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走进农村学生生活

2014-10-31 23:32王惠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孩子

王惠娟

这是一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电影、电视、各式电脑层出不穷,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古怪新颖的内容、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面对如此声情并茂的影像信息,书显得乏味、枯燥,越来越多的孩子根本不愿读书,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从来都没有读过课外书。

一、目前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状况

我校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以上的仅占25%,29.3%的学生是偶尔随便翻翻,基本没有课外阅读,有45.7%的学生从来不进行课外阅读,40%以上的学生不能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根本不知道该读什么,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读卡通书。另外,据家长反映,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差,很少有学生细细地有耐心地去读完一本书,不少学生在读书中表现出来的是看热闹,而在读物的选择上带有一定盲目性和随意性,多数男孩子热衷于情节离奇、刺激、富于幻想的卡通书,甚至读一些牵强、荒谬的脑筋急转弯、笑话等。以上调查结果所暴露出的问题令我们深感忧虑,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二、对目前农村小学生阅读状况的反思

农村学生缺少课外阅读,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责任在谁呢?应该认真反省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虽然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一直以来“唯分数论”的观念影响,我们注重的仍是学生考试成绩和各种竞赛的获奖率,而学生是否自觉主动看课外书,喜欢看什么书?有没有读书的欲望?则很少有人关注。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呢?下面就我教学实践中探索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鼓励学生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兴趣,就不能让之成为另一种方式的“上课”,应使它变成娱乐。1992年全国城市儿童调查说明孩子接触媒介是为了满足娱乐的需要。因而,老师把书籍作为一种娱乐的工具推荐给他,把阅读的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满足娱乐的过程中,无意中学到一些东西,即寓教于乐。

2、与书为友,培养阅读兴趣

(1)读书好处多

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广泛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2)读书可以提高认知水平

今天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类知识、各类信息层出不穷。“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本领”恐慌,经常会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让人一时无所适从,甚至会在精神上产生某种依赖,即所谓的“迷信”,我一直认为迷信的产生与个人的文化知识,文化素养有关,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会替我们解释生活中许多的困惑,为了不被时代的大潮淘汰,不当“落伍者”,读书无疑是最便捷的长才方法。

(3)如何在繁重的课业中挤出时间读书

有的同学说:“老师常说多读课外书好,可功课那么多,哪有时间看书?”其实只要你一心想要读书,渴望与书交朋友,肯挤出时间来,就不愁没有时间读书。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就像挤海绵的水一样,我们可以利用上网、打游戏、放学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一小时、半小时、甚至20分钟,只要你一直坚持下去,阅读的书不就越来越多吗?

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就要靠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品味到祖国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因此语文老师应该教给学生适当的阅读方法:

(1)读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应注重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读思结合,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时,主动投入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会,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兴趣。小和尚念经式的读书是没有效果的,在阅读中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抓住要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对阅读水平的提高才是有帮助的。

(2)读写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仿写的形式进行练习,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范例。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仿写练习,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写的水平,让学生在写中感受到读的快乐。

(3)抓重点精读

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住精彩语段琅琅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象去读。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到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人物的外貌,突出了人物的特点?从人物的语言感受天游峰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4、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去图书馆,每次进入图书馆学生都异常兴奋,我先不动声色地陪他们阅读,结束后会和他们交流心得,鼓励学生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大家兴致勃勃地分析、讨论读后的感受,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阅读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我还注意开展小小故事会、个人阅读成果展示、手抄报等许多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才华的平台,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语感,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领悟到阅读的真谛。

另外,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让家长在客厅的沙发上,书桌上,孩子的床头随意地摆放一些儿童读物;吃饭时和孩子谈一谈报纸上的新鲜事,孩子有兴趣了,就会搜罗相关的信息,慢慢地,孩子读书的热情也会高涨。

总之,教师要多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读书,鼓励学生读好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引入一个多姿多彩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乐趣无穷。

【作者单位: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孩子
我爱读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