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发挥自主 唤起疑问

2014-10-31 13:08王翠莲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小路诗人课文

王翠莲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习才会有成效。于是,我备课时不但备教材,更注重备学生,抓住学生心理和认知水平,利用教材和课堂有关因素诱发学生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讲,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主动自己吃米。喂鸡如此,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我们只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主动“觅食”,才能让学生得到他们真正所需的营养。我在教学中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学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

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在学习第一段,体验小路的美丽之后,教师引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美丽的小路却在人们眼前消失了,瞧,现在的小路变成了──(多媒体出示“苍蝇成群,垃圾成堆”的小路,在学生的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如果你走在这条小路上,你会说些什么呢?在这情感基础上,让学生读读课文,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说的“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等3句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又怎会不乐学呢?

二、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注重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入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虽然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感情很重要,但也不可忽略小组协作学习,伙伴交互作用的重要性。学生相互协商和讨论的过程,是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体现个人价值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可以大家共享,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率,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针对课文内容,组织学生的辩论,既能锻炼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善于唤起学生的疑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循着学生的疑问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例如,我在教学《珍珠鸟》一文时,先让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问学生:“看了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谈了自己读后的认识,同时也好奇的提出了问题:“课文一开头为什么要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对珍珠鸟是怎样的呢?”“它和作者之间建立了什么友情?”“为什么说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呢?”等等。可见这些问题不正是学习的关键吗?当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教学目的不就能达到了吗?因此,抓住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即可打开学生的思维,进而促使他们产生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激活想像。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于人的联想和想像,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以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丰富深切的。如《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是千古名句,而其中的“绿”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教学时,我紧紧抓住“绿”字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诗人做诗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回答勾勒出诗人立于船头眺望的简笔画;接着让总是听着《春江花月夜》的乐曲,根据提示想象诗人当时的所见、所思、所感;然后再让学生扮演诗人来讲述想象到的情景;作后又向学生介绍了诗人王安石在选定“绿”字之前曾想用“过”、“入”、“满”等字的故事,同时你是诗人还会用哪些字?再让学生分别将这些字放入诗句中像诗人那样地吟诵、比较,体会“绿”字的妙用。就这样,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活动,使符号、语言、意义、表象等有机结合,形成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头脑中活起来,从而获得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小学教学中阅读的重要作用,克服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更新观念,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才能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适应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盐池县第一小学 宁夏】

猜你喜欢
小路诗人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小路
晒娃还要看诗人
小路
诗人猫
那条小路
诗人与花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