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前后女性血脂水平与冠脉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分析

2014-10-17 09:32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24期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冠脉

侯 青 安 萍

1.北京市普仁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62;2.北京市普仁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062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的疾患,且在女性所患的各种疾患中,冠心病的致残和致死的比例均较高,其发病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较常见疾患[1-2]。冠心病这种疾患在男女中的发病比例并不一致,据相应的研究显示女性患者在60岁后发生冠心病的概率要显著高于男性,以往在相应的研究中对女性冠心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雌激素水平上。近些年来的研究显示,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血脂水平与冠脉斑块性质,为了进一步探究绝经前后女性血脂水平与冠脉斑块性质同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笔者特进行本次实验,现将相关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来北京市普仁医院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绝经前后的妇女各50例,其中绝经前女性的年龄为34~49岁,平均(40.56±3.45)岁,绝经后女性的年龄为52~67岁,平均(67.89±2.56)岁。所有患者均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绝经年限1~26年,平均(12.40±7.34)年。冠脉造影无明显狭窄。所有受试者都除外内分泌、肝、肾、乳腺等系统疾病,无吸烟饮酒嗜好,近两年无激素服用史。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进行本次实验;排除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排除患有溶血性疾患的患者;所有患者在进入本次实验前的4周内均未服用调血脂药物;所有患者均无急性或是慢性感染发生;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肾脏功能损害;所有的患者均无激素紊乱性疾病。

1.3 实验方法

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浓度的测定采用的方法为自动生化仪测定(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测定仪),采样的标本均为患者的肘中静脉血,在对患者采血前让患者空腹12 h,随后在次日早晨采集静脉血5 mL送检。冠脉斑块性质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法测定。

1.4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方法[3]

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CT成像,本次对于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判定采用直径法,其中血管的狭窄程度根据(血管狭窄处位于靠近心脏端侧的正常血管直径-狭窄处的血管直径)/血管狭窄处位于靠近心脏端侧的正常血管直径的最终比值所在的区间来进行判定,若是这个最终比值为<0.50,则判定为轻度狭窄;若是这个最终比值为在0.50~0.74之间,则判定为中度狭窄;若是这个最终比值在>0.74~0.99之间则判定为重度狭窄;若是这个比值>0.99则判定为闭塞。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实验中所得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中文版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水平与冠脉斑块性质比较

在本次实验中,绝经前女性患者共发现冠脉斑块147例,绝经后组女性共发现冠脉斑块165例,绝经前女性患者共发现病变血管154支,绝经后妇女共发现病变血管176支。绝经后妇女的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P<0.05),绝经后妇女的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低于绝经前妇女(P<0.05),其中钙化型斑块在绝经后妇女中所占的比例要显著高于绝经前的妇女(P<0.05),具体结果见表1、2。

表1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表1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注:与绝经前比较,*P<0.05

时间 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绝经前(n=50)绝经后(n=50)4.54±0.56 4.58±0.61 1.46±0.34 1.49±0.45 2.06±0.53 2.54±0.48*1.39±0.45 1.21±0.34*

表2 两组冠脉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严重程度比较[n(%)]

2.2 影响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因素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冠脉斑块性质与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分析后得出,血管狭窄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钙化型斑块所占比例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负相关,其偏回归系数分别为 0.465、0.567、-0.435。

3 讨论

冠心病这种目前我国常见的影响着大众身体健康的疾患的发病诱因有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就是患者血脂代谢的异常[4]。就低密度脂蛋白而言,它本身对于心血管系统并无伤害作用,但是低密度脂蛋白极易在体内被氧化为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5]。这种新形成的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的最大危害在于它能够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极强的毒性作用,使得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异常增大,最终导致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被血管内皮细胞所释放,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主要会作用于脂肪斑块,促使脂肪斑块向着纤维斑块转变,这样就极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动脉硬化则是诱发冠心病的一个高危因素[6-7]。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连续危险因子”,但是由于其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缺乏相应的证据,特别是临床意义研究相对较少,

