园环境建设。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教育质量;影响因素;认知差异;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0-0064-06

世界比较和国际教育学会(CIES)主席海尼曼(Heyneman)在第八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质量危机目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1]。与世界各国一样,我国也陷入教育质量危机之中,特别是在中职教育方面,教育规模和投入越来越大,质量危机愈演愈烈,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改革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2]。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进一步明晰当前制约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秦皇岛市10所中职学校专任教师的调查,系统分析了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认知差异,旨在为制定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一、调查与分析方法

(一)调查方法

调查采取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2种方法。现场访谈于2013年6月进行,随机走访了河北省唐山市2所、秦皇岛市3所中职学校教务处、学生处部分负责同志,重点访谈了相关教师对中职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看法。同时,验证了调查问卷的各项维度及问项,弥补了问卷的不足。问卷调查于2013年7月进行,调查对象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秦皇岛市的10所(每市5所)中职学校专任教师。调查问卷设置了生源与师资、校园支持、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贡献度等6个维度、43个问项。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回收343份,回收率为95.27%。按照问卷填写是否完整、选项是否重复等要求剔除无效问卷17份,最终确定有效问卷312份,问卷有效率为90.96%。

(二)分析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录入问卷调查获取的各项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应用Nunnaly、Vellis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法,测定了调查问卷的可信度[3]。该方法认为,α系数值界于0.70~0.80之间时,问卷信度较高;α系数值在0.80以上时,问卷可信度非常高。本研究制定的调查问卷α系数值为0.875,显示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应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法,测定了调查问卷的建构效度。测定结果表明,调查问卷KMO值为0.735,卡方统计量为1874.725(n=311),建构效度(累计有效程度)为62.39%,因子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0.01)。根据Stevens、Lawley等人的观点[4][5],确认本调查问卷效度完全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二、调查与分析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确定填写有效问卷的312名专任教师中,男、女教师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44.55%、55.45%;唐山市、秦皇岛市教师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49.08%、50.92%;教龄在5年以下、5~30年和30年以上的教师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29.17%、59.94%和10.89%;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任教教师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33.33%、33.65%和33.01%;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和专科学历教师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0.96%、1.60%、86.86%和10.58%。在调查的312名教师中,没有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教师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40.06%、53.21%、4.49%和1.60%,有2名教师尚未评定职称,占调查教师总数的0.64%。调查教师所涉及的专业包括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财会、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数控技术应用、电脑美术设计、现代农业技术、果蕉花卉、畜牧兽医等12个。

(二)教育质量目标认知

现场访谈得知,多数教师认为中职教育质量应集中体现在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方面。依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确立的中职学生培养目标[6],将中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分为专业知识、基础知识、职业道德、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沟通能力等8个子项,设置为多选题列入问卷,面向中职教师进行了质量目标认知调查,结果见图1。可见,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是中职教师关注的重点,认为这2个子项重要的教师分别为297人和275人,占调查总数的95.19%和88.14%;认为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等3个子项重要的教师分别为203人、194人、189人,占调查总数的65.06%、62.18%、60.58%;认为其他子项重要的教师均未超过半数。其中,认为独立工作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沟通能力重要的教师分别为153人、128人和92人,占调查总数的49.03%、41.03%和29.49%。

图1 中职教育质量目标认知情况

(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

1.总体影响

在现场访谈获取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将中职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设置为生源与师资、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校园支持等4项,按照影响程度大、较大、一般、没有影响4个层级,分别赋值4、3、2、1,调查了中职教师的认知情况,所获数据的平均量值视为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值。由表1中的调查结果可知,中职教师认为“课程与教学”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最大,程度值达到3.435,且标准差最小(1.012);其他因素影响教育质量的程度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教育管理(3.243)、生源与师资(3.072)、校园支持(3.068)。

将教育质量提升到影响学校改革与发展层次,按照影响程度大、较大、一般、没有影响4个层级,分别赋值4、3、2、1,调查了中职教师的认知情况。结果表明,教育质量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影响程度值为3.205。

