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化无方,学之有道

2014-10-24 11:00高文蓉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眼主旨庄子

高文蓉

一、教学构思

《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价值,然而庄子“逍遥游”的绝对境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混沌,不知所云,庄子的写作风格也让学生有云里雾里的感觉,深邃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都给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因此课前我反复阅读文本,试着从学生角度去体会他们产生误解的根源,并尝试寻找解读的途径。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文章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予否定,提出正面主张。因此,学习本文时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认为的“逍遥”,再寻找“文眼”把握文章主旨,这样才不至于被文中各个肆意变化的故事所牵引,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在反复的诵读中去分析写作手法,领悟庄子的思想,从而导出其思想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实施

(一)激趣导入

“鹏”这个字在人名中运用很多,李鹏,王鹏,咱们班有没有名字带“鹏”字的?(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庄子寓言故事与学生距离)

(二)初读体验,把握主旨

1.平时生活中,你是如何理解“逍遥”的?(学生谈体会理解)

2.同学们的理解有约束就不自由,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几千年前的庄子也是如此看的。注释上说是“逍遥,悠游自得的样子”,本文中如何表述的,请找出课文中的“文眼”是哪一句?(意读,通文意,抓主旨,学生讨论,把握全文整体思路)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这一结论与前两段有何关系呢?(问题设置有一定难度,学生一时难以作答,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三)文本探究,师生合作

1.第一段主要写了哪些事物?强调了一个什么观点?(学生根据意象,分别总结归纳)

鹏徙南冥“以六月息者也”,“野马”、尘埃“以息相吹也”。作者用一大一小两种事物概括了宇宙间的万物“皆有所待”。

2.道理似乎说完了,第二段又从什么角度论述呢?一、二两段中有什么明显的相同甚至可以说是重复的内容?你能说出其中的用意吗?(悟读,析手法,明特色。学生深入文本阅读,归纳总结庄子寓言的写作特色)

第一段是从广阔的宇宙即空间的角度取材,而第二段则从时间的角度取材,强调了“大小之辩”“以重言为真”(引经据典)“以卮言为曼衍”(夸张)“以寓言为广”(象征)。

3.第三段由物及人,写了几类人?有何共同的特点?(学生抓住第三段中关键字,讨论归纳,总结特点)

承接上文的“万物皆有所待”而来,由物及人,点明“知”“行”“德”“耐”者“犹然可笑”;宋荣子“犹有未树”;列子“犹有所待”。为最后点出观点做了最后的铺垫。

(四)能力提升

讨论:庄子眼中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你有什么感悟?(情读,悟其情,谈启示。学生讨论热烈,有很多出人意料,非常深刻的见解,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三、教学反思

从整堂课学生学习情况看,学生活动反响较好,学生有话可说,并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个别同学的发言更是大胆质疑,精彩独到,让我感受到新课标下学生能力的提高。从具体教学情况看,这堂课应该说有满意之处,也有遗憾。满意于自己能沉静和从容地带领学生扎扎实实走进文本,触及庄子的文字及背后的思想。遗憾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1)意识到自己阅历有限,对“逍遥”的认识还不够深刻;(2)课本容量较大,时间有限,而课堂是有时间限制的舞台,学生的朗读方面还需加强。这也提示我在“教什么”和“怎样教”两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完善。

编辑 郭晓云

猜你喜欢
文眼主旨庄子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平淡真实显主旨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