斑块发生破裂的风险较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组织基础。目前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其发生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变化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本病理过程包括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和斑块的继发病变如斑块内出血、血栓形成、破裂、钙化和动脉瘤形成。粥样斑块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病变,含有纤维帽及脂核,纤维帽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及结缔组织构成,脂核为纤维帽下无定形物质,为细胞外脂质和坏死物[8-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引起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或不引起管腔狭窄。而对于绝经后的女性而言,因为受体内激素异常分泌的影响,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会显著增高,本次实验也验证了这一点[10-11]。目前,国内外有相关的实验及文献报道显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会显著下降,但是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未见相应的报道,本次实验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与国内外的实验观测结果相一致[12-13]。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中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并使其动脉变硬[14]。由于血管内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铁催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当然这是在心血管疾病病因中的主要原因,引起血管损伤主要是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引发巨噬细胞将脂质大量的内吞,而产生泡沫细胞,在血管内皮下聚集形成斑块而引起,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着低分子量的铁和血清铁蛋白(SF),同时检出溶酶体内存在着低分子量的铁和SF,提示体内铁超载在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中起了重要作用[15-16]。高甘油三酯血症是脂代谢异常的一种反映。高甘油三酰血症时,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导致了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而IDL与低密度脂蛋白可导致冠脉斑块。病理生理学发现,确定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比明确斑块引起冠脉狭窄更具有临床意义。医学临床上通常将粥样硬化斑块分为稳定性与不稳定性斑块[17]。不稳定性斑块因纤维帽薄弱,脂核成分比重较大,容易发生破裂,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故又称易损性斑块;而稳定性斑块成分中脂核比重小或者无,纤维帽较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不易破裂,同时引起冠脉斑块可能的相关因素众多,比如糖脂代谢水平、血压、性别、年龄、家族背景及生活习惯等[18-20]。就本次的综合结果来看,绝经后妇女的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绝经后妇女的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低于绝经前妇女,其中钙化型斑块在绝经后妇女中所占的比例要显著高于绝经前的妇女,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狭窄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钙化型斑块所占比例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负相关。就以上结果而言,本研究认为对于绝经后患有冠心病的女性患者而言,其治疗的重点应该在改善血脂水平上,而冠脉斑块性质则可对患者的预后做一个初步的判断[10]。

[1]于开锋,杨关林,张会永.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7):154-156.

[2]卢俏丽,马晨,史万超,等.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与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3,53(40):37-38.

[3]雒生杰,李建军,李寿霖,等.脊髓损伤致不同肢体瘫痪类型青壮年女性血脂水平对比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2):153-156,162.

[4]任雪英.女性绝经前后性激素与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0):4986-4988.

[5]白新珍,滕瑞军.妊娠期女性血脂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0,25(10):827-828.

[6]赵立军,魏朝晖,杨艳,等.健康女性绝经前后血异常状况的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205-206.

[7]雒生杰,李建军,周红俊.雌激素保护期成年截瘫女性血脂代谢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65-168.

[8]Yang XP,Reckelhoff JF.Estrogen,hormonal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2011,20(2):133-138.

[9]赵冬.中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74-78.

[10]杨红梅,张心刚,郑黎强,等.女性高血压人群血脂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09,49(47):18-20.

[11]Hoffmann H,Frieler K,Hamm B,et al.Evalu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ature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d the degree of ste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with 64-slice CT[J].Radiol Practice,2011,21(4):414-418.

[12]Gilbert L,Raff,Michael J,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element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nd the extent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J].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2012,14 (7):154-156.

[13]Schroeder S,Kopp AF,Baumbach A,et al.Relation of glycated serum album and vulnerable plaque characteristics in patients with CHD[J].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2011,49(7):100-104.

[14]Erzog C,Dogan S,Diebold T,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lipid and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virtual histology in ass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J].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2012,47(3):396-398.

[15]Kubo T,Maehara A,Mintz GS,et al.The dynam ic nature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 morphology assessed by serial virtual histology in travascular ultrasound tissue characterization [J].J Am Coll Cardiol,2010,55(15):1590.

[16]Bonapace S,Rossi A,Cicoira M,et al.MSCT in assessment of correlation between aortic elasticity and coronary artery plaques [J].J Chinese PLA Med Sch,2013,34(7):740-743.

[17]Kataoka Y,Wolski K,Uno K,et al.Spotty calcification as a marker of accelerated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insights from serial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J].J Am Coll Cardiol,2012,59(18):1592-1597.

[18]Ahmadi N,Nabavi V,Hajsadeghi F,et al.Impaired aortic distensibility measur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Int J Cardiovasc Imaging,2011,27(3):459-469.

[19]Ridker PM,Browm NJ,Vaughan DE,et al.Relationship among levels of serumf erritin,blood lipid and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Chinese J of Cardiovasc Rehabil Med,2011,20(2):126-129.

[20]李刚,董忠,焦淑芳,等.北京市成年女性绝经前后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2,23(2):83-85,95.

猜你喜欢
低密度脂蛋白冠脉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