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

2014-10-21 19:57高桂萍李忠义
关键词:创设意识情境

高桂萍 李忠义

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所谓创新,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活动,创新教育要注重人的情感投入,创设情境,培养情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可靠的保证。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情境,以情激学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解除思想束缚,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和蔼可亲,自然幽默。其次,要多表扬鼓励学生。一句期待、鼓励的话语,会心的一笑,会使学生感到一种鼓舞,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从而营造出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了学状态中。

(二)创设提问质疑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题,体现着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要使学生敢问,乐问。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在这种探索活动中,既增长智慧,有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改革教學方法,营造创新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改进满堂灌和简单问题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去发现。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讨、归纳、总结。教师讲的应该尽量少一点,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诱发思维动机,让学生自主,积极的思维,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机会和条件。

(一)自学式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要学生参与我们的教学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它是一种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自主探索,在教师的点拨下,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自己学习,讨论思考问题,主动探索新知识,不仅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得到培养,自身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合作交流式

合作研讨交流,即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学习目标,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验证学习结果。形成小组意见,再进行全班交流,从而达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生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差生得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不仅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三)媒体辅助式

它是一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直观、动态、形象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更为形象、生动。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变传道者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探索空间,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逐步达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实践的教学中,我认为开放性应用题是新教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一)开放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应用题的条件是充分而且是必要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模仿到熟练,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条件开放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愿望,拓宽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有积极的作用。

(二)开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在分析数量关系、提出问题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层次,为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参与中质疑,在质疑中发展,设计问题开发的习题,能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提出各类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积极开展评价。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个体,就有不同的思想。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对知识的接纳、理解也就会有差异。对于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只要是学生真正经过思考后得出的看法或结论,我们都要加以保护和激励。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知识标准去简单评判,而要以“尊重、相信、欣赏”的心态,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同时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多角度的认可,进一步激励我们的学生奋发向上、增强合作意识,个性全方位得到张扬。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会充满创新的活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铁岭市西丰县鸿志小学)

猜你喜欢
创设意识情境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