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2014-10-21 15:52陶崇翥刘彦任忠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6期
关键词:肠梗阻结肠癌出血量

陶崇翥 刘彦 任忠芳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 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肠梗阻是结肠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症恶性程度较高, 病情进展较为迅速, 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会引发其他并发症, 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因此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控制病情非常重要。本院自2011年来对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1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8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诊断标准, 其中对照组中男32例, 女48例, 平均年龄(58.32±3.05)岁, 平均病程(2.01±0.46)年, 治疗组中男34例, 女46例, 平均年龄(57.79±3.98)岁, 平均病程(1.94±0.38)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 脐孔下穿刺建立气腹, 左侧位, 建立手术视野, 行结肠癌根治性切除, 然后常规灌肠进行吻合造瘘术;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手术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 患者康复后随访1年, 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经治疗后大多患者病症得到有效控制, 治疗组中77例患者病情好转, 治愈的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中70例患者病情好转, 治愈有效率为87.50%。

2.2 术中出血量、康复时间及远期并发症比较 治疗期间, 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82.3±19.6)ml, 平均住院时间(10.3±1.5)d, 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79.8±17.4)ml, 平均住院时间(18.1±0.9)d, 患者康复后随访1年, 治疗组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3例, 切口感染2例,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远期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肠癌是一种慢性疾病, 多发生在老年患者中, 其并发症多以肠梗阻常见[1]。由于该病症存在较长时间的症状期,因此早期不易被发觉, 从出现症状到接受确切治疗平均需7~9个月, 症状的不典型造成许多患者漏诊和误诊。一旦患者确诊入院后, 应立即采用胃肠减压方法,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术前全身状况和各相关系准备, 尽快进行手术, 在手术中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变性质及程度, 选择合理性的手术方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在胃肠道癌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在手术过程中, 腹腔镜放大的视野有利于手术医生清楚地辨认解剖结构, 从而准确地进行组织的分离以及对重要组织脏器的保护。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切除术具有很好的微创效果, 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术后的痛苦,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同时对患者机体免疫力的影响也较小, 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本院患者利用腹腔镜治疗的效果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具有治愈率高、出血量少、恢复快、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张锡友, 陈轩.老年急性结肠癌性肠梗阻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 15(11):851.

猜你喜欢
肠梗阻结肠癌出血量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