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2014-10-31 23:30刘秀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应用题面积教材

刘秀娟

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所以我们可以把小学数学教材,作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德育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如:“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第七册137页);“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第八册97页);“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第九册71页)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日常生活中,重视就地取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十一国庆节"、"八一建军节"、"七一香港回归日"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3、在小学数学教学进程中,强化学生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数学德育教育更具体可操作性,同时,又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和规范,我通常采用如下几种做法:

(1)转化法

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 的观点。

(2)比较法

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例如,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中年级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高年级教材中分数应用题的互相转化等等。又如:教材中80年代一座年产钢600万吨的钢铁厂,需要25000个工人,可补充新资料:90年代生产同样的产量,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生产只需4000人,使学生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对比,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来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还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进而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在数学中,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同时也很好地渗透德育教育。

(3)迁移法

这一方法要求把已知迁移到未知、把此一类知识迁移到另一类知识中,使学生受到相互渗透、影响和转化的观点的教育。这也正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可结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下册统计“白色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效率,而且逐渐树立起普遍联系、转化的观点。

4、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德育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高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车流量;咨询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个教程,不仅使小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而且还使得他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程资源,从数据比较中体验德育教育

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作为基础学科——数学同样需要补充新鲜的血液,更新陈旧的数据信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我们不仅通过利用报纸书刊、电视广播搜集最新的信息,还可教给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庞大的搜索引擎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介绍解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6、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由此可以看出,只有真正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一种需要,他才能真正克服困难去思考、去探索,也才能使学生获得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如:学习完圆的面积计算后,教师随口说:“谁能计算出我们每周一升旗的旗杆横截面的面积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了,他们积极地进行讨论:挖出旗杆底座,用工具测量出底面直径或半径就可以计算出横截面的面积;爬上旗杆顶端,测量出圆的直径和半径也可以进行计算;直接用工具测量旗杆外面周长,再计算出圆的半径就可以了。通过上述的讨论总结,可以看出哪一种更符合生活实际要求,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入:“如果要计算出学校操场东边的古榕树的某处截面的面积,我们又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就没有锯树的争议,都明白应该用测周长再来求面积的方法来进行计算。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达到教学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云霄县东厦中心小学埭洋小学 福建】

猜你喜欢
应用题面积教材
应用题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教材精读
最大的面积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巧用面积求坐标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