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解开学生心结

2014-10-29 04:42张平
教育界·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功利谈话效应

张平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是班主任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大家都认为尊重学生是最重要的原则,其实这个原则是一个不需要谈的原则,这是对班主任最基础的要求。我们找学生谈话或者学生找老师谈话都是为了解决学生心理上的困惑,有些学生谈完话后确实打开了心结,思想重新振作,但是有些学生谈了话后一点效果也没有,甚至心理负担更重。所以我们班主任要巧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去和学生谈话,从专业的角度真正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一、做好规定动作的谈话

绝大部分班主任必须谈的情况应该是以下三类:

第一种是关系到学生成绩的或者与之相关的内容。学生成绩下降比较明显的当然要谈话,但是我觉得成绩进步时更要谈话,这里就涉及心理学的反馈效应。反馈原来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输入讯号的效应。老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加以了解,帮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然后移植到所有的考试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一心理现象叫作“反馈效应”。我经常让学生书面记下来,并且平时也学会总结,反馈到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中。

对于成绩下降的学生,不要急着上来就解决他的问题。我经常跟这些学生讲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阿基米德用了很多办法也没有测出王冠是否掺银,后来他洗澡休息时才顿悟。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让学生把现在的难题暂时放一边,不然学生想尽办法也解决不了这些难题,既学不好现在新学的知识,也影响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班主任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比如有些学生会说我粗心了呀,我看错了呀,我算错了呀等等,对于这些习惯虽然老师在谈话时强调了很多遍,但是我发现效果不太好。后来我看到“手表效应”后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因为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加精确。学生碰到一道题时他首先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解答这道题目,同时也要兼顾计算,所以导致次要的计算常常被忽略而弄错。后来,我让学生会解一道题目后,从第一步开始再重新算一遍,就不会出现思维分两处而弄错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出现问题的“苗头”的防止性谈话。俗话说“防患于未然”,最高明的老师就是事先能够看透学生的心,让错误不要发生,所以“预防针”式的谈话非常必要。尤其那些长期接受表扬的学生,学生毕竟是孩子,也要防止他们长期不被批评而产生头脑发热的情况。这里就要用到心理学上的“淬火效应”。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中,经过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对于这些学生我们也要指出他们的缺点,进行一下“挫折教育”,这样会使学生的心理更成熟,也会少犯错误。

在预防谈话中要防止“禁果效应”。“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被称之为“禁果效应”。不要把所有不好的事物当成禁果,青春期最充满好奇心,越禁止越使学生产生向往之心。

二、与学生多一些非功利谈话

如果一个学生成绩非常好,也没有犯任何错误,老师讲的话他也很听,更没有早恋等事情……这时候我们班主任要不要与学生谈话呢?这里要讲一个“触摸心理效应”:心理学家弗尔德对早产儿进行过每天45分钟的抚摸实验。最值得注意的是,接受抚摸的婴儿离开保育箱的时间比其他婴儿平均提前了6天。弗尔德说:“抚摸能有规律地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我们给学生心理上多触摸,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成长。所以我们要与学生多进行非功利的谈话。

非功利谈话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在谈话前并没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谈话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广泛性,谈话氛围友好、无拘无束的一种谈话方式。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若与学生经常地进行一些非功利谈话,必能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非功利谈话会让学生觉得教师与自己走得是如此之近,甚至让学生有时忘了对方是一位老师。一次成功的非功利谈话,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一次成功的非功利谈话,更是一次很好的教育铺垫,它使班主任的工作受益无穷。非功利谈话是一种闲聊,师生是在友好的、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进行的,学生容易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样班主任也就容易了解到学生最真实的一面。师生非功利谈话虽说谈话内容可以无所不包,但师生之间谈得最多的是学校、班级中的事情,这样班主任可以通过谈话,了解班级,了解班级中的其他学生。掌握了学生的心理钥匙,很容易就解决了问题。这里也要用到“瓦拉赫效应”,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这当然只有在非功利谈话中才能更全面了解学生。老师也会了解到自己许多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

最后还能防止出现“马太效应”,优秀的人得到的荣誉越来越多,不出色的人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的承认。“马太效应”更多的是消极作用。在教育工作中,如果不注意这种“马太效应”,那必然造成只重视和培养少数拔尖生,忽视和放弃大多数中后进学生。由于进行了非功利谈话,我们充分发掘了每个学生的特长,让我们热爱每个学生,不让许多所谓的后进学生陪太子读书。

当然,无论何种谈话,“皮格马利翁效应”一定要贯彻始终。“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期望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我们要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向学生传递自己对他的高期望值,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期望的特性,与老师的感情越来越好,学习也会越来越成功。

实践证明,一个班主任如果能多掌握一些心理学专业知识并在教育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会让班级管理事半而功倍,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更加有益而长远。endprint

猜你喜欢
功利谈话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请不要将高尚行为蒙上功利色彩
(1)阅读理解两则
关于《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