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预设而美丽,因生成而灵动

2014-10-11 05:56李锦山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政治课预设情境

李锦山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成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要真正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必须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怎样正确实施生成和预设教学策略呢?本文从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预设与生成的现实依据、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对策三方面作一探讨。

一、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预设,是指教师课前备课中对课程教学过程所作的课堂静态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可操作性强又充满理性之光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并具有一定的弹性与留白。它建立在教师充分理解、多元化解读教材和准确把握学生学情基础之上,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过程和教学策略等作出科学预见的实施方案。

生成,是指课堂目标的动态实现过程,是在师生、生生、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间,进行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思维与习惯等有机建构的教学过程。生成也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历程和历练。生成的主体是学生,过程是动态的,本质是探究的。

预设与生成又是统一的,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精心的预设又为课堂的动态生成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实施平台。同时,预设与生成在一定条件和适当场合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精心预设可以转化为有机生成;动态生成也可以转化为预设中的丰富资源,在教师充分驾驭课堂的生成性之后,又可以不断为新的教学预设提供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与资源,为实施更高水平的预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预设与生成结合的现实依据

长久以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也面临很多问题。因此,探究并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既是实现教学目标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践行新课程理念以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必然要求。

(一)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独特功能。只有精心预设并结合学生实际,提高动态生成的效力,才会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生命力,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学在“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任务。

(二)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

课堂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理念,生成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思与思的碰撞中、情与情的感应中产生出来的。

(三)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是解决思想政治教学现存问题的要求

新课改以来,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了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一,预设不精,影响生成。其二,预设过度,禁锢思维。其三,生成过多,虚假繁荣。

三、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对策

课堂不是战场,但却有着如同战场一样复杂多变的学情,要想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教师需要做好从教学理论到专业素养、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式的全面提升和转变,方可“运筹于帷幄,决胜于千里”,体验并实现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一)仰取俯拾,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如富贵在博收,仰取俯拾无遗筹”,教师只有不断地“仰取”“俯拾”,兼收并蓄,才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此,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个人素养、培养教学智慧。

1.提升理论素养,思想要有高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具有一定的高度,“高度决定视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度即强调德育为先,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2.提高专业素养,思想要有深度。深厚的专业素养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见微知著、远见卓识的能力。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上课才会微言大义,一语中的,才会让学生体验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收获“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外惊喜。

3.关注人文素养,视野要有广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必须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关注人文素养,拓宽视野,使课堂教学富有一定的深度(或广度)。

(二)改进方式,此时无声胜有声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是不断思考、调节和更新的生成过程,要求教师既要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为学生的发展促进者和成长助力者;又要转变教学方式,处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三)精心预设,有意栽花花似锦

预设需精心,但精心不等于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预设要有弹性,犹如作画,弹性预设是“写意”而非“工笔”。要求教师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勾勒出课堂的整体思路和框架。

1.巧设情境,在思索感悟中生成。恰当的情境设置会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促成教学生成。情境化教学可以通过直观的手段(如视频、图片、音乐等),将震撼的效果呈现给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感性观察、理性思考,不知不觉地融入具体情境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既“有话可说”,也“愿意说”。

2.精设问题,在合作探究中生成。教育家罗杰斯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问题是探究式教学实践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深度和梯度,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有思维的空间和探究的价值。

3.巧设活动,在体验践行中生成。创设情境是动态生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环节。探究活动设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善于挖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教学资源,创设具有思想性、知识性、生活性的活动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四)动态生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如果说预设是“有意栽花”,那么生成便是“无心插柳”“节外生枝”了,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就有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收获,“节外生枝”化为“锦上添花”的精彩。

1.峰回路转,在思想争鸣中生成。真理越辩越明,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百家争鸣”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形,教师不应一言以蔽之,直接给出所谓正确的答案,而应该发挥好“煽风点火”“挑拨离间”的作用,让争论的双方在思想的碰撞中点燃智慧的火花。

2.拨云见日,在释疑解惑中生成。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想政治课教学强调观点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但这不能成为否定学生质疑的理由。教师应注意培养和善待学生的质疑品质,不应扼杀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灵性,应敢于让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加强知识的生成、观点的认同、情感的共鸣。

3.点石成金,在纠正错误中生成。捕捉课堂契机,是课堂生成的关键。课堂生成具有即时性、灵动性的特点,强调机智灵活——不仅借助于教师的“灵性”,而且彰显于学生思维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教师应“慧眼识珠”,及时捕捉即时产生的灵动的课堂资源,以便更好地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的建构中,收获创造的喜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一起站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立足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睿智、理性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共同收获生动而美丽的课堂。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政治课预设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护患情境会话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