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运用默会知识

2014-10-31 20:17蔡家梅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显性荷花汉字

蔡家梅

0.引言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过度追求语文知识的外显性学习,对于默会知识的了解较少。学生在课堂中只学习了外显知识,在课堂中表达的机会少了,且学习的知识无法直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还会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学习默会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默会知识概念分析

默会知识这一理论是由英国思想家迈尔克提出的,心理学家滕伯格认为默会知识是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默会知识强调了人们的领会能力,需要人们对事物进行全面的把握。默会知识通常是藏在显性知识背后的知识,人们无法直接的观察到一个人拥有的默会知识[1]。教师想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显性知识,还应当培养学生的默会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默会知识进行培养,以此提升教学效率。

2.小学生学习默会知识的作用

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属于对立统一的,显性知识是默会知识表现出的一部分,而默会知识则属于显性知识的拓展。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没有明确的规范,个人的经历以及特点等,都会影响人们对于默会知识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教授显性知识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遇到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而这些内容也无法通过语文课堂直接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语文学科中的知识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默会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3.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实际运用

3.1在教学情境中运用默会知识

默会知识通常强调的是知识的情景性,学生获得默会知识通常与特殊问题或者情境有关,是对特殊情境的综合把握,因此默会知识产生作用与情境有直接的关系。学生的个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属于重要的资源,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并创立教学情境,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2]。例如教师在讲解《荷花》一文时,就可先引导学生创立教学情景,唤醒学生的默会知识,随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看待荷花的,再挑选一些学生扮演课文的角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荷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就能够体会到文中人物感到荷花的感受,能够充分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综合素质。

3.2改变师生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尊卑的关系较为明确,影响了学生运用默会知识。因此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师生地位,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的默会知识与学生的个性有直接的关系,且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特的视角与感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常与教师的感受不一致,此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运用默会知识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不能以教师的身份镇压学生,这样会影响学生运用默会知识理解课文,且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3.3在实践活动中运用默会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表述中组织语言,从聆听中学习知识,从阅读中学会阅读。因此教师应当以文本为基础,指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法进行实践,从听说读写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从汉字入手,利用汉字的规律帮助学生学习。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记忆汉字,利用同音、汉字的象形等特点,还可用用编字谜以及加减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默会知识,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记忆汉字。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也应当布置一些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例如制作手抄小报或者进行小作文比赛等,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运用默会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3.4组织交流默会知识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默会知识的运用程度也不同,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已经掌握的默会知识[3]。通过默会知识的交流,就能够得到整体的认同,最终使全体同学都能够正确的理解语文知识,提高整体水平。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头脑风暴的过程,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例如在讲解《小白兔与小灰兔》一文时,教师就可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运用默会知识进行学习,从多个角度感受小白兔与小灰兔的想法,更深入的理解文中两只兔子的想法,提高语文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运用默会知识的空间,可从在教学情境中运用默会知识、改变师生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运用默会知识以及组织交流默会知识几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提供默会知识的运用能力,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提高整体语文水平。

【作者单位:遵义县龙坪镇桂花小学 贵州】

猜你喜欢
显性荷花汉字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