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交流享受合作

2014-10-21 19:57戴玉洁
关键词:交流教师学生

戴玉洁

中国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独生子女做了21世纪的主人,而交流与合作也随之成为教育独生子女面临的一大挑战,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应时而生,成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给枯燥的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客服学习的焦虑,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少之又少,根本不给力。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就抹杀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交流的欲望,真正的享受合作的乐趣呢?作为教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 需要产生交流欲望,欲望产生合作兴趣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发现: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好;当学生能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更好;当学生能自主参与探索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因此,身为教师应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我是这样做的:教师提出要求: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你打算怎样摆?并做好记录。老师刚说完,学生就议论开了:“带的小正方体太少了,根本不够用。”“自己边摆边记录,太浪费时间了”“要是人多一点就好了”“问问老师,可不可以两人合起来啊?”……这时,教师微笑的点头,孩子们不自觉的就有了合作意识。因为彼此需要,所以合作;因为合作愉快,所以下次合作就有了基础,也就有了合作的兴趣。当汇报展示时,孩子们踊跃积极参与,效果很好。

二、顺应合作需求,教师要科学分组,优化组合,促进优势互补

学生有了合作的兴趣,教师在此时要顺应合作需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首先教师对全班学生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考虑,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还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此外,还可将班级行政小组和合作学习小组合二为一,使课内课外形成一体,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小组成员的集体观念与集体荣誉感。

三、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要能够引起思维活动的展开,引起学生的交流兴趣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可从以下三方面设计问题

1.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因为这类问题情境是以矛盾冲突为基础而产生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特别投入。

2.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在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3.发散型问题。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

我们常发现,学生并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例如,怎样建立信任? 如何正确清晰地与其他成员交流?如何解决冲突? 出现这种状况,一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机会。二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人关注的焦点主要是达到竞争取胜。这时学生相互之间就显得生疏,他们不会意识到合作学习将带给他们的好处,所以就不会主动学习社交技巧。學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学生能学会交流,尽情享受合作的乐趣。

(作者单位:辽宁省开原市红旗小学)

猜你喜欢
交流教师学生
如此交流,太暖!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聪明的学生等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