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理解、信任

2014-10-31 05:30朱苇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粉笔语气小孩子

朱苇仙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意思是说:大家都觉得小孩子很小,哪里知道小孩子人是小但是心不小。你如果小看小孩子,那就是比小孩子还要小。这首儿歌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尊重小孩,信任小孩,理解小孩。

一、尊重孩子,搭建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1、平等交流,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老师不要总是站着,居高临下的跟孩子说话,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小,拉大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老师和孩子谈话时,坐下来与孩子平行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如:下班学期的开始几天,我找了几位上半学期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谈话,我搬来一个凳子让孩子和我一样坐着,然后开始和她谈话,又经过了半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这几位同学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进步。

2、换种语气,让孩子受到鼓励。“不要玩了,快去做作业。”“快点扫地,马上要上课了。”“再不排好队,就别去上体育课了。”这样的语气似乎已经成为我们说话的习惯,但你是否想到这样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如果我们换种说话语气,“你是怎么安排做作业也与玩游戏的时间的?”“快要上课了,加把劲。”“你看某某同学站的多好,我们能不能向他学习?”我想这样的语气肯定比命令式的语气更加有效果,而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也很好的证实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3、耐心倾听,让孩子把话说完。作为教学者,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把话说完,因为孩子在小学发展阶段由于表达能力较差,常常会把话说得很没有逻辑,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但是如果你没听完他们的话就果断的打断,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我常常会想到我所犯的错误:办完黑板报,顺手把那一把彩色粉笔放在桌上,仅一节课时间,当我再次看到它们时,一多半已粉身为小粉笔头了,班长说是陈宇辰干的,他看着我:“是班长叫我……”。“又是他!他干这种坏事不是第一次了,今天得好好批评他了。”一番道理过后,他似乎并不服气,眼里含着泪,还想说些什么。我只好按下自己的怒火,俯下身来问她:“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吗?”他抬头望着我,反而不说一句话,在我再三逼迫下,他终于小声说:“是班长叫我把这个收拾好的,但是我不小心打翻了,但我不是故意的。”是啊!他只是要帮忙收拾好粉笔,只不过是一个无心之过,我为什么就不能听他把话说完呢?看着他的背影我不禁为自己的急燥内疚起来,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也许不是真相,在发现问题后还是该耐下心来多问几个为什么,耐心听听孩子怎么说,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那样老师会发现孩子竟是那样可爱,很多事根本就气不起来。

二、信任孩子,创造展示魅力的舞台

“如果爱孩子就赞赏他,因为孩子心中的迷惘与苦闷,需要您的倾听、安抚与点拨;如果爱孩子,就信任他,因为他需要自由成长的空间,哪怕是跌倒受伤,那也是他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现在“不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家长中很是流行,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他们上各种辅导班,学各种知识,孩子也因此苦不堪言。我认为这种做法也是不信任孩子的表现。每个孩子都有他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每个年龄段都有其主要发展的任务。就比如:刚出生的婴儿喜欢咬手指,许多妈妈怕孩子把手指咬破而给孩子戴上手套,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孩子咬手指是有助于孩子感觉系统的发育,当孩子咬到手指,当感觉到疼之后,他自然会不咬手指了。而孩子在上学前把上一年级的知识都学会了,他就会觉得这很简单,我全都会了,接着他就会出现上课不听、作业不做等现象,或许刚开始他能跟的上其他孩子,但是时间一长,他不听课的习惯也养成了,他就会跟不上其他孩子,那家长这种“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做法就成了拔苗助长的行为。反而言之,你就为什么不能相信孩子?相信孩子即使没有先学习也不会学的比其他孩子差。所以,多给孩子一点信任,孩子会成长的更快乐、更健康。

三、理解孩子,聆听孩子心里的声音

1、要理解孩子,必须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一般来说,孩子会有哪些需求呢?爱的需求、被聆听被了解的需求、独立自主的需求、成就的需求、娱乐的需求。 就拿孩子耍脾气来说,从心理学角度看,它表示孩子需要被倾听,也可能是孩子要把内心压抑不住的情绪宣泄掉。 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陪在孩子身边,静静地陪着,让孩子发泄,并用行动告诉孩子,我很爱你。

2、要理解孩子,必须学会换位思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能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比如,一个孩子写错了“散”字,第一次拿过来,“散错了自己再去改。”第二次拿过来,“你上课到底有没有听啊?自己去翻书。”第三次拿过来“你怎么那么笨啊,反文旁横撇是两笔,不能连在一起。”第四次终于对了。作为老师你会觉得这门简单的一个字,为什么他会改了几遍才能改正,觉得他很笨,但是要知道他不是老师,他是孩子,孩子有孩子的特点,你不站在他的立场上,你怎么会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可能他也一直在想到底哪里错了,孩子的思维有局限性,他就是想不出这个字哪里错了也也很正常,你却不耐心的骂他笨,他的心里会有多难受,你能感受的到吗?反而言之,那你为什么不在第一次交上来的时候就明确的告诉他错在哪里呢?所以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替孩子想想,有时候孩子也不愿意这样做的。

3、要理解孩子,必须主动体会孩子的感受。我曾在一本上看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妈妈在一家店里愉快的挑选着衣服,而他的孩子则在一边哭着闹着,妈妈就觉得孩子让他很烦心,感到孩子很不懂事,但是当他弯下身子去抱起孩子的时候,她终于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因为孩子看到的只有大人的脚。同样,老师总弄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总喜欢趴在地上,地上那么脏有什么好玩的,但是如果你蹲下身子,近距离去看看,说不定你能看到地上有蚂蚁在搬家,有毛毛虫在爬行,而觉得趴在地上看这些很有乐趣,所以主动去体会孩子的感受,你也会觉得孩子的世界很美妙。

让我们教师用尊重、信任和理解来浇灌犹如花朵一般的孩子们,相信这些花朵一定会盛开的更加娇美。

【作者单位: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粉笔语气小孩子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在梦里,我们都是小孩子
注意说话的语气
粉笔怎么来的
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
我们的“粉笔头”
粉笔
开心图片汇
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