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014-10-31 16:54蔡利萍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硝烟维也纳重难点

蔡利萍

现代信息技术带着它的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已广泛走进课堂,悄然融进我们的教学。并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就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教师如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能使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以形象、灵活、生动的方式把信息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富有感染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主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

如《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是一篇散文,文中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维也纳,对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也无法感受,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一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维也纳风光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维也纳这座城市有什么特点?”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维也纳有很多音乐家的铜像。” “我看到草地上有个巨大的音乐符号。” “我看到人们在举行露天的音乐演奏会。” “我还看到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挺多的”……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维也纳,他们很快就发现了维也纳是一座离不开音乐的城市。此刻,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变抽象为具体,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主动的状态下进学习。

二、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而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倘若借助信息技术,就能为学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凭借具体形象去感受和体验抽象的事物,进而轻松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虎门销烟》,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让学生感知硝烟的经过,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是教学《虎门硝烟》的重难点。但是虎门硝烟距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小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是陌生的,而语言文字毕竟是抽象的。因此,要让学生深入到这一历史事件中,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信息技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先给学生播放了“虎门硝烟”的电视录像片段,再现当时的情景,让学生具体感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过程;在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时,我再次利用视频资料,呈现了鸦片给国人带来的灾难,通过这一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比较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人应该拒绝并销毁鸦片,抵御外来侵略,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在林则徐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这样,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得到了加强,教学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三、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电教媒体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改变微观、宏观的约束,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教学中一些遥远的、无法让学生实际接触的事物,通过声音和画面显示出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既优化了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材料。

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我适时地播放了一些描绘祖国美景的视频资料,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学生一会儿观赏壮丽的山河,看到了银装素裹的北国、春意盎然的南疆,看到了泰山、黄山的雄伟壮观,也看到了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一会儿又被丝绸、陶瓷等祖国丰富的物产所吸引;一会儿又看到了傣家的竹楼、大草原的羊群。整个观看过程中,学生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思想高度集中,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在学了课文后,学生依然沉浸在对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的回味中,我又利用媒体技术,补充播放了一些介绍祖国美丽风光、民族风情和各地名产的录像片,让学生对自己的祖国有更深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又如《黄山奇松》一文,主要以生动的笔墨向我们具体描绘了黄山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黄山松树的姿态之奇有直观清晰的了解,但是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除了文章写到的几种以外,还有很多姿态,于是我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更多的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图片或视频,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材料,从而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为何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将语文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作者单位: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硝烟维也纳重难点
遮天蔽日的硝烟制造者:军用发烟罐
解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战疫时间线
短视频江湖硝烟再起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夏天探测器测试维也纳情感知足感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图说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