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用脑理念下教育课堂的研究

2014-10-31 20:37蒋成文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爸爸妈妈生命作业

蒋成文

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2 Bens birthday时,因为本单元围绕“Ben的生日”这一主题,从谈论生日的具体日期入手,到邀请朋友参加生日聚会,小客人来访、祝贺、送礼等情节,把有关“询问日期”、“邀请”、“征求意见”等日常交际用语、词汇和句型有机结合起来。既呈现了十分丰富的语言材料,又展示了英语国家“过生日”的文化风俗和习惯。而过生日”一直是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考虑到现在的孩子

A过惯了富裕的生活,爸爸妈妈总是给他们过生日,而他们当中很少有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B本单元F板块,要求“Now ask your friend about his or her birthday and make a birthday card for him or her.”。

C英语补充习题中又有这样的一个练习:

与其到时再做,不如把事情做在前面。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作业,“了解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亲人的生日,试着用英语进行表达,其次了解他们的喜好并为他们拟定好生日礼物”。

预习作业一布置,学生显然很感兴趣,迫不及待的在班级里讨论开了,我也有些沾沾自喜。第二天我一进课堂就感觉学生们一脸期待的望着我,那种要表达的愿望溢于言表。我显得有些得意,在得意中我跟学生交谈起来,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去询问身边的同学,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我时不时走近学生听听他们的对话,孩子们说着,笑着,似乎看见了自己的生日礼物,也似乎正在给爸爸妈妈送礼物。可是有的时候用句不恰当的说法“别高兴地太早了”。只见第一组的杜同学,第三组的宋同学,第四组的梁同学和黄同学,他们并未参加大家的活动,而是有些黯然神伤的坐在座位上,我的头脑里迅速的闪过一个念头:他们没有做预习作业,所以今天说不起来,也没得说。但是不对,梁同学和黄同学英语学得都不错,他们不会不去做预习作业的啊。在疑问中我让孩子们结束了活动,继续我的课,可是那一双双黯然神伤的双眼一直围绕在我的心头。我没有直接去问孩子们是不是没有做预习作业。会不会有其他什么原因,我想或许在班主任那我会有所收获,就这样我询问起了班主任。在班主任那我懊恼不已,刚刚还得意洋洋的预习作业,此时此刻却让我觉得有些揭孩子伤疤的感觉。

A第一组的杜同学,母亲在孩子上幼儿园时生病去世,爸爸再婚跟后妈居住,而杜同学一直跟年迈的奶奶生活。

B第三组的宋同学,爸爸常年在重庆上班,妈妈忍受不了爸爸常年不回家,离婚后再嫁。

C第四组的梁同学,爸爸妈妈离异,爸爸妈妈都不要他,法院把他判给爸爸可爸爸常年在外赌博,他就和奶奶居住。

D黄同学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广州做生意,一直没时间回来。

【反思】

一、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它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尊重生命的存在和差异,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潜能,激活生命的活力,促进生命的成长。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似乎存在着重“眼前”轻“长远”,重“共性”轻“个性”,重“服从”轻“选择”, 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等等弊端。因此叶澜教授呼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因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为理念,使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基本理念下的教学呼唤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我们从生命成长的角度,重新审视规划我们的课堂。生命课堂的提出是以关怀人和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是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为其终极目的。在生命课堂中,师生作为完整的人,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彼此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并真诚地展现着完整的自己,在互动交往过程中触动着彼此的心灵,实现着真正的教育。此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在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力量和意义;进而师生一起走向整体的发展和生命的完善。

二、课堂研究什么?

课堂生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而在课堂改善方面,教师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如何调动教师内在积极性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想我们一定得研究学生。在教师看来,最能打动他们的还是学生。但是,由于教师习惯于大班授课,习惯于以“教”为中心,所以常常忽略了对学生的研究,“面向全体学生”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谁也顾不上”。而我们一旦深入研究学生,就会对学生更加负责。当我们真正接近每一位学生时,就会进入到一种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状态。这样任同一班课的几位教师能够就某一学生的学习发展进行讨论,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以前学生的发展似乎是班主任关心的事情,现在我想我们的任课老师们都应该共同关注,协力解决。这样我们就不会再听到任课老师们说“你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而是“我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我们班可以怎么做”,精心呵护学生的生命使其健康成长。

