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策略与思考

2014-10-31 16:47袁伟健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效果

袁伟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领域,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迫切任务。笔者本着 “求先求实,至诚至真”的龙狮精神,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几点思考。

一、关注学生发展,搭建自主探究平台

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于教学事件的丰富性和学生认知建构能力的提高,并非知识传播总量的增加。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又为学生探究方法的习得提供了宝贵的平台。网络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但它不是按严格的学科体系组织构建的,而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出现的。正因为此,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活动时,需要自己对信息进行搜集、选择、组织、加工和处理,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利用。并从中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体验科学家研究自然的和社会的过程及所用的方法。实现自己获取知识、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自我更新乃至创新知识的理想目标。这对于学生形成真正适应未来工作和发展的学习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时,如果采用事物演示,偌大的一间教室,要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楚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则可呈现出这样的效果:圆柱体沿母线展开,出现一长方形。把一个抽象的曲面转化为一个简单图形——长方形,这样既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不要一味呈现直观信息,却忽视了学生的理性思考及知识建构,要警惕新的“电教灌输式”教学。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环境中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探索,学生的自信得到了强化,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关注,合作的意识得到了强化,思维的质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得到了加强。

二、关注教学形式,打造丰富多彩的课堂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由于受教学时间统一的限制,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于发挥,因材施教难于落实,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则为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演示工具便是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整合。教师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用于自己的讲解,也可用powerpoint、flash或其它制作工具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演示文稿和教学课体,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无条件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样通过精心设计与合理选择,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代替了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等传统媒体,达到了低耗、高效的目的。如我在教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有这样一个情境:“小丽得了3张奖状,请你帮她贴一贴,你有几种贴法?”如果老师在讲解演示时采用奖状实物将几种贴法同时展示出来,最少要18张奖状,而采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则可简化程序,省时高效,达到了传统形式达不到的效果。当然,随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还可作为探索研究工具,打破常规教学形式,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三、关注学科整合,创设资源融合载体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引入教育,它带动了教育的深刻变革,它与各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以学科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每一个教师都应当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者,根据所教学科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合乎实际地整合信息技术与所教课程。如教学《单位的整理与复习》时,利用学校的局域网,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整理常用的单位有哪几类?各类单位中相邻单位的进率又是多少?比一比那一个小组又对又快又有特色。这样改变了学生在练习本上整理的传统方法,教师难于了解学生的整理过程和效果。而网络的主动大量的信息传载功能便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师及时掌握各个小组的整理过程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于信息技术与这课程的整合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教师与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及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结合,所以这两堂课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能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凝聚,课堂气氛得到活跃。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同时,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中心小学 广东】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探究效果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