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2014-10-21 20:00辛艳
中学时代 2014年4期
关键词:小班化小班课堂教学

辛艳

【摘要】随着初中课堂教学的改革,小班化课堂设置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素质,全面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班化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主要针对大班课堂效率低、学生无法兼顾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前的交流频率,不但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又能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是新的教学模式,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

【关键词】初中小班化 数学课堂教育

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从一定意义上既能降低教师的课堂压力,又提高学生的课堂利用率,对提升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从现有资料参考,目前初中小班人数在30人左右,有的甚至不足30人,这样的教学环境,使得教师具有较多的时间花费在学生身上,基本能够保障教师在课上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保障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课上提出问题。小班化课堂更加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假如,教师对小班化课堂应用于教学理解不够深刻,还是以大班化教育开展教学工作,那么,实施小班化教育所能带来的教学成果将会屈指可数。在小班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激励教学,重视激励在教学中的作用。古人云“人不激不奋”,只有正确的激励引导,才能唤醒人们内心的斗志,才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有数据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能力为20%~30%,而一旦受到外界的激发,那么他将有可能将能力范围扩大到80%~90%。这种能量的爆发是想象不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激励,对不同的学生个体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这样才能因人施教,达到现代教学的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总结,分析出小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完成有重要意义。

一、改变课堂教学观念,明确师生课堂角色

传统教育观总是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课堂教学目的,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要认清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着公平、平等的办事原则,对待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为学生创造出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一种敢说、想说、爱说的学习情境。其次,师者为父,教师应该具有一颗仁慈的心,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应该以宽容之心对待,通过适当的方式和学生交流,从而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全力为学生排忧解难。小班课堂人数较少,从这方面就已经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学生可以主动和教师进行沟通,将真实的感受讲给教师听,对教师产生信任。学生初中时期对教师的依赖相当严重,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影响学生对课堂的学习热情和对教师的钦佩程度,教师的话可谓是一言九鼎。教师在对于课堂讲解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参与,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观点,甚至是反驳,只要学生提出的质疑是合情合理的,教师本着鼓励、宽容的原则,都应该接纳,在接纳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现代教学过程中,教材是课堂离不开的知识来源,教师如何对教材内容进行引深,通过教材寻找激励因素,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探究的课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对课程进行设置,但是也要因材施教,从教材中寻找突破点,结合教材设计引发学生思维的思考点,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班化课堂设置,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过程不一定是最准确简便的,学生可以对其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利用一张A4的纸,对折50次,你能说出它有多大吗”,这个问题我们可能猜想1米、10米、100米等数据,但是当教师公布答案,说出折叠的距离要远大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讨论,会对这个问题有质疑,之后会要求教师给予准确的讲解,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可见,教师有针对地设置情境对教学起到的作用非常之大。再比如,教师在讲解线圆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采用转换思维进行引导,线与圆的关系,無非就是一条线和一个圆相对的位置关系,相切、相交、相离,这三种关系,教师可以将其转换成直观的图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作图分析,比如,在纸上画一个圈,之后用直尺放于纸上,移动直尺,参考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作为初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再加之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将会激发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从而自主参与到课堂互动中,配合教师教学。

三、注重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益

学生在课堂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思维敏捷程度,具有不同的掌握知识的能力,在对待事物所产生的兴趣有高有低,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给学生不同的教学。教师在承认学生具有差异性的同时也要因材施教,教学大纲要求所有的学生或者多数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但是由于学生的聪明程度、思维灵敏度都有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对学生进行归类,采取同步教学、异步指导的教学方法,对个别基础差的学生进行专项指导,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培养其发散思维,使其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课堂纪律的把握上,教师重点关注爱捣乱的学生,控制好这一部分学生,那么维护课堂秩序将会达到显著成果;课后作业批改,优先批改差生作业,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课堂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重点要求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回答,假如该学生回答不上来,那么给予其稍微的提示,帮助其作答,如果学生回答上来了,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班教学可谓是天时地利,有助于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帮助学生学习弱势学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注重寻求创意,彰显课堂活力

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关注,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出发,这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更佳,能够在教学的活动中占据中心。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激发,创造性思维会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会显著提升。教师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教师应该关注胆怯的学生,让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不断提升学生的流畅思维,在学生提出疑问的同时教师给予引导,使其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那么学习能力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

五、注重情感体验,和谐课堂氛围

教师在小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丰富课堂的资源,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不断拓展多媒体交互模式的网络教学,让整个教学活动更为形象、更为具体。这样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能够快速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现代化的科技。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教材中含有文字、符号、图形等内容,总体比较抽象,学生一般难以接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强,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并且感觉到愉悦。学生原来对于抽象事物的慌张会不断改变,乐于进行学习。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图形的各种变化,比如旋转、平移等,让学生感觉到整个图形变换。

小班化的教学是整个教育教学内部的一场革新,教师需要关注小班化教学的质量提升,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加以探索,让小班化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范彩萍.裘绍洋.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

[2]吴永忠.构建激励机制优化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

猜你喜欢
小班化小班课堂教学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班化的“化”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