三、教师需要注意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也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的心灵之中。”人的生命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诠释,应该说人的物质形态的生命是很顽强的,但是人的精神生命往往是很脆弱的,例如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是极为敏感的角落,需要小心呵护,一不小心可能就伤害了它。现实中扼杀学生精神生命的教育现象很普遍,学生失去了自尊、没有了自信,我们的教学准备再充分,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何谈有效教学。因此说,课堂教学必须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和“促进生命”,课堂教学的原点就是“基于生命”,从生命需要、生命健康需要、生命发展需要出发,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为了生命”、“促进生命”健康发展。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们,与同龄人相比,他们或许会多些委屈,但也可因此变得更加自强自立、有胆识、有毅力。我们是使单亲家庭中的孩子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成为他们的第二“爸爸”或“妈妈”,给他们更多的爱。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上英语课是快乐的。

【后续】

那一双双黯然神伤的双眼让我再一次重新布置了预习作业“

A了解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亲人的生日,试着用英语进行表达,其次了解他们的喜好并为他们拟定好生日礼物。

B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让爸爸妈妈在信中回复,这样爸爸妈妈就知道你在关心着他们,爱着他们。”

虽说这只是多了一句话的事,但我想孩子会明白的。同时我也通过班主任跟四位同学的家长联系了一下,让他们务必一定要给孩子回信。过了几日,几位孩子陆陆续续的告诉我:老师,我的预习作业做好了,我的爸爸妈妈给我回信了。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兴奋的笑脸,我知道这一次的预习作业布置对了。是啊!或许这一切要做在开头,那该有多好啊!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它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使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用心做教育,在友善用脑的理念下,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课堂则成为我们教师新的追求。这样每一个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就能和幸福家庭的孩子一样,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祖国的花朵,成为祖国的栋梁。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江苏】

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2 Bens birthday时,因为本单元围绕“Ben的生日”这一主题,从谈论生日的具体日期入手,到邀请朋友参加生日聚会,小客人来访、祝贺、送礼等情节,把有关“询问日期”、“邀请”、“征求意见”等日常交际用语、词汇和句型有机结合起来。既呈现了十分丰富的语言材料,又展示了英语国家“过生日”的文化风俗和习惯。而过生日”一直是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考虑到现在的孩子

A过惯了富裕的生活,爸爸妈妈总是给他们过生日,而他们当中很少有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B本单元F板块,要求“Now ask your friend about his or her birthday and make a birthday card for him or her.”。

C英语补充习题中又有这样的一个练习:

与其到时再做,不如把事情做在前面。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作业,“了解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亲人的生日,试着用英语进行表达,其次了解他们的喜好并为他们拟定好生日礼物”。

预习作业一布置,学生显然很感兴趣,迫不及待的在班级里讨论开了,我也有些沾沾自喜。第二天我一进课堂就感觉学生们一脸期待的望着我,那种要表达的愿望溢于言表。我显得有些得意,在得意中我跟学生交谈起来,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去询问身边的同学,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我时不时走近学生听听他们的对话,孩子们说着,笑着,似乎看见了自己的生日礼物,也似乎正在给爸爸妈妈送礼物。可是有的时候用句不恰当的说法“别高兴地太早了”。只见第一组的杜同学,第三组的宋同学,第四组的梁同学和黄同学,他们并未参加大家的活动,而是有些黯然神伤的坐在座位上,我的头脑里迅速的闪过一个念头:他们没有做预习作业,所以今天说不起来,也没得说。但是不对,梁同学和黄同学英语学得都不错,他们不会不去做预习作业的啊。在疑问中我让孩子们结束了活动,继续我的课,可是那一双双黯然神伤的双眼一直围绕在我的心头。我没有直接去问孩子们是不是没有做预习作业。会不会有其他什么原因,我想或许在班主任那我会有所收获,就这样我询问起了班主任。在班主任那我懊恼不已,刚刚还得意洋洋的预习作业,此时此刻却让我觉得有些揭孩子伤疤的感觉。

A第一组的杜同学,母亲在孩子上幼儿园时生病去世,爸爸再婚跟后妈居住,而杜同学一直跟年迈的奶奶生活。

B第三组的宋同学,爸爸常年在重庆上班,妈妈忍受不了爸爸常年不回家,离婚后再嫁。

C第四组的梁同学,爸爸妈妈离异,爸爸妈妈都不要他,法院把他判给爸爸可爸爸常年在外赌博,他就和奶奶居住。

D黄同学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广州做生意,一直没时间回来。

【反思】

一、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它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尊重生命的存在和差异,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潜能,激活生命的活力,促进生命的成长。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似乎存在着重“眼前”轻“长远”,重“共性”轻“个性”,重“服从”轻“选择”, 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等等弊端。因此叶澜教授呼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因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为理念,使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基本理念下的教学呼唤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我们从生命成长的角度,重新审视规划我们的课堂。生命课堂的提出是以关怀人和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是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为其终极目的。在生命课堂中,师生作为完整的人,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彼此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并真诚地展现着完整的自己,在互动交往过程中触动着彼此的心灵,实现着真正的教育。此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在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力量和意义;进而师生一起走向整体的发展和生命的完善。

二、课堂研究什么?

