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思想品德课渗透法制教育的探索

2014-10-17 21:41李瑞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苏某守法法律意识

李瑞平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要求任课教师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把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来。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功能性需要。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把握时代脉搏,深化课前演讲

思想品德课的课前演讲一般是时政演讲,那么可不可以充分挖掘课前时政演讲的内容呢?考虑到初二思想政治课和法律知识的联系很紧密,于是笔者在“时事播报”时引导学生增加了“法律快报”这一版块。每次上课前,按照一定顺序请一名学生到教室前面面向全班学生展开演讲。演讲的主题不限,但要求与法律有关。学生演讲结束后,再对自己所选的案例与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教师适当点评。

在准备这些演讲主题时,学生要搜集、整理、加工处理这些资料,因此他们能在演讲时亮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准备演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进行法律思考的过程。对于每一个演讲主题,师生都要进行点评,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而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笔者并不要求学生完全同意某一种观点,而是积极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这样,通过笔者结合实践的点评,通过师生不同观点的碰撞,笔者已经不知不觉地将学生带入到用法律思考问题的情境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

二、利用案例引导,注重课堂挖掘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渗透法制教育,既不要把政治课上成枯燥的法律理论课,也不能忽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关注身边的新鲜事物,直面社会的热点问题,根据时代的发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收集法制教育素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回归现实,活用教材。初二思想品德教材中安排了相当多的法制教育内容,按照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现状、认知规律等因素进行编排,其内容贴近学生,操作性强。

如在讲授《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这一框题内容时可以选用发生在南京的一则案例:2013年4月12日,正值南京全城上下齐心协力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的关键时刻,家住南京建邺区莫愁湖街道辖区内的一名苏姓女子,为“保护”自家散养的家禽不被城管队员捕杀,竟用碎酒瓶袭击城管队员,致使一名队员的脚部肌腱断了两根。提问:你如何看待苏某的言行?这一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加研讨的热情,结果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课本知识的传授水到渠成:苏某侵犯了城管队员的生命健康权。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这是公民首要的人身权利,这一权利受法律保护。苏某的行为触犯了法律,要受法律制裁。

通过一个个贴近学生实际的真实情境设置,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性,必要时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自己要做一名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好公民。

三、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法律素养

“环境铸人”,我校是南京市首批32家小班化实验学校之一,同时又把“法苑社”的社团建设作为本校的特色,为法制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堂上的法制教育是肤浅的、缺乏活力的,只有在多彩的社会实践中,才能提高学生守法、护法的自觉性。法制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进行简单的法律知识传授,而是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如教师可举办“今日说法”法制讲座、开展法制知识竞赛、观看法制电视电影等活动,还可鼓励学生自己编辑法制小报,参观法制教育图片展览,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社区进行普法宣传。这样,由校内延伸到校外,避免了“读书死,死读书,读死书”的尴尬局面,使学生对法律伸张正义、惩戒犯罪的威力有了深刻的理解,避免了抽象的条文灌输,增强了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普及法律常识,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任重而道远。让法制教育走进课堂,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规范自身行为,才能使学生在民主法制的教育氛围里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的好公民。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苏某守法法律意识
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汽车撞路人,“大雾”是免责原因吗
争做守法好少年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伤不起的误判:被“艾滋”10年让老农“生如死囚”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大街上撒满黒钉
换一换“守法”
严某是否应承担孩子的抚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