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措施探讨

2014-10-21 19:27陆嘉明
基层建设 2014年27期
关键词: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陆嘉明

摘要: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第一步,其施工的好坏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基础工程施工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建筑根基不稳,进而导致建筑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受到十分严重的损害。在实际工程施工实践中,影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要素较多,但基础施工技术绝对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施工单位对基础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性和使用的正确性会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探讨强化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本人从事建筑行业十多年,历经现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项目经理等工作岗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及专业技术知识,主要从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参建了常熟市较多代表性工程,包括常熟第一批高层建筑中的蓝天家园,本工程为常熟第一幢百米高楼,32层地标建筑,位于常熟市海虞南路38号,北侧、东侧为居民楼,西侧为海虞南路,南侧为阜湖路,基坑开挖深度达5米,我参与完成了整个桩基基础及深基坑施工。其他工程还有位于黄河路的常熟市红枫苑小区,位于北三环路的高度达120米的通润电梯曳引机试验塔等工程,其他不再一一赘述。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核心。基础工程施工中较多的隐蔽工程使得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管理变得十分困难。一旦基础工程施工中地下隐蔽工程施工存在问题,将极易导致工程竣工后事故的发生,且问题补救起来也十分的不易,这样以来,因地下隐蔽工程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损失势必十分严重。从整个工程造价的角度来讲,基础工程造价几乎占据了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的三成左右,其施工質量控制水平、安全管理力度、造价控制成效以及技术管理绩效都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重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着力提升企业基础施工技术提高基础工程质量、安全、造价和技术管理十分必要。

1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特点及主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楼房建设无论速度和规模都在不断的向着扩大化方向发展。基础设施和城市楼房建设规模扩大化必然会造成城市用地状况的紧张,导致城市土地价格的快速上涨。现阶段,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中,土地使用成本俨然已经成为影响房地产投资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为了节省土地施工成本往往开始瞄准高层建筑领域。通过投资高层建筑不仅能够极大的减少土地使用成本在整个建筑工程投资中的比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建筑高度的增加势必会对基础工程质量和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确保基础工程质量便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点。具体而言基础工程施工特点及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埋置较深

基础埋置的深度需要根据建筑规划设计的高度确定,对于高层建筑来讲,其基础埋置的深度必然较大。一般情况而言,基础埋置的深度不仅要根据建筑设计规划的高度进行确定,同时还需要考虑是否采用桩基施工技术。在不采用桩基施工的天然条件下,基础埋置的深度一般确定为建筑工程规划高度的1/12左右。而在采用桩基施工的条件下,这个埋置的深度可以适当的减少,但深度不应当少于建筑规划高度的1/15,且这个深度是不考虑桩长的深度。基础埋置深度较大是现代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且基础施工技术会随着建筑规划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困难。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施工中应用十分普遍的材料,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种类较多,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各项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高层建筑施工的高度和规模以及设计技术难度决定着其必然要选择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不仅要确保整个建筑的稳固性,同时还要确保其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力而不会产生沉降,应用厚度较大的箱基和筏基混凝土底板是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较为常用的形式。而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应当重点考虑的一个技术难题是如何使得过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能够实现不间断的浇筑且同时兼顾不会出现裂缝等问题,这一问题对于基础施工企业来讲是一个十分艰巨的控制工作。

(3)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难度较大

对于我国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在各个大型城市比比皆是,所以造成了建筑施工场地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深基坑施工的同时,必定需要加强邻近建筑和相关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因此,基坑施工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并且在我国大部分基坑工程均为临时性工程。在基坑的开挖以及支护过程中,地下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基础土层的力学性能以及稳定度、形变发生的程度、支护之间的受力特性等等问题。这三类问题通常和土层基质特性有关,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考虑不当,很容易造成相关事故。

(4)主房与裙房的基础连接特点

高层建筑为了满足一定程度上的需求,很多都设置了裙房,裙房与主楼相连。由于主楼高度很大,而裙房高度较小,因而造成的基础沉降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的基础施工过程中,必然要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发生,消除沉降差异。

2加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施工技术措施

(1)基础工程中桩基施工技术的要求

基础工程中桩基工程施工时需要注意的施工技术标准较多,任何一项施工技术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整个地基工程的失败。具体来讲,桩基施工吊桩时不仅要控制吊桩的方向,同时还要控制偏桩的距离,吊桩应当保持与桩架垂直,且这个垂直距离应当控制在4米以下,偏吊的距离应当控制在2.5米最佳。吊桩过程中不易操作过急过快,应当慢慢操作,且在不同的方向系上至少两个甚至更多缆索,以便稳定桩身。当需要吊桩和运桩同步进行,且两者之间会发生相互的牵制时,应当终止运桩。

(2)强化基础工程中测量控制

测量取数是基础工程施工的依据,任何工程技术的正确运用都应当建立在对实际工程要素和环境的精确测量数据之上,这一点对于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而言尤为重要。在桩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桩位施工来讲,应当确保工程施工的规范相符性,严格依据测量承台的桩位,控制桩位的偏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一旦出现桩位偏差超出可接受的控制范围之内时,承台的受力情况必然会引起变化,这时就需要施工企业尽快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对其进行修正,否则会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在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作业中,测量控制是重中之重。基础工程结构繁琐,而且体积较大,必须通过准确的测量手段进行精确的放线,才能杜绝位置偏差的发生。

(3)基础工程中应对基础不均沉降的方法

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是高层建筑工程中经常出现且无可避免的现象。关键是施工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措施尽可能降低基础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的影响。一般而言,常用的应对基础沉降的方法有三种:第一,逆作法。逆作法主要是土量的降低来实现土量与建筑主体结构的自重平衡,以此实现不均匀沉降幅度的下降。第二,后浇带法,后浇带法主要是采用带型缝隙预留,用以连接主楼和裙房,这种方法通常在主楼完工后进行后浇带施工,并通过观察沉降数据确定浇筑的提前期。第三,应力消除法。应力消除法是通过对原有基础结构中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重新分布来实现局部沉降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巍. 对建筑基础工程安全施工技术的几点总结[J].民营科技,2010(04).

[2]韩新利. 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山西建筑,2012(25).

猜你喜欢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变电站基础工程冬季施工经济技术性比较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