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的渗透艺术

2014-10-31 20:21俞晓岑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公鸡向日葵线条

俞晓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欲也随之泯灭。

一、美育的含义

美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美术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它的形象性、直观性、形式的新颖性、色彩的鲜明性。孩子们观察更多的是凭直觉、心灵感悟和不受世俗干扰的感受来认识世界,他们表现的不是准确的比例和结构,而是表现观察对象的神情和自己拟人化的想象。正是由于美术的突出优点,美术教育才能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

二、道德建设在美育中的重要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美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德育给美育以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美育的正确方向;美育为德育提供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过美并利用美进行教育,提高德育的效果,二者相辅相成。

三、在美育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1、身临其境,在情感体验中渗透德育

美育具有动情性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其感情语言优势与德育的理性灌输说教优势,互相补充来积淀学生的道德素质。

案例:在人美版《艳丽的大公鸡》一课中,教师创设情境:森林里进行选美比赛,大公鸡和孔雀都参加了这此选美比赛,结果身着暗灰色的公鸡落选了,而色彩鲜艳的孔雀获胜了。接着教师让孩子们谈谈公鸡的体会,当孩子们说出,如果我是公鸡绝不放弃时,就提出让孩子们做设计师开动脑筋给这只大公鸡进行改造设计,让公鸡胜过孔雀。于是孩子们就总结出了好多改造公鸡的方法,最后帮公鸡达成了愿望。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2、张开童眸,在欣赏中渗透德育

美术是一种偏于视觉艺术而不是客观事物简单的再现,大多数学生观赏作品时,只停留在美不美、像不像的初步审美层次上面,很难体悟到作品的意境及其在人们心灵上所起的联结思想。

案例:如在《艺术家的故事》这一教学环节中,重点让学生欣赏世界名画。当出示凡高的《向日葵》时,学生们都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也能画出来。而实则凡高采用简化的手法描绘向日葵,使画面富于平面感,学生们才会感觉这并不是出自大师的画。接着我就让学生对比凡高的向日葵和人们临摹的向日葵,让他们从花的形态,颜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有一位小朋友看出来他画的花像太阳,更进一步讲,他画的向日葵具有生命力,是一首赞美阳光和旺盛生命力的颂歌,学生的讨论越来越激烈。从那节课后,学生的作业明显有了自己的思想,懂得了怎样欣赏美,怎样使自己的画面更美丽。

在欣赏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应用美术的特殊形式,生动的形象给学生以正面教育。使学生的情操受到熏陶、思想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启迪。

3、发挥想象,在创作中渗透德育

美术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美术教学环境,时刻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感到“学美术”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过程。

案例:一次学生在画《会变的线条》一课时,有个一年级孩子在作业本上用好几种笔来表现线条:水彩笔的曲线,油画棒的螺旋线,彩铅的直线,有长有短,甚至有的都卷在一起。我问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不同的笔来表现,他说,因为不同的笔表现出来的线条也是不同的:水彩笔画出的线条颜色鲜艳,适合画衣服的花纹;油画棒画出的线条很有立体感,可以用来画背景;而彩铅画出的线条则表现得很轻淡,可以用来画人物。

每一幅画都是孩子的劳动成果,都是他们情感的表达虽然老师无法钻到孩子们的心里,但从他们的画中,老师能看出他们的想法。所以,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让孩子自由发挥,只要是“用心”画出来的作品,那一定是最棒的作品。

4、金玉良言,在评价中渗透德育

一个好的教师要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生动的教学语言,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美术作业的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德育导向作用。

案例:在人美版《橙色的画》一课中,当一位女生把完成的画放在投影仪上时,几乎全班的同学都大笑起来:“怎么她画的小兔子是橙色的”……一系列批评的言语传到我的耳朵里。这才转身看了下她的画,顿时眼前一片“光明”:她的构图、色彩、内容都表现得很好,整体效果非常优秀。于是让孩子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大家认为小橙兔很奇怪对吗?可同学们来看一看,她最主要画的是小兔子,而我们今天的要求是《橙色的画》,如果她把小兔子涂成白色,那不是不符合老师的要求吗?孩子们听了,若有所思地修改起了自己的作业。后来发现,很多孩子都把“紫葡萄”改成了“橙葡萄”,把“绿草地”改成了“橙草地”……我想孩子们又学会了绘画的一种方法。

美术教师在保持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同时,有时,只要一句赞赏的话,一个幽默的动作,就能宣泄出学生在情感上的不良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结语:德育在任何学科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教育者不可小觑德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学生感受与体验美,崇尚与实践美,成为一个有着美好人格的人。

【作者单位: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公鸡向日葵线条
两只公鸡
向日葵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