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2014-10-21 19:57罗锦平
关键词:心态心理健康心理

罗锦平

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整个人类生存与延续方面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曾将“天,地,君,亲,师”供奉一堂,使为师者成为“无所不知”的人之楷模,备受尊崇。很少有人怀疑教师有人格及心理适应问题。然而当前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存在着工作压力大、社会责任重、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这既有教师事事追求完美,自我认同感低的原因,也有社会舆论过度宣传,职业性质和不甚合理的考核机制的原因。要解决教师这些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为教师“减负”,需要教师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来。

一、新课程下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现状及表现

1.工作繁重、压力过大。功利化的教育观、高升学率的质量观、高学历的人才观及超负荷的工作使教师极度紧张,心理状况不佳。

2.社会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身上,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对教师角色、学校人际关系、工作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从而产生压抑、偏激或悲观等不良情绪。

3.自身素质缺失的焦虑感。新课改下不少教师深切地感受到由于自身素质的缺失将难于适应改革的要求,遂有“跟不上形势之感”,并由此而产生无助感、焦虑感。

4.交际不适。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抗,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自卑等不良心态。

5.情绪不稳定。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

6.心理失衡。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甚至形成灰暗情结。如嫉妒、自卑、愤懑、抑郁等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等。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7.不良的个性特征。某些不良的个性特征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心胸狭窄、意志脆弱、偏激、个人主义、自我封闭、过于敏感等。

二、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从社会的角度克服

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密切相关,教师的工作直接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过来社会又对教师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制约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职责和教师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和对教师的作用需求。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值,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否则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压抑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结果适得其反。要考虑到教师首先是平凡人,和其他人一样,有人的所有本性和需求。只是由于分工的不同,才为人师。所以社会在对教师提出的角色需求的同时,还要切实关心教师的疾苦,理解身为教师的难处。我想:社会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剂良药,能保障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类的健康和谐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健康健全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全社会都不能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必须尽力维护教师的健康心理状态。

(二)从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克服

教育主管部门要多深入学校、深入教师,调查研究,使所出台的制度、政策、措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广大教师所能接受。既作好上级的“参谋”,又当好教师的“靠山”,使教师心有所依。

①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努力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积极反映教师的疾苦和心声,争取社会及上级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教师工作的理解,使教师既能听“好话”也可享“好福”,在奉献的同时,获取相应的报酬。

②全面关心教师,而不是纯粹的教育业务管理,对教师的劳保、福利、住房等给予重视和落实,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③在政策、考核制定时要替教师想一想,是否符合大多数教师的利益和教师心理承受能力;所制定的政策要相对稳定;对老实的和“横蛮”的要一视同仁,不能使会吵会闹的沾便宜;要把好岗位安置关,避免造成照顾了一个,挫伤了一片的影响,严格控制学校的规模和班额,不使教师超负荷工作。

学校关心体贴教师。1.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领导者,要多关心下属,充分地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2.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学校作为教师考核的直接操作者,有责任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3.学校要为教师的健康加大投入。举办教师联谊活动等,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等,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或杜绝教师心理健康疾病的产生。相信学校花在教师身上的投入,会换来加倍的回报的。

(三)教师要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教师要养成正确认识自身工作价值的习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淡泊名利,见贤思齐,从而激发自身的最大潜能,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自身的真正价值。

1.敬业。既然走上教师之路,就应该在工作中努力释放自己的光和热,敬业爱岗,爱学生,甘为人梯,乐教勤业,踏实做事,自然会有成就感,会精神充实,心理一定会健康。

2.宽容。在工作中正確地看待竞争,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强手、对手,就会心地开阔。一味地算计他人、嫉妒他人,心理就会扭曲变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与不足,就会心平气和而少躁郁、少怨怒,就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

3.淡泊。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就要有淡泊名利、超然世俗的情怀。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教师职业与所谓的“风光”职业相差较远,收入相对偏低,荣誉也相对较少。教师如果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职业,心态就会坦然;否则,心态就会失衡,就不利于心理健康。对工作中的名利荣誉,趋之若骛,得到欢喜,得不到就失落,这样的教师心态常常在不平衡中波荡。

4.学会放松。教师职业的紧张与压力程度是人所共知的。一天工作下来,极大多数教师往往是身心疲惫,放眼中小学教师的面庞,多是面容憔悴。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除了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外,还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态。越是繁忙,越是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放松心态,在和同事、亲人、朋友的沟通交流中,调整心态,放松自己;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探讨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既是工作,又是调节心态。百忙抽闲,放松心态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听音乐、打篮球、练书法等等。

教师是树,心理健康是阳光。愿每位教师都有阳光灿烂的心态,让教育之花更鲜艳!让教育之果更丰硕!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政和小学)

猜你喜欢
心态心理健康心理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心理小测试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心理感受
做谦逊的人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