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横生的课堂只为一个“实”字

2014-10-31 23:37单维维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作文课语言文字文本

单维维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聪明,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这是陶行知先生在他的书中提到的。但是如何引导孩子们把手和大脑结合起来用到极致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作为教者,在考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考虑教给孩子什么?我们要知道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能知道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怎样能在快乐地课堂上学到扎实的知识,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方向。

一、有“趣”会“乐”才“学”

语文这门学科,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调查下来发现孩子们都很怕语文,怕作业、怕看书、怕背书、怕写作......如何让学生能够学好自己的国语,汲取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的精髓。

1. “趣”“乐”的外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

曾经有幸听到一位名教师执教的五年级作文课《静默---让作文“干净”起来》。整节课体现了这位老师在作文课中“愉悦、真切、美感、干预”的理念。一改常态作文课的枯燥与说理,别出心裁的开场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出示整版拟声词并听是什么声音,然后让学生闭目听而静思,进行一次心灵之旅——静默,感受“静能生慧”之魅力。最妙之处是学生记录“静默”之时的这段心灵之旅后,如何记录,老师教同学一招:让作文“干净”起来。以学生真实的作文片断为例句,教会了学生如何使句子、段落和首尾变“干净”。其中在使段落变“干净”中列举了的作文“病”---- A:“我想”病;B:“我”字病;C:“连接词”病;D、整体感知。足以见证了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深入思考与不凡的整合能力。在课堂中注重作文干预在前,改在后,让学生知道问题出在哪儿。避免了作文由于学生没有精力,没有动力,只是停留在知道,不会真正去动笔改的现状。体现了老师在动笔写前作前指导时,预知问题,走在学生犯错的前面。整堂课,这位老师创设了愉悦的情境,让我们听到这训练有素的孩子内心舒展开来的真情实感,更可喜的是孩子对这堂课的喜爱之情,有的孩子还说,怎么时间过的那么快,真不想下课。孩子爱上了这堂课,在这课上玩嗨了,但也学到了,所以不想下课,这就是“趣”的魅力,即使是让学生讨厌的作文课。

2.“趣”“乐”的内涵

“趣”“乐”教学,更要立足于学生,以生为本,就是让学生喜欢、热爱语文课堂。“趣”是语言文字的趣,不是形式上的趣。如某特级教师在教《我不是最弱小的》的这一课时,侧重了对中年级词语方法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指导,最终落实到词语运用及类比的拓展,如“一丛丛—— 那么多” “刚刚开放——那么嫩”“粉红粉红——那么艳”“芳香扑鼻——那么香”。 恰当总结学法,让学生明白恰当使用词语的精妙之处。在朗读指导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读中悟、悟中读,理解了文字饱含的情感。特别是最后一句的朗读,孩子们已经和文本、作者、萨沙产生了共鸣,这样的课让学生不喜欢都难。孩子的童年是充满童趣的,“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把快乐作为一种内心愉悦的体验,“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教师快乐,学生也能用心情去感受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感受到老师的快乐,感受到课堂的快乐,共同的谱写一曲和谐的师生共同曲。

二、“实”方向“做”精致

“我看中你那个点金的指头。”这是从一个故事中看到的一句话,世上有多少被金子迷惑而忘了点金的指头,文化锁匙虽可分班度人,但要在开锁上指点。语文课堂就是要“实”,要充实、真实、扎实、落实、高效,步步为营,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保留语文课中最简单,最质朴的东西——听、说、读、写。

因此我们要实实在在交给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首先我们的课堂要实,必须做到满足三个要求: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一堂成功有效的语文课,关键就在于自己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很好地落实。曾听一位语文教学专家说过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十六个字:一堂课下来,孩子假如“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你的这堂课就是成功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在很好地研读教材,读懂学生的基础之后,脱离了文本和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无法达成的。不可过度地拔高或降低教学目标,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非常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听说读写。要把语言文字教活了,怎样才是活,活就是奇,奇就是玩,因为孩子喜欢玩,但不能太会玩,不能过多地注重形式、花样,要让孩子说,孩子运用,让孩子扎扎实实地学语文;课堂要飘起语言文字的芳香。我们老师要解析文本,要慢火细烤,细细品析,最后让孩子学会赏析。最重要的是老师如何引导孩子慢慢品析。

其实语文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在这里少不了语言文字的运用,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敏感,对于文本中,哪些地方可以用?怎么用?用什么方法?中下等的孩子用的怎么样?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而遗憾的是孩子们缺少用的舞台。更少不了“化”。教有痕,学无痕,我们的教学就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学中要敢于取舍,需求更有效扎实的教学方法,这样对老师自己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作文课语言文字文本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马老师上作文课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语言文字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