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质量

2014-10-21 19:27刘益
基层建设 2014年27期
关键词:质量管理施工技术

刘益

摘要:本文笔者从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方面对确保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质量以及整个高层建筑结构主体进行分析,可供参考。

关键词:转换层施工;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工程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西区张泾二期高层动迁房一标段,项目由4栋住宅楼及公建房门卫组成:1号楼地下1层,地上11层;8556.61㎡,2号楼地下2层;地上18层,8831.76㎡,5号楼地下2层,地上22层,;12543.48㎡,6号楼地下2层,地上22层;12146.51㎡,公建会所4层及单层门卫室,4703.6㎡总建筑面积为43227.11㎡,工程造价:8008万。建筑高度最高为69.4m元。其中,住宅楼为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公建房为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本工程为新建二类高层住宅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部分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使用年限为50年。工期为720天。计划开竣工日期:2010年 4月 15日-2012年 4月 3日。实际开工时间2010年 5月9日,至今已具备竣工交付条件。

1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特征

归纳而言,可用“大、重、密”概括之。

1.1 “大”―主要是指混凝土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大、跨度大。目前,高层建筑转换层混凝土框架梁的常用截面截面宽度一般为500mm ~ 2500mm,高度为900mm ~ 40OOmm,梁的跨度在6000mm及以上。

1.2 “重”―转换层主、次梁要直接承受上部结构的巨大竖向荷载,并传递到框架柱上,由于转换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原因,其体形庞大,混凝土浇筑量多,形成转换层结构厚重无比,仅单体构件自身重量至少在6.75吨以上。

1.3“密”―由于转换层的主、次梁较多,纵、横向交错贯穿,其配置的钢筋规格和钢筋数量就特别多,造成钢筋密集重叠,眼花缭乱,模板系统和支撑系统也随之成为错综复杂的结构体系。

2 转换层施工质量管理要点

由于转换层所具有的“大、重、密”的特点,这样就使施工得难度加大,如果不注意,就很有可能会使钢筋错位、模板变形、混凝土漏浆等等质量问题的出现,甚至发生支撑系统失稳,酿成坍塌事故。因此,在进行转换层施工时,必须严格从施工技术角度上,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的管理。

2.1在进行施工前,必须专门编制转换层施工方案,经过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并严格按此方案组织施工。该方案主要应包括的内容主要有转换层结构概况;支撑系统的设计;转换层自重、施工荷载及传递方式;、验算及施工方案;模板系统的设计、验算及施工方案;钢筋工程的施工方案;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设计及浇筑方案;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等。

2.2 施工项目部必须建立健全有关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责任到人,认真实施。这些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转换层施工方案的审批制度;分项工程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制度;分项工程施工后的检查验收制度;混凝土的浇筑许可制度;进场材料的检查验收和加工试(焊)件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等。

2.3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由相关的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对模板系统、支撑系统、钢筋安装以及水泥、砂、石、外加剂、焊接件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认定符合要求并签发必要的许可手续后,再经建设、设计、监理、施工、质监等部门共同验收合格,方能进行混凝土澆筑。

2.4结合梁内钢筋密集的特点,针对钢筋的连接和安装等工序,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钢筋规格、数量、位置的准确性。

2.6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要对浇筑的速度还有分层次的浇筑进行好好的控制,要制定出好的浇筑方法,这样才能浇筑出好的混凝土。当然,在浇筑的时候也要严格按照已经规定的浇筑方法来实行,要切实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确保其整体性。

3 支撑系统搭设质量保证

3.1在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对其荷载要好好把握,要把负荷进行合理的分摊。因为在转换层施工过程中,负荷很大,如果只凭借转换层的下一层的框架梁板来承受的话,肯定是无法负荷的。所以,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多层的框架梁板来分担负荷,这样就能保持其施工的正常进行。这种分摊负荷的方式也就是分摊下面几层的框架梁板,这样就会形成由上自下的层层支撑的结构,这样也就确保了支撑系统的合理建构。