课堂生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而在课堂改善方面,教师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如何调动教师内在积极性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想我们一定得研究学生。在教师看来,最能打动他们的还是学生。但是,由于教师习惯于大班授课,习惯于以“教”为中心,所以常常忽略了对学生的研究,“面向全体学生”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谁也顾不上”。而我们一旦深入研究学生,就会对学生更加负责。当我们真正接近每一位学生时,就会进入到一种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状态。这样任同一班课的几位教师能够就某一学生的学习发展进行讨论,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以前学生的发展似乎是班主任关心的事情,现在我想我们的任课老师们都应该共同关注,协力解决。这样我们就不会再听到任课老师们说“你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而是“我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我们班可以怎么做”,精心呵护学生的生命使其健康成长。

三、教师需要注意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也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的心灵之中。”人的生命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诠释,应该说人的物质形态的生命是很顽强的,但是人的精神生命往往是很脆弱的,例如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是极为敏感的角落,需要小心呵护,一不小心可能就伤害了它。现实中扼杀学生精神生命的教育现象很普遍,学生失去了自尊、没有了自信,我们的教学准备再充分,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何谈有效教学。因此说,课堂教学必须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和“促进生命”,课堂教学的原点就是“基于生命”,从生命需要、生命健康需要、生命发展需要出发,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为了生命”、“促进生命”健康发展。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们,与同龄人相比,他们或许会多些委屈,但也可因此变得更加自强自立、有胆识、有毅力。我们是使单亲家庭中的孩子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成为他们的第二“爸爸”或“妈妈”,给他们更多的爱。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上英语课是快乐的。

【后续】

那一双双黯然神伤的双眼让我再一次重新布置了预习作业“

A了解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亲人的生日,试着用英语进行表达,其次了解他们的喜好并为他们拟定好生日礼物。

B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让爸爸妈妈在信中回复,这样爸爸妈妈就知道你在关心着他们,爱着他们。”

虽说这只是多了一句话的事,但我想孩子会明白的。同时我也通过班主任跟四位同学的家长联系了一下,让他们务必一定要给孩子回信。过了几日,几位孩子陆陆续续的告诉我:老师,我的预习作业做好了,我的爸爸妈妈给我回信了。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兴奋的笑脸,我知道这一次的预习作业布置对了。是啊!或许这一切要做在开头,那该有多好啊!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它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使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用心做教育,在友善用脑的理念下,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课堂则成为我们教师新的追求。这样每一个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就能和幸福家庭的孩子一样,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祖国的花朵,成为祖国的栋梁。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江苏】

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2 Bens birthday时,因为本单元围绕“Ben的生日”这一主题,从谈论生日的具体日期入手,到邀请朋友参加生日聚会,小客人来访、祝贺、送礼等情节,把有关“询问日期”、“邀请”、“征求意见”等日常交际用语、词汇和句型有机结合起来。既呈现了十分丰富的语言材料,又展示了英语国家“过生日”的文化风俗和习惯。而过生日”一直是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考虑到现在的孩子

A过惯了富裕的生活,爸爸妈妈总是给他们过生日,而他们当中很少有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B本单元F板块,要求“Now ask your friend about his or her birthday and make a birthday card for him or her.”。

C英语补充习题中又有这样的一个练习:

与其到时再做,不如把事情做在前面。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作业,“了解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亲人的生日,试着用英语进行表达,其次了解他们的喜好并为他们拟定好生日礼物”。

