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tegy Analytics:4G运营需兼顾综合服务体验及产业良性发展

2014-10-10 06:11赵光磊
通信世界 2014年5期
关键词:杨光资费牌照

本刊记者 | 赵光磊

Strategy Analytics:4G运营需兼顾综合服务体验及产业良性发展

本刊记者 | 赵光磊

杨光

对话嘉宾:

Strategy Analytics

无线运营商战略分析师 ................杨光

Strategy Analytics

无线终端战略分析师 ..................李杨

随着LTE融合发展成为全球共识,LTE的现网运营已经成为全球运营商的关注焦点,包括LTE品牌打造、资费设置、终端普及等方面成为整个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LTE的产业机遇期已经全面到来,本期《通信世界》专访了Strategy Analytics的两位分析师,为读者分享LTE的全球运营经验以及如何把握国内市场的发展机遇。

LTE融合部署亟待FDD牌照发放

《通信世界》LTE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主流趋势,对于运营商而言,LTE的融合发展也带来了较多挑战,您认为运营商该如何应对?

杨光:从全球来看,LTE发展势头非常好,与互联网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国外运营商在运营LTE网络的过程中确实面临一些挑战,如日本软银目前对于LTE终端的发展以及iPhone等智能手机对TD-LTE支持力度较为担忧,然而我认为LTE发展趋势是向好的,这些问题也会逐步解决。目前iPhone已经支持TD-LTE网络,同时LTE终端的提升是可以预见的。从中国市场来看,LTE的融合部署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毕竟FDD LTE牌照尚未发放,融合可能需要等到FDD牌照和频谱时间表确定之后再谈。

另外,从广义上讲,融合要求不同的技术之间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如Sprint用FDD作为全国广覆盖,TDD覆盖重点城市热点,这就是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这需要结合各个运营商不同的情况及监管要求去具体分析。

《通信世界》结合国内运营商的LTE布局来看,中国移动的步伐最快,同时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在进行适当布局,然而其困惑较多,您如何看待这两家运营商的LTE运营策略?

杨光:根据现在已经看到的情况,中国联通的策略更加明确,联通HSPA+在一定程度上尚能满足用户的入网需求,他们可能还在等待时机。一方面是有市场需求,一方面网络建设需要投资,两个方向一个是“拉”,一个是“推”,互相作用。对联通来讲,现在“拉”的需求,目前的网络就能满足。而推动力方面,联通在网络建设的投资、财务方面应该也有一定压力。所以对联通来讲,目前LTE建设可能会更平缓一些,不会像中国移动那么激进,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排除未来竞争压力之下,可能会有进一步加速。要看2014年竞争对手LTE的发展情况,以及市场容量的变化。

中国电信情况相对更复杂,毕竟中国电信CDMA网络能力比HSPA+较弱,所以中国电信的LTE部署动力更强,但是还要取决于监管机构对LTE牌照的讨论。我认为无论如何,FDD的牌照发放时间表还是越早明确越好。因为不管什么样的产业环境,运营商都需要对经营策略做准备,同时终端厂商需要做自己终端形态的准备,这些都需要时间。时间表越早明确,越有利于产业的发展。

LTE资费并非越低越好

《通信世界》LTE的资费设置也是LTE全面运营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用户对于LTE的资费也有颇多争议,您认为国内运营商应该如何获取用户的信任,后续的资费该如何设置?

杨光:从国际市场看,LTE资费体系趋向简单透明是全球的趋势。国外运营商也经历了从复杂、多种资费并行,向透明、简单资费过渡,这个方向应该是明确的。如果达到这种境地的话,消费者就会逐渐地对运营商产生信任。因为毕竟中国的运营商经过长期的运营,其品牌认知度依然还在,我想消费者不信任的情况不会非常突出。

对于目前4G来说,“一晚上流量消费一套房”的言论也确实太夸张。从我们的角度看,移动现在的4G资费结构比较符合国际潮流。我们看到不管是欧洲、日韩还是北美,像中国移动一样推出的多终端共享,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有效的拉动流量消费的方式。尤其是在一些成熟市场,因为智能手机占有率很高,且趋向饱和,运营商需要寻找下一个热点,这个增长点可能是平板电脑,也可能是消费电子产品,也可能是车联网,多终端共享方式是比较有效的拉动其他新设备入网的方式。不但是对中国移动现在还是以后都有较大裨益。

对于资费的高低,就消费者本身来讲,结合我们在英国、美国的调研结果来看,消费者并不一定全部希望资费套餐全部不限量,消费者选择运营商的时候,资费仅是一方面,但是服务质量和品牌价值其实也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所以我认为资费并不见得是越低越好,4G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服务体验,同时也要考虑到整个产业的发展。

研发积累决定LTE终端市场份额

《通信世界》2014年被视为终端公司发力LTE的关键一年,您觉得终端厂商,在进入LTE终端市场的时候,他们应该重点跟进哪些领域?

李杨:这几年国内很多终端厂商在研发上过度依赖于芯片厂商,LTE市场需求摆在面前,市场前景非常好,但是能不能快速进入这个市场,则需要看企业多年研发的积淀。所以第一波能够赶上LTE潮流的终端厂商,其实他们都是研发方面有深厚积淀的终端厂商,在第一波潮流中可以用高通的平台快速地让其产品面市。

另外一些虽然可能在2G、3G时代做得很好的终端厂商,由于他们过分依赖芯片厂商的解决方案,就得等芯片厂商解决方案的完成时间。这就使其丧失了进入LTE市场的先机。

从中国移动入库的30多款LTE产品来说,80%的终端设备采用了高通平台。这些厂商都是多年基于高通平台研发,所以第一时间能够赶上市场潮流。其余厂商还没有真正的LTE产品线,那么可能就得等芯片厂商如MTK、展讯的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杨光资费牌照
吃糖的好处你了解多少?
汽车牌照灯产品的配光设计与测量
鸡飞蛋打一场空
汽车牌照
新能源汽车牌照叫停疑云
刘亮、杨光设计作品
第六次中国移动再次下调资费
小小邮递员
电信资费解绑
4G就是让穷人用不起,运营商也得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