3.11对于转换层以下的二层的支撑系统,那么在进行着一层的施工的时候,就一定要按照要求来进行施工。等到梁板、混凝土的浇筑完成了之后,还有混凝土的强度要达到75%的时候,这个时候,进行拆模的话要只需要将梁板的底模的那部分的支撑弄松。施工的时候,一边拆除梁、板底模,一边将原支撑归位顶紧固定。

3.1.2 转换层以下第一层支撑系统搭设要求与前述相同,但当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支撑系统及梁、板底模均不得松动,保持原有状态。

4 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

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时候,为确保其质量,要做到以下几点:

4.1 我们都知道转换层的混凝土的浇筑量是非常大的,并且浇筑的时候还要对其进行连续浇灌,在加上梁上面的钢筋很密集,振捣的时候会非常困难,如果不注意的话就会使混凝土不密实,会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影响真个工程的质量。所以,我们要尽量使用粗骨料粒径较小、流动性较好、坍落度较大、的具有自密实特性的泵送预拌混凝土。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4.2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设计。在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必须有时专业的相关人员,使其对施工现场的所使用的水泥、石、等进行试验,然后再确定出混凝土的配合比。这样才能使所调配出的混凝土更加密实。

4.3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一定要先对混凝土的浇筑速度进行设计,当然,这主要是要根据工程现场的具体施工情况而定,主要包括混凝土的浇筑量、现场搅拌机的数量等等来决定。当然,还得根据施工时的气温、湿度等等其他方面的因素,算出建筑所需的总共的时间来算出浇筑的速度。这样才能在施工中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4.4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加强其组织保证

4.4.1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要加强对浇筑人员的组织管理工作,将工作分配到位,明确各个人员的分工情况,确保在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时候各尽其职,保证混凝土在浇筑期间严格按照浇筑之前的浇筑速度完成任务,以免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4.4.2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之前,还要求项目技术的负责人对相关的施工人员有关于施工时的时间、技术、方法、安全等等进行详细的说明。

4.4.3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要明确施工时的各个指挥人员,加强对施工期间的质量。安全等等的监管工作。

4.4.4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时候,由于在浇筑前就对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进行了规定,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候,可能会对混凝土进行连续浇筑,就会出现加班或者是轮岗的情况,那么在浇筑前就应该做好相关的人员分配工作。

4.4.5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还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比如指挥人员、操作人员等等,那么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这些人员必须到位,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正常进行。

4.4.6对于浇筑期间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派专人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比如支撑架等等。

4.5 混凝土浇筑中必要要加强其技术保证

4.5.1 严格按照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的要求来拌制混凝土,严格控制水泥、砂、石、外加剂等,这些必须由专职计量工负责计量记录,认真过称,按量下料。有条件的应尽可能使用商品混凝土。

4.5.2 试件工一定要做好混凝土试样留取。

4.5.4 混凝土浇筑的方向及下料的方法,混凝土浇筑一般采取从房屋一端的边梁开始进行,在边梁浇筑完成后,再对垂直于该边梁的其余各框架梁进行浇筑,浇筑长度至相邻轴线的框架柱的时候暂停,再返回浇筑楼盖板混凝土,通过这种浇筑方法类推,向前平行推进,直至浇筑完成。在浇筑框架梁混凝土过程中,对于截面高度为180Omm的梁应采用4次下料浇筑,4次振捣,每次浇筑厚度≤50Omm的方法;相应地对于截面高度为120Omm的梁应采用3次下料,3次振捣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密实,不出现施工冷缝,并有利于减小梁侧模板承受的侧向压力。

4.5.5 在建筑混凝土的时候,按照规定应该进行连续浇筑的时候,必要要安排好人員进行连续浇筑,并且,在不是特殊原因的情况下,不能留置施工缝。那是因为在分层或分段浇筑造成间歇时,其间隙时间宜缩短,并且应该在前层(前段)混凝土凝结之前,就将后层(后段)混凝土浇筑完毕。

5 总结

在施工过程中,按照以上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了各在建工程特别是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支撑系统牢固稳定,模板系统规整严密,钢筋位置准确,混凝土密实,构件几何尺寸准确,表面平整,横平竖直,线角顺直方正,不仅符合设计强度要求,满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文规定,这样,既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施工质量合格率达百分之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猜你喜欢
质量管理施工技术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