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近十年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4-10-27 01:12郭春艳王苏娜李绍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综述研究进展

郭春艳 王苏娜 李绍荣

摘要:目的 浮针疗法有别于一般的针灸疗法、皮肤针疗法及皮下针疗法,有其独特的地方。正是这种独特,才使浮针疗法的疗效迥异于其他针法。近年来临床发现浮针疗法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疗效, 方法 综述2003年5月~2013年5月,获取浮针疗法临床运用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 结果 浮针疗法对疼痛性疾病奏效神速、操作简便、安全、掌握。 结论 浮针疗法虽有立竿见影之疗效,屡起沉疴之奇迹,但某些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关键词: 浮针疗法;研究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4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66-02

浮针疗法[1]是符仲华博士于1996年在针灸临床实践中首创的侵入性物理治疗方法,是用一次性针具在局限性病痛周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因其针刺时不像传统针刺一样深入肌层,只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像浮在肌肉里一样,故取名“浮针”[1]。目前浮针疗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及发展,浮针与传统针刺相比,其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局部病痛,现综述如下。

1 四肢部位的软组织伤痛

方震宇等[2]运用浮针配合针刺阳陵泉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炎,治疗组45例采用浮针配合针刺阳陵泉,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志良等[3]运用浮针疗法治疗网球肘疗效观察。方法:浮针组25例,电针组25例。结果:浮针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8%和100%,电针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4%和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蒋湘萍等[4]运用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7例,浮针组37例总有效率为94.6%,电针组35例总有效率为7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付高勇等[5]运用浮针治疗腓肠肌损伤56例,总有效率为100%。梁永翠等[6]运用浮针配合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组52例采用浮针配合关节腔注射,对照组52例仅采用关节腔注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为84.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躯干部的疼痛

张秋玲等[7]运用浮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组45例,采用浮针法针刺大椎穴;对照组45例,针刺风池、太阳、百会等穴。结果:治疗组痊愈41例,对照组痊愈3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冯豪[8]运用浮针疗法治疗肋软骨炎,经该方法治疗1次后疼痛消失者12例,2次治疗后疼痛消失者18例,3次治疗后疼痛消失者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陈捷等[9]运用浮针埋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浮针埋线组32例,对照埋线组28例,浮针埋线疗法对患者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作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利敏等[10]运用浮针加推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治愈42例,显效19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06%。张计臣等[11]运用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组40例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毫针针刺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李新伟等[12]运用浮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治疗组36例采用常规浮针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2%和97.2%,电针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7.2%和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屠晓辉等[13]运用浮针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症45例,结果:痊愈39例,显效6例,其中11例3次内治疗痊愈,22例治疗1疗程痊愈,其余治疗2个疗程。李玲等[14]运用浮针治疗髋关节疼痛36例,治愈31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100%。

3 内科等疾病

吕中广等[15]运用浮针疗法治疗慢性咳嗽,每2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后,慢性咳嗽消失或显著改善为有效计19例,慢性咳嗽有所改善为好转1例,有效率为100%。陈晓英等[16]运用浮针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1例,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痊愈15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24%。张宏如等[17]运用浮针疗法治疗慢性咽炎,隔天治疗1次,3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治愈80.6%,好转19.4%,总有效率为100%。刘卫兵等[18]运用浮针疗法治疗急性胃脘痛,治疗组31例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毫针针刺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81.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海涛等[19]运用浮针疗法治疗痛经34例,治疗组34例采用浮针治疗,[HJ]对照组34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8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李锦娟等[20]运用浮针缓解慢性盆腔炎疼痛,对照组1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组100例采用浮针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组缓解疼痛快,有效率100%,治愈率98%,对照组缓解疼痛慢,有效率为95%,治愈率90%。付晓红等[21]运用浮针配合火针点刺治疗外阴营养不良,治疗组42例采用浮针配合火针,对照组36例采用丙酸睾丸酮加鱼肝油膏药外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头面部疼痛及非疼痛性疾病