表1 中职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认知状况

2.生源与师资素质

图2中的调查结果表明,认为中职生源素质很高、较高、一般、较差和很差的教师分别有9人、10人、169人、103人和18人,占调查总数的2.88%、4.17%、54.17%、33.01%和5.77%。认为生源素质很高、较高的教师比例之和仅为7.05%,认为生源素质较差和很差的教师比例之和达38.78%;认为中职师资素质很高、较高、一般、较差和很差的教师分别有25人、47人、138人、95人和7人,占调查总数的8.01%、15.06%、44.23%、30.45%和2.24%。认为师资素质较高或很高的教师比例之和仅为23.07%,教师素质较差、很差的教师比例之和达32.69%。现场访谈结果表明,中职学校生源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自律能力、学习目标与态度、文化课基础等方面,师资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对学生情感投入等方面。

图2 中职学校生源与师资质量的认知状况

3.课程与教学因素

将课程定义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并设定其内含“教材质量”、“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质量”2个关键因子;将教学定义为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传授过程,并设定其内含“教学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状况”、“专业课教学质量”、“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校企合作质量”4个关键因子,调查了中职教师对各关键因子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认知状况(多选)。图3的调查结果表明,认为“校企合作质量”影响教育质量的教师人数多达273人,占调查教师总数的87.50%。认为“教学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状况”、“专业课教学质量”、“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质量”、“教材质量”、“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影响教育质量的教师分别为245人、226人、203人、178人和107人,占调查总数的78.53%、72.44%、65.06%、57.05%和34.29%。

图3 课程与教学对中职教育质量的影响

4.教育管理因素

将教育管理因素设定为内含“行政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校园管理”和“财务和资产管理”等7个关键因子,调查了中职教师对各关键因子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认知状况(多选)。图4的结果表明,除认为“财务和资产管理”对教育质量产生影响的教师仅有76人、占调查教师总数的24.36%外,多数教师认为其他6个关键因子均影响了教育质量。认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安全管理、行政管理、教职工管理和校园管理影响教育质量的教师分别为289人、275人、196人、187人、185人和143人,占调查总数的92.62%、88.14%、62.82%、59.93%、59.29%和45.83%。

图4 教育管理对中职教育质量的影响

5.校园支持因素

校园是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场所。将校园支持因素设定为“校园选址”、“建筑与布局”、“教学活动场所及设备”、“绿化及环境卫生”、“校园文化设施”、“学生宿舍”等6个关键因子,调查了中职教师对各关键因子影响教育质量的认知状况(多选)。图5的结果表明,认为“教学活动场所及设备”影响教育质量的教师人数多达283人,占调查总数的90.71%。认为“校园选址”、“建筑与布局”影响教育质量的教师人数较少,分别为74人和56人,占调查教师总数的23.72%和17.95%。认为“文化设施”、“绿化及环境卫生”和“学生宿舍”影响教育质量的教师分别有212人、127人和108人,占调查教师总数的67.95%、40.71%和34.62%。

(四)影响因素认知差异

1.不同性别教师认知差异

不同性别教师对中职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认知差异比较结果见表2。可见,男、女教师对中职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认知均值不尽一致,但经统计检验得知,各项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中职教师对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认知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图5 校园建设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表2 不同性别教师对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认知差异

2.不同年级教师认知差异

不同年级任教教师对中职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认知差异比较结果见表3。可见,不同年级任教教师对中职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经统计检验得知,除“教育管理”因素差异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外,其余因素各项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三年级任教教师认为“生源与师资”因素影响教育质量的程度最大,一年级任教教师的认知程度次之,二年级任教教师的认知程度最低。其余各因素均随教师任教年级的提升,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程度值加大。

3.不同地域学校教师认知差异

由表4比较结果可见,不同地域学校教师对中职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但经统计检验得知,各项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中职教师对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认知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表达了教育质量

研究结果表明,以毕业生就业能力表达中职教育质量具有广泛的认同。在就业能力内含的8个子项中,“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最为重要,超过半数以上教师认为“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在就业能力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认为“独立工作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沟通能力”在就业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教师在半数以下。

2.多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育质量

调查结果表明,中职教师对教育质量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具有广泛的认知。“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生源与师资”、“校园支持”等4项因素均对教育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相对而言,在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各因素中,“课程与教学”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程度最大,“教育管理”次之,再次为“生源与师资”,而“校园支持”影响教育质量的程度相对较低。

