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

2014-10-31 05:19李燕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导学重难点学案

李燕

“学案导学”顾名思义就是包括学案和导学两部分,“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使用学案导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复习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的过程。实施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步:

1、利用学案,明确目标

在学案的设计上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新教育理念。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有“人”。学案设计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方法等,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分散教学重难点,设计具有层次性、梯度性的预习问题,配以基础性的预习练习,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掌握基础知识。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有点难度的提升题,满足中优生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出示学案,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首先要把设计好的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根据学法指导,主动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查阅教材工具书,思考重点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自学、查阅、交流等发现问题,确定疑点,在预习笔记中记录下来。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3、预习检测,寻求疑难

课前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设计预习检测题,了解和掌握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为课堂小组讨论奠定基础,预习检测题的设计方法有两种:

(1)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为每小组设计相同难度的基础性题型,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有学习能力较好的中、上学生选择完成),要求题型多样化,以纸条或小黑板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完成,然后组间交流检查,这样可以了解和掌握不同组内学生预习情况和有待解决的疑难问题。

(2)教师为学习小组设计不同难度的题型,为每组1、2号学生设计信息分析类题、3、4号学生设计理解类题、5、6号学生设计了解类题,设计难易梯度不同的题型,分别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4、信息反馈,组织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检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做到课前预设),结合日常教学经验,设计出有利于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易错点的相应变式课堂训练题(教师预设,课前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采用小组交流学习程序来思考、交流、讨论完成。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等待、休息,也不能做其他的事情,而应该深人到各组,及时了解各组讨论的进度、焦点、效果,及时点拨,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讨论完成之后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5、学生讲解,点拨到位

教师结合小组讨论情况,给出本节课的评价方式,为每个小组分配课堂训练题的讲解任务,小组结合本组成员的讨论表现,将任务分配到具体成员。按照训练题的设计顺序,依次讲解,讲解不到位时,可有本组或其他组成员补充归纳总结出该训练题的命题意图,即考查的知识点、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步骤、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其他解法,结论及结论的推广。老师不是无事可做,而是更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捕捉对教学有用的信息,细心收集一些错误思路,特别是一些有代表性而学生自己又不知道错在哪里的错误思路,暴露问题所在,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点评。

6、能力提高,加深理解

本环节,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1-2道题型,让学生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交流讨论完成,使得中上等学生能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能力,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7、课堂小结,形成网络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发展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小结,可采取 “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具体方法有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等。使学生能总结出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如何学、以及学到了哪些基本技能。

8、课后反思,记录得失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 课后反思追求“短、平、快”, 上完一节课,静心沉思,引导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创新,教法上有何新招、有哪些得失,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以后教学的开展积累更多的实践材料,每天实践一点、反思一点、进步一点。只要养成反思的习惯,每一节课都能认真反思,及时修正,从反思中感悟,在实践中求真,我们就能真正成长为反思型、学习型教师。

【作者单位:玉门市小金湾民族学校 甘肃】

猜你喜欢
导学重难点学案
乡愁导学案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