陶琪彬[22]运用浮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组100例采用浮针疗法,对照组40例采用毫针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朱宏勋[23]运用浮针联合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治疗组35例采用牵正散加减辨证施治联合浮针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牵正散加减辨证施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孙小英[24]运用浮针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23例,隔天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7 d。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18例,改善5例,2个疗程后治愈3例,治愈率为91.3%。有效率为100%。李之霞[25]运用浮针浅刺法治疗阵发性面肌痉挛50例,浮针浅刺组50例,常规针刺组50例,药物组50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常规组90.0%,药物组64.0%。浮针浅刺观察组与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浮针浅刺观察组的愈显率与常规针刺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浮针浅刺治疗确可有效提高疗效。endprint

5 结语

浮针疗法是一种新的“绿色自然”疗法,它不仅对许多疼痛性疾病奏效神速,而且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相对容易掌握;又无传统针刺那种酸、麻、胀、痛等不适感和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据目前文献资料存在以下问题:(1)浮针疗法以治疗疼痛性疾病为主,但某些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薄弱环节如非疼痛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2)有些文献的临床研究缺乏对照;(3)有些文献的临床研究病例较少;(4)浮针疗法的中医理论源自“皮部理论”、“以痛为输理论”、“近治理论”及“《内经》刺法理论”,据目前文献资料显示,大部分学者认为其镇痛机理为神经系统调节和体液因素影响的产生有关,但其调节过程和途径尚待加强,这些将成为以后研究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符仲华.浮针疗法速治软组织伤痛[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2.

[2]方震宇、郎伯旭. 浮针配合针刺阳陵泉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787-788.

[3]刘志良、潘清洁.浮针疗法治疗网球肘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93-694.

[4]蒋湘萍.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7例[J].中医临床研究杂志,2013,5(3):43.

[5]付高勇,周文学. 浮针治疗腓肠肌损伤56例[J].中国针灸杂志,2011,31(3):246.

[6]梁永翠,黄燕.浮针配合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8):73-74.

[7]张秋玲,吴扬扬. 浮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J].陕西中医杂志,2009,30(8):1054-1055.

[8]冯豪. 浮针疗法治疗肋软骨炎5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0):757.

[9]陈捷,倪文宗. 浮针埋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3):245-247.

[10]王利敏,郭会书.浮针加推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6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4):21.

[11]张计臣,徐贵云. 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7):472-474.

[12]李新伟,邵晓梅. 浮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38-40.

[13]屠晓辉,鲍安珍.浮针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症45例[J].中国针灸,2007,126(3):30.

[14]李玲,黄金玉.浮针治疗髋关节疼痛36例[J].中国针灸杂志,2009,12(1):16.

[15]吕中广. 浮针治疗慢性咳嗽20例[J].中国针灸杂志,2010,30(1):22.

[16]陈晓英,杨强. 浮针治疗顽固性呃逆21例[J].当代医学杂志,2011,17(31):144-145.

[17]张宏如,符仲华. 浮针治疗慢性咽炎31例[J].中国针灸,2013,33(3):227-228.

[18]刘卫兵,周卫红. 浮针疗法治疗急性胃脘痛31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杂志,2012,44(6):59.

[19]黄海涛,焦建凯.浮针疗法治疗痛经3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4):64-65.

[20]李锦娟,谭香琼. 浮针缓解慢性盆腔炎疼痛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杂志,2008,8(38):60-61.

[21]付晓红,张巧玲. 浮针配合火针点刺治疗外阴营养不良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600.

[22]陶琪彬.浮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J].中国针灸,2004,123(12):12.

[23]朱宏勋. 浮针联合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35例观察[J].针刺研究,2011,32(12):141.

[24]孙小英.浮针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23例[J].中国中医药杂志,2012,19(3):30.

[25]李之霞. 浮针浅刺法治疗阵发性面肌痉挛5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7):428-429.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述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EVA的阻燃研究进展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肝衰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