3.生源质量和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调查及访谈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中职教师认为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一般、较差或很差,具体表现在自律能力欠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积极以及文化课基础较弱等方面;近1/4的教师认为中职教师具有很高或较高的素质,但也有近1/3的教师认为中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差或很差,具体表现在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对学生情感投入不够等方面。

4.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状况亟待改善

课程建设方面,认为“教材质量”、“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影响教育质量的教师均超过半数以上。其中,“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的影响更为重要;就教育教学状况而言,对“校企合作”影响教育质量的认知最为广泛,其次是“教学目标与市场的匹配状况”,再次是“专业课教学质量”。相对而言,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知程度较低。

5.教育管理与校园环境建设亟待加强

教育管理方面,多数教师认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对于“安全管理”、“教职工管理”、“行政管理”、“校园管理”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也具有广泛的认知。相对而言,对“学校资产和财务管理”影响教育质量的认知程度较低;校园支持方面,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活动场所及设备”、“校园文化设施”状况是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校园绿化及环境卫生状况”和“学生宿舍”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状况也具有广泛认知。相对而言,学校“建筑与布局”、“校园选址”对教育质量影响的认知程度较低。

6.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存在认知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任教教师对中职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就“生源与师资”因素而言,三年级教师认为其影响教育质量的程度最大,一年级教师的认知程度次之,二年级教师最低。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校园支持因素以及各因素的总体影响均随教师任教年级的提升,认知程度加大。显然,这与教师任教年级不同、教育教学的关注点不同有关。

(二)对策建议

1.树立能力本位的中职教育质量观

能力本位是当前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和基本目标定位[7]。基于本研究结果,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重点在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关键在于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鉴于此,中职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均应围绕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开展。在实施理论教学的同时,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本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紧密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

2.加速推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中职学校任教或担任兼职教师。重视中职师资培养和培训,逐步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投入机制。继续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不断创新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鼓励中职教师向更高层次进修,推进中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建立中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深化中职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等收入分配办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3.全面推进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构建中职教育发展的市场化机制[8],促使中职学校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科学预测人才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目标与市场的匹配度,实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借鉴国外经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牵头组织国家重点中职学校、改革和发展示范校等,加强中职学校课程及教材建设,为提升中职教育质量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建立和完善有关促进校企合作的法律规制,引导中职学校推进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有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4.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与校园环境建设

按照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引导中职学校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立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生管理体系。加强学校教学场所和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提升教学设施、设备配置水平,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提供有力保障。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文体活动,增强文化育人的效果,努力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不断提升环境育人的水平和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中职教师对教育质量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具有广泛的认知。“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生源与师资”、“校园支持”等4项因素均对教育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相对而言,在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各因素中,“课程与教学”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程度最大,“教育管理”次之,再次为“生源与师资”,而“校园支持”影响教育质量的程度相对较低。

3.生源质量和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调查及访谈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中职教师认为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一般、较差或很差,具体表现在自律能力欠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积极以及文化课基础较弱等方面;近1/4的教师认为中职教师具有很高或较高的素质,但也有近1/3的教师认为中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差或很差,具体表现在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对学生情感投入不够等方面。

4.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状况亟待改善

课程建设方面,认为“教材质量”、“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影响教育质量的教师均超过半数以上。其中,“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的影响更为重要;就教育教学状况而言,对“校企合作”影响教育质量的认知最为广泛,其次是“教学目标与市场的匹配状况”,再次是“专业课教学质量”。相对而言,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知程度较低。

5.教育管理与校园环境建设亟待加强

教育管理方面,多数教师认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对于“安全管理”、“教职工管理”、“行政管理”、“校园管理”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也具有广泛的认知。相对而言,对“学校资产和财务管理”影响教育质量的认知程度较低;校园支持方面,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活动场所及设备”、“校园文化设施”状况是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校园绿化及环境卫生状况”和“学生宿舍”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状况也具有广泛认知。相对而言,学校“建筑与布局”、“校园选址”对教育质量影响的认知程度较低。