预习作业一布置,学生显然很感兴趣,迫不及待的在班级里讨论开了,我也有些沾沾自喜。第二天我一进课堂就感觉学生们一脸期待的望着我,那种要表达的愿望溢于言表。我显得有些得意,在得意中我跟学生交谈起来,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去询问身边的同学,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我时不时走近学生听听他们的对话,孩子们说着,笑着,似乎看见了自己的生日礼物,也似乎正在给爸爸妈妈送礼物。可是有的时候用句不恰当的说法“别高兴地太早了”。只见第一组的杜同学,第三组的宋同学,第四组的梁同学和黄同学,他们并未参加大家的活动,而是有些黯然神伤的坐在座位上,我的头脑里迅速的闪过一个念头:他们没有做预习作业,所以今天说不起来,也没得说。但是不对,梁同学和黄同学英语学得都不错,他们不会不去做预习作业的啊。在疑问中我让孩子们结束了活动,继续我的课,可是那一双双黯然神伤的双眼一直围绕在我的心头。我没有直接去问孩子们是不是没有做预习作业。会不会有其他什么原因,我想或许在班主任那我会有所收获,就这样我询问起了班主任。在班主任那我懊恼不已,刚刚还得意洋洋的预习作业,此时此刻却让我觉得有些揭孩子伤疤的感觉。

A第一组的杜同学,母亲在孩子上幼儿园时生病去世,爸爸再婚跟后妈居住,而杜同学一直跟年迈的奶奶生活。

B第三组的宋同学,爸爸常年在重庆上班,妈妈忍受不了爸爸常年不回家,离婚后再嫁。

C第四组的梁同学,爸爸妈妈离异,爸爸妈妈都不要他,法院把他判给爸爸可爸爸常年在外赌博,他就和奶奶居住。

D黄同学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广州做生意,一直没时间回来。

【反思】

一、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它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尊重生命的存在和差异,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潜能,激活生命的活力,促进生命的成长。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似乎存在着重“眼前”轻“长远”,重“共性”轻“个性”,重“服从”轻“选择”, 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等等弊端。因此叶澜教授呼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因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为理念,使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基本理念下的教学呼唤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我们从生命成长的角度,重新审视规划我们的课堂。生命课堂的提出是以关怀人和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是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为其终极目的。在生命课堂中,师生作为完整的人,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彼此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并真诚地展现着完整的自己,在互动交往过程中触动着彼此的心灵,实现着真正的教育。此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在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力量和意义;进而师生一起走向整体的发展和生命的完善。

二、课堂研究什么?

课堂生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而在课堂改善方面,教师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如何调动教师内在积极性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想我们一定得研究学生。在教师看来,最能打动他们的还是学生。但是,由于教师习惯于大班授课,习惯于以“教”为中心,所以常常忽略了对学生的研究,“面向全体学生”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谁也顾不上”。而我们一旦深入研究学生,就会对学生更加负责。当我们真正接近每一位学生时,就会进入到一种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状态。这样任同一班课的几位教师能够就某一学生的学习发展进行讨论,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以前学生的发展似乎是班主任关心的事情,现在我想我们的任课老师们都应该共同关注,协力解决。这样我们就不会再听到任课老师们说“你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而是“我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我们班可以怎么做”,精心呵护学生的生命使其健康成长。

三、教师需要注意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也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的心灵之中。”人的生命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诠释,应该说人的物质形态的生命是很顽强的,但是人的精神生命往往是很脆弱的,例如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是极为敏感的角落,需要小心呵护,一不小心可能就伤害了它。现实中扼杀学生精神生命的教育现象很普遍,学生失去了自尊、没有了自信,我们的教学准备再充分,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何谈有效教学。因此说,课堂教学必须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和“促进生命”,课堂教学的原点就是“基于生命”,从生命需要、生命健康需要、生命发展需要出发,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为了生命”、“促进生命”健康发展。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们,与同龄人相比,他们或许会多些委屈,但也可因此变得更加自强自立、有胆识、有毅力。我们是使单亲家庭中的孩子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成为他们的第二“爸爸”或“妈妈”,给他们更多的爱。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上英语课是快乐的。

【后续】

那一双双黯然神伤的双眼让我再一次重新布置了预习作业“

A了解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亲人的生日,试着用英语进行表达,其次了解他们的喜好并为他们拟定好生日礼物。

B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让爸爸妈妈在信中回复,这样爸爸妈妈就知道你在关心着他们,爱着他们。”

虽说这只是多了一句话的事,但我想孩子会明白的。同时我也通过班主任跟四位同学的家长联系了一下,让他们务必一定要给孩子回信。过了几日,几位孩子陆陆续续的告诉我:老师,我的预习作业做好了,我的爸爸妈妈给我回信了。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兴奋的笑脸,我知道这一次的预习作业布置对了。是啊!或许这一切要做在开头,那该有多好啊!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它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使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用心做教育,在友善用脑的理念下,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课堂则成为我们教师新的追求。这样每一个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就能和幸福家庭的孩子一样,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祖国的花朵,成为祖国的栋梁。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爸爸妈妈生命作业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我的爸爸妈妈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