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让课堂“活”起来

2014-10-31 05:28张卫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品德创设教材

张卫娟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没有生命,没有情感,但它来源于生活,表现的是生活,也为生活服务,因此,字里行间往往传递着生活的气息,渗透着生活的情感。

缘于以上思考,笔者认识到教师要通过间接指导,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在“做中学”,在实践中认识感知。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以“调查”“观察”“实验”“游戏”等多种方式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发现,由近及远地、由具体到抽象地参与社会、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学会做人。因此我们品德学科的老师更应该不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品德课堂更为生动有效。

那么如何才能使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趣味化的活动激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善于思考,勇于探究。学生若总是勇于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见解,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因此,我力求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趣味活动,不拘一格的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广阔天地。

例如本案例教学伊始,我设计了“回味最难忘童歌”的活动,用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儿歌《好妈妈》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这首儿歌是孩子们幼儿园中学过的,既简单又有意义,放在课堂开始,除了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外,又能带着孩子们进入新课的学习。同学们一边拍手一边轻声歌唱,慢慢地声音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响亮,可见他们已进入我创设的情境之中。接来下的学习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除了歌曲,我们还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趣味问答、比赛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为他们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刺激,使之进入特定的氛围之中,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

二、生活化的活动强体验

要实现学生道德品质有效发展,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尽管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但教材毕竟是相对静止的和有一定局限的,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和动态进行的,因此,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活动的生活化。

上述案例中,我设计了“寻找最辛劳家长”活动,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家庭成员每日劳动,评选“我家最辛劳家长”,小组交流时,评选“小组最辛劳家长”,全班交流时,评出“我班最辛劳家长”,由孩子回家为家长颁发奖状,由于活动接近学生生活,平时接触最多的是家长,观察到最多的劳动者也是家长,因此通过活动,学生深有感触,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家长是多么辛苦啊,激发了孩子为家庭分担的愿望。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用课内模拟生活,课外直面生活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增强参与社会的能力,使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得灵活,学得扎实。

三、自主性的活动促品行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注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素质的不同发展方向,设计中力求实现对个体学习者的指导作用,这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的体现。这与传统教学中以学生平均水平作为起点和终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更符合新课程教学的宗旨,也是符合《品德与社会》教学培养的目标的。如何在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呢?这还得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当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被完全激发之后,如果任由他们活动而不加指点,那很可能就会出现一窝蜂的现象:大家没有目的,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只是说啊,笑啊,闹啊;看起来是自主了,活动了,可是完全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活动毫无效果。但如果完全由老师包办代替,又脱离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方法的点拨与指导。

本案例中“采取最可爱行动”是本课的拓展延伸,把课内的学习延伸到家庭,但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自己的特色,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自己的特点,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把这次活动开展好呢?我采用了分组交流的方式,确定了一日家长活动的内容,包括家务、开销、娱乐等项目,指导学生自主制定计划,设计好表格,认真完成。最后通过自作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做总结,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基本的道德意识;活动,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具备初步的社会生活能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创设活动机会,探索活动规律,培养活动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架起通向学生成功彼岸的桥梁。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品德创设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