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幸福感与班级教育委员会

2014-10-21 19:44翟新光
素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科任幸福感委员会

翟新光

当代的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进行的新教育研究,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有人指出,教育原本就應该是一件幸福的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从解决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转向面向团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正确、充分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实施恰当的干预引导。

一、关于幸福感理论的研究

幸福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人们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步、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作用,理想与现实相互促进,潜力与能力的相互转换,形成的一种内在体验。

1、幸福感

幸福感的研究形成了两种幸福感概念模型,他们分别基于快乐论和实现论两种不同的哲学基础,从而使现代的幸福感研究呈现出主观幸福感(PWB)和心理幸福感(SWB)两种价值取向,苗元江的研究认为,“这两种概念模型,在研究范式、概念体系、理论框架、测评技术、研究重心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沿着不同的线路理解和定义幸福感,并发展出不同的测评技术体系”。

2、心理幸福感的哲学思想

心理幸福感,英文名是Psychological well-being(简称PWB)。亚里士多德在关于幸福问题上的观点是认为“幸福为心灵的活动”,他肯定了快乐属于幸福,但幸福不能归结为快乐。他认为,在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中思辨是最大的幸福。具有理性思辨的人会有一种崇高的目标,他们能为崇高的目标去奋斗,发挥潜能,克服一切困难险阻。为了高尚的目标而奋斗,经历再多的艰难困苦,也应该是幸福的。

3、影响心理幸福感的因素

梳理大家的研究结果,影响心理幸福感的因素有社交、目标追求和社会支持、控制源。Ryff通过对成年人的心理幸福感进行研究并发现,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接受、社交情感、友谊等通过影响个体的心理和生理,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纵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研究都在探讨中小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内疚感的发生率、产生原因及如何调整,而对中小学生如何适应和应付学习生活、如何获得人生幸福感却关注不够,多数学校的发展性辅导较为薄弱。培养少年儿童快乐、幸福的心态,提高其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令其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无疑会对改善和提高青少年儿童的生活质量,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中小学生作为社会人口要素中的重要群体,其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应当得到重视,对于通过学校的教育策略来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研究探讨亟待开展。对四、五年级小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对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都是为了探讨现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教育委员会的建设和幸福班集体的建设,如何更有益于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发展。回过头来,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的实施,既能够很好地提升同学们的心理幸福感指数,充分发展和完善自我,又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促进师生、生生、亲子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加和谐,成就高效、务实的教育,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更加和谐。探讨现在学校教育中建立班级教育委员会,如何更有益于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幸福感集体干预策略探究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在关注对中小学生进行幸福感教育,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邱伟光认为:“幸福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学校是幸福教育的主渠道,美丽校园、欢乐课堂、温馨教室、友爱集体都应称为学生享受幸福的乐园。”“学校幸福教育的基点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幸福。”

1、什么是“班级教育委员会”

班级教育委员会是相对于传统的班主任负责制开展的。班级教育委员会就是由班主任、包级部领导、科任教师、家长和学生组成班级管理共同体,加强班与班之间、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班级与家庭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对学生的教育更加细致、高效。

2、“班级教育委员会”与班主任负责制的比较

通过分析,班主任负责相对于班级教育委员会,有如下缺陷:一是班主任一身挑重担,精力有限,压力过大。对学生的了解和帮扶不够细致、到位。二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过于松散,甚至存在管理上的隔阂,课堂教学对班级管理、学生德育的作用欠缺。三是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和学生的沟通,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但是有碍于班级工作繁忙琐碎,可能造成更多的失误和漏洞。

而相对于传统的班主任负责制,班级教育委员会则有更多的优点。一是班级教育委员会是由班主任、包级部领导、科任教师、家长和学生组成班级管理共同体。对学生的关注会更加专业,更加细致,更加全面。二是班级管理理念发生了变化。强化了班主任对科任教师以及家长的管理权力,加强了多方力量的协调性,定期的会议,核心的议题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三是落实了老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教育理念。科任教师不能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参与到德育中。四是有利于发挥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老师与学生、家庭与学校的合力,更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和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五是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同有关各方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加准确的认识自我价值,有效掌控环境提供的机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建立温暖、满意和信任的关系,学习生活更加有目标有方向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幸福,追求幸福。

总之通过班级教育委员会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全员育人工作,落实一岗双责,克服了教书和育人两张皮的现象。显著提升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能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去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体验快乐幸福。

参考文献:

【1】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2003.5

【2】赵汀阳. 论可能生活.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145

【3】邱伟光,学生幸福的“纠结”在哪里?.思想理论教育,2011.6:24

【4】张兰花.袁爱玲,让幸福走进儿童当下的生活世界,上海教育科研,2010.2:26

【6】 钱铁峰,大力推进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中国德育,2011(3):32

猜你喜欢
科任幸福感委员会
科任教师的课堂纪律,谁维持?
一拉二挂三点赞,让学生爱上科任教师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跟踪导练(五)(2)
编辑委员会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科任教师如何与班主任搞好配合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