6.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存在认知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任教教师对中职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就“生源与师资”因素而言,三年级教师认为其影响教育质量的程度最大,一年级教师的认知程度次之,二年级教师最低。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校园支持因素以及各因素的总体影响均随教师任教年级的提升,认知程度加大。显然,这与教师任教年级不同、教育教学的关注点不同有关。

(二)对策建议

1.树立能力本位的中职教育质量观

能力本位是当前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和基本目标定位[7]。基于本研究结果,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重点在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关键在于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鉴于此,中职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均应围绕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开展。在实施理论教学的同时,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本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紧密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

2.加速推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中职学校任教或担任兼职教师。重视中职师资培养和培训,逐步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投入机制。继续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不断创新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鼓励中职教师向更高层次进修,推进中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建立中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深化中职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等收入分配办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3.全面推进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构建中职教育发展的市场化机制[8],促使中职学校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科学预测人才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目标与市场的匹配度,实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借鉴国外经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牵头组织国家重点中职学校、改革和发展示范校等,加强中职学校课程及教材建设,为提升中职教育质量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建立和完善有关促进校企合作的法律规制,引导中职学校推进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有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4.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与校园环境建设

按照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引导中职学校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立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生管理体系。加强学校教学场所和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提升教学设施、设备配置水平,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提供有力保障。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文体活动,增强文化育人的效果,努力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不断提升环境育人的水平和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中职教师对教育质量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具有广泛的认知。“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生源与师资”、“校园支持”等4项因素均对教育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相对而言,在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各因素中,“课程与教学”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程度最大,“教育管理”次之,再次为“生源与师资”,而“校园支持”影响教育质量的程度相对较低。

3.生源质量和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调查及访谈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中职教师认为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一般、较差或很差,具体表现在自律能力欠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积极以及文化课基础较弱等方面;近1/4的教师认为中职教师具有很高或较高的素质,但也有近1/3的教师认为中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差或很差,具体表现在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对学生情感投入不够等方面。

4.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状况亟待改善

课程建设方面,认为“教材质量”、“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影响教育质量的教师均超过半数以上。其中,“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的影响更为重要;就教育教学状况而言,对“校企合作”影响教育质量的认知最为广泛,其次是“教学目标与市场的匹配状况”,再次是“专业课教学质量”。相对而言,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知程度较低。

5.教育管理与校园环境建设亟待加强

教育管理方面,多数教师认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对于“安全管理”、“教职工管理”、“行政管理”、“校园管理”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也具有广泛的认知。相对而言,对“学校资产和财务管理”影响教育质量的认知程度较低;校园支持方面,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活动场所及设备”、“校园文化设施”状况是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校园绿化及环境卫生状况”和“学生宿舍”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状况也具有广泛认知。相对而言,学校“建筑与布局”、“校园选址”对教育质量影响的认知程度较低。

6.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存在认知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任教教师对中职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就“生源与师资”因素而言,三年级教师认为其影响教育质量的程度最大,一年级教师的认知程度次之,二年级教师最低。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校园支持因素以及各因素的总体影响均随教师任教年级的提升,认知程度加大。显然,这与教师任教年级不同、教育教学的关注点不同有关。

(二)对策建议

1.树立能力本位的中职教育质量观

能力本位是当前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和基本目标定位[7]。基于本研究结果,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重点在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关键在于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鉴于此,中职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均应围绕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开展。在实施理论教学的同时,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本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紧密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

2.加速推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中职学校任教或担任兼职教师。重视中职师资培养和培训,逐步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投入机制。继续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不断创新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鼓励中职教师向更高层次进修,推进中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建立中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深化中职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等收入分配办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3.全面推进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构建中职教育发展的市场化机制[8],促使中职学校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科学预测人才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目标与市场的匹配度,实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借鉴国外经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牵头组织国家重点中职学校、改革和发展示范校等,加强中职学校课程及教材建设,为提升中职教育质量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建立和完善有关促进校企合作的法律规制,引导中职学校推进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有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4.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与校园环境建设

按照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引导中职学校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立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生管理体系。加强学校教学场所和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提升教学设施、设备配置水平,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提供有力保障。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文体活动,增强文化育人的效果,努力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不断提升环境育人的水平和能力。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中等职业教育应对措施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