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辅导员师德问题之我见

2014-10-29 04:42肖呈生朱琦
教育界·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院校师德

肖呈生 朱琦

【摘 要】本文从师德角度,探讨分析医学院校辅导员师德的意义、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医学院校 辅导员 师德 医德

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师德,由于其特殊性,对培养合格和医德高尚的准医生具有特殊意义。

一、医学院校辅导员师德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的师德首先是指高校教师的师德,其次强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力军作用。医学院校的辅导员是教育管理和引导服务大学生的一线教师,对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医德高尚程度产生重大影响作用。作风正派、品质优良、富有学术涵养的高校辅导员将为医学生崇尚真、善、美发挥好引领的作用,更为医学生勇敢承担起救死扶伤的重任做好铺垫,在帮助医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积极构建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起着不可忽视的间接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给人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中国社会的转型阵痛,辅导员的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辅导员的素质提升也凸显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辅导员的师德是辅导员素质的核心。加强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辅导员的专业涵养和时代先锋作用,以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修养和完美人格去带动学生,促进学生成才。同时,辅导员必须有意识地发挥表率作用,注重通过辅导员的举止强化影响学生的医德。

二、医学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清以及职业倦怠严重影响辅导员的师德形象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定位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以及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已经严重影响了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崇高师德形象。辅导员的工作全面而具体,然而也就是由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涉及面广,事务繁多而复杂,诸如职业规划与发展、心理辅导与教育、党团建设、宿舍管理、课堂督导、实践活动指导、校园文化活动规划、就业指导、奖惩补贷等,都需要辅导员全程参与和指导。在辅导员定位上的混乱造成辅导员工作成为最辛苦最累的工作,结果是在降低了辅导员的自我认同感的同时冲击了辅导员在医学生中的积极形象。

2. 辅导员学习能力弱和教育培训机会欠缺不利于辅导员师德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埋没于沉重事务性工作中的高校辅导员,琐事缠身,很难专门腾出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工作中的得与失以及对日常工作进行理论总结,从而提升科研能力,加上辅导员“责任重大”但经常欠缺有关的理论和工作培训,最终容易造成学习能力低下。此外,辅导员教育培训有的也存在培训时间短、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等问题。而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如果不能对日常的工作经验加以理论升华形成课题和论文的话,也将对辅导员自身学习能力和发展空间等产生不利影响。

3. 辅导员专业不对口现象制约着辅导员高尚师德的树立

理论上讲,高等医学院校的辅导员应该是医学专业出身,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然而,由于医学教育是一种学制长、实践性强、专业知识要求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教育,加上多元化社会,医学毕业生追求的多样化,造成很多医学专业毕业生很少从事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大量非医学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在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则选择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包括高等医学院校的辅导员工作。专业不对口现象让辅导员在医学生的专业指导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三、医学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路径选择

1. 明确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责任感,促进辅导员的自我认同

作为高校的辅导员,首先需要自身强化辅导员工作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增强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促进辅导员的自我职业认同。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带头增强党性修养和自身道德修养,提升业务水平,利用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发扬艰苦奉献的精神,发挥敬业乐业、爱生乐生的作风,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目标,积极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病人为中心” 执医理念以及救死扶伤的医学服务宗旨。

2. 激发辅导员学习动力,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

辅导员的学习,不仅关系育人效果,也关系着辅导员的自身发展问题。德才兼备的辅导员,能够在工作中给学生带来更多有益的指导和帮助,更容易得到学生喜欢和爱戴。因此,辅导员的学习非常重要,不仅需要学习医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知识,也需要了解时事政治、最新资讯等社会动态。此外,高校还应在辅导员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方面增加辅导员学习的项目,定期举行辅导员培训和有条件的送到其他高校参观学习,积极将辅导员的外在学习压力转化为辅导员自身加强学习的动力,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3. 密切关注辅导员的准入、在职以及发展空间问题,建立健全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自身建设制度

严格要求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选聘,强化在职培训,在辅导员队伍的选拔上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入职后,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上岗培训和在职进修培训。其次,对辅导员的管理和教育应有更加人性化的关怀。在辅导员的发展空间方面应在制度上予以明确,在职称评定与职务晋升制度上充分考虑医学院校辅导员的专业结构问题,在专业技术资格审核方面应该与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职称评定区别开来,充分尊重辅导员的劳动成果。

总之,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关系着我国医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成才和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目标的实现。积极探索医学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是培养造就一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陈宏建,李素梅.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9,5(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院校师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