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在前效率在课堂

2014-10-24 22:32林章
新课程·中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

林章

摘 要:因为本校地处瑞安西部高中,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弱,以前订的各类作业本和参考书都是较难的,严重挫伤了学生本就一般的学习兴趣。应校长的要求,全校各学科组均要参与编写适合本校学情的学案。本校实施学案一年多来,教师的工作量确实增大了许多,但相对学生的学业水平的增长也颇为喜人。自编学案可以基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迅速对教学作出反应。同时学案承载着沟通教与学之间的自主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然而因各人水平参差不齐,众多学案的研究和应用都仅仅停留在表面或者表现出生命力不强的情况,也出现了很多的使用误区。

关键词:数学;练学案;高中

基于本样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对于各种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应该:重在预习,练习在前,效率在课堂。我们的口号就是“不预习不上课,不复习不作业”。练习性学案即本人所指的练学案是众多类型学案中最为重要、使用效率最高、最易于操作的学案,因此重点研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练学案的设计和使用。

一、练学案设计的原则

1.适度原则

这个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适当的容量。一般来说每天做练学案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高中阶段学科多,如果每个学科都推行预学案制度,每门学科都在30分钟以上,将导致学生负担过重,不符合新课改的减负要求。二是适当地降低难度。练学案的目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性,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较为薄弱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但是练学案的设计在命题时要注意体现知识产生的自然性和整体性,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要求都能通过练学案的课前学习解决问题。

2.分层原则

根据学生主体性的理念,练学案的设计要注意梯度上的分层,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总是有区别的,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练学案中设计至少要分为两个层次,可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我们一般是可以先概念的理解,偶尔到局部探究,再到整体感知,降低或减少实际的运用,只有适中的难度才能使大部分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有意义的学习。

3.引导原则

我们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并非来自于对数学的兴趣,而在于大学的压力,另外,教师讲得过多和题目过难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重要原因,所以在练学案中如何设计基础问题链是重新唤起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目标。由于学生做兴趣学案的时间非常有限,问题设计是练学案的重要载体,以简约的题目为载体,围绕理解概念、公式、掌握思想方法来设计,要遵循小型化、具体化、层次化原则。

二、练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率如何体现

练学案一般在教学前1天发放,在教学实践中,那就是如何来落实学案?课堂教学的效率真的提高了吗?如何来把握课堂的控制,是不是有的内容可以带过或是略过?会不会带来两极分化?要真正落实练学案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两点:

1.交流和点拨

练学案的使用实际上是在还给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被剥夺掉的一部分思维过程,将基础思维提前至课前。理想的练学案,在课堂学习呈现中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要完成这一目标,展示就变得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由学生主讲练学案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一般的,我的操作是课前学生做完前面基础题,一上课教师给出答案,让一、三排的学生面朝后坐,四人面对面选一位基础不好的学生主讲,其他同学不懂的问。个别疑难问题最后反馈教师,最后大家一起交流呈玩。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各组的进程,倾听学生的部分讨论。一般10分钟限时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完毕。对个别疑难问题通过课堂中的对话对某个问题进行相互反驳,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参与对话。通过对话充分暴露思维中的误区和问题,展示学生思维的落脚点和生长点。

2.激励和探究

课堂探究的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基础带动学生自己动起来,活跃了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学生在上课前已做了预习工作,对上课内容有所了解,易于加快课堂节奏。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学案,争取让学生在学案上提供的有限的范围内尽早地熟悉更深层次的内容,降低学习的难度。教师通过反馈,应多向学生传达肯定的、正面的反馈信息,并注意表扬、激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同时教师在进行反馈总结时,还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延伸,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

当然,练学案在本校实际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是学案以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知识的产生过程,二是部分成绩较好学生课前用功导致课堂反而没题做,三是教师在编写中无意题量仍过大,题目过难。瑕不掩瑜,在编写练学案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前进。

练学案案例:《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略)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
我们爱数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