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课外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

2014-10-21 16:45王琳
课外语文·下 2014年9期

【摘要】让我们给课外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引导孩子们走进阅读的蓝天碧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与文明触摸,让他们的生命因为绽放阅读的花香而精彩起来!

【关键词】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我收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能“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当下我们语文老师迫在眉睫的任务不就是如何开启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动力,让他们愉快、自觉、广泛地去读书吗?或许,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做法能带给大家些许启发。

一、灌输一种理念—我读书 我快乐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接班的时候,我发现班级中有个叫小峥的女孩子特别喜欢看书。每每课间、中午休息时,她总是一只手捧着书,一只手托着下巴,神情专注,静静地沉醉其中,就如一杯散发着幽幽香气的淡淡清茶,不由得使我心生一分感动。我悄悄走过去,轻轻翻过封面看了看,原来是一本《哈夫家训》。这是一本不同于众多说教式的书籍,书的构造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内容结构惟妙惟肖,引人入胜,而且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一段教训,看过之后,心里有一种好好反省自己的感觉。“看完后能借给我看看吗?”我说。她先是一愣,大概是没想到我会向她提这个要求,但她很快明白了,微笑着说:“好呀!”没过几天,她把书带给了我,我花了一星期的时间如饥似渴地读完了这本书。把书还给她时,她侧着头,仰起小脸蛋问我:“老师,你喜欢这本书吗?”“是啊!这本书给我了很多启发,我还得谢谢你呢。”她又不好意思地抿着小嘴一笑。我接着说:“既然我们都爱看书,以后再遇着什么好书,介绍给老师看,好吗?”她调皮地说道。“行啊!”这时,周围几个孩子都叫起来:“老师,我们也借书给你看!”“好!好!”我笑着不住地点头!第二天,小朱带来了《狼图腾》,小伟带来了《格林童话》,连平日里不善言语的小慧也递给我一本《读者合订刊》……我的心底不由涌上一丝感动:多可爱的孩子呀!可转念又不免担忧:孩子们只是盲目地攀比谁借给老师的书多,自己却没有认真读过,这可不行!于是,我把书一一递还给他们,恳切地说:“谢谢同学们把书借给老师看!可老师希望你们先看一看,再借给老师。以后再借书给老师看时,老师要先考考你书中的问题,如果答对了,老师才借你的书!”

就这样,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在我向他们借书的这个活动中被调动起来了,班级掀起一股读书热。慢慢地,在我的引导下,大家把阅读目光集中在古今中外的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其次,我们约定好每个周二、周四午休时间是我们的美文赏析时间,孩子们利用这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将最近读到的寓意深刻的小文章带到这与大家一起分享。在此过程中,老师的参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我经常为他们推荐《读者》或《意林》上一些小文章,我读的投入,孩子们听得入迷,时间一长,在我的影响下他们竟然也养成了定期购买这几种刊物的习惯,课间经常会有孩子跑到我面前与我共同交流心得。此外,每周四的综合实践课我们专门开设“一周读书交流会”,大家畅谈书中故事,收获心灵启迪。我和我的学生享受着我们的读书时光,享受着这份来自书中的快乐!看着孩子们由于书的熏陶一天天睿智起来,听着他们由于书的熏陶而日趋精彩的话语,我由衷感叹:阅读为他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二、形成一个习惯—我读书 我成长

(一)要保证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有专家研究认为,至少要通过21天的连续训练才能养成一个好习惯。因此,我认为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要通过训练来实现,要让学生读书,必须有时间保证,并且要坚持。所以,我们把每天中午12:30—12:50的时间定为我班的“阅读时间”——我和孩子们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或报纸独立默读。此时的教室里总是静悄悄地,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开始还不太爱读书的孩子此时看到别人都在认真读书,也会自然而然的约束自己,静下心来读一些书,时间一长,自然会由原来的被动读书转化为主动读书。这种读书气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收到比任何说教都好的效果。

在家中,为了确保孩子有固定时间阅读课外书,我也极力要求家长给予配合,规定每天写完作业,必须保证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学生做到后请家长在作业本上签字“已阅读半小时”,班级一周一总结,连续五天完成读书任务的同学,奖励“语文闯关章”一枚,贴到“青岛台东六路小学语文闯关升级记录表中”。此举措得到了班级孩子们的积极响应,几乎所有孩子都能坚持每天回家安心完成半小时的读书任务。

(二)要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权

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即使看也应该多看看《唐诗宋词》《小学生作文选》《名家成长记录》《一题多解》等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书籍,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首先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到不同的阶段读不同的书。如果孩子没兴趣、不愿意看,家长自作主张帮他挑的,反而被孩子束之高阁。另外,在尊重孩子的阅读自我选择权时,我还发现,很多孩子读书范围狭窄,比如女孩,爱读一些童话故事、儿童文学之类的书;而男孩呢,则喜欢一些自然科学、科普知识之类的图书。这样偏爱某种类型的图书,很容易限制他们的知识面。遇到这种情况,我在“读书交流会上”跟学生说:“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我们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你们说是吗?”所以,在每月“好书推荐”的时候,我有意去开发孩子新的兴趣点,拓宽阅读面。endprint

三、掌握一些方法—我读书 我收获

(一)会选书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我们必须教给孩子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我的做法是:每个学期开学初,我会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其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好书,如:《爱的教育》《郑渊洁童话》《青鸟》《福尔摩斯探案集》《窗边的小豆豆》《狄公案》等等,还结合课内所学的内容推荐读《钱学森传》《中国民间故事》《未来的魅力》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阅读,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积累。

(二)会读书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为此,我教授给孩子许多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笔记:阅读书籍时,可随时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批语笔记。阅读中,在文章的“天头”“地脚” 和其他空白处,随时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体会。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以后阅读时引起注意,也是一种灵活、简便的读书笔记的好形式;提纲笔记;把文章的提要写出来,力求抓住重点,概括出基本内容,文字须简明扼要,但注意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写进去;摘录笔记:为了把课外阅读中读到的精彩内容及时地记录下来,我们班充分利用摘抄本,每逢双休日,学生就会把一周阅读后积累的优美语句端端正正地写在本子上。摘抄本中不仅有文字,还有与之匹配的图画,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为文字添加了色彩,使图和文相映生辉。

(三)会分享

分享是一种美德,沟通是一种技巧。分享和沟通可以防止学生自私的心态,增进友谊,加深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好机会。一有好的课外书,我要求大家及时将好书介绍给同学,并且多写笔记和感想,然后安排一个时间进行互相交流与沟通。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将感动的东西表达出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可以从中了解别人对这个事件、问题的态度,丰富自己的信息来源;适度开展辩论,可以有助于活跃思维、辩论的能力。

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给课外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引导孩子们走进阅读的蓝天碧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与文明触摸,让他们的生命因为绽放阅读的花香而精彩起来!

作者简介:王琳,女,1980年生,山东青岛人,小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