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三生社团”,触摸快乐生活

2014-10-31 05:30赵建英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社团家长生活

赵建英

幸福人生需要从小奠定怎样的基础?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要从孩提起就得渐渐拥有热爱生命的情怀,掌握健康生存的本领,学会快乐生活的方式。基于这一生本的思考,我们确立了“三生”教育理念,即“热爱生命,健康生存,快乐生活——让教育使人‘三生有幸”。”在这一教育理念引领下,我们推出了“三生社团”这一实践活动项目,意在带领孩子在社团这一平台中触摸生活,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在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合作。

一、基于学生需求的项目构想

因为项目的定位是基于生本,所以项目构想就基于以下三问:

1.现在的孩子缺少什么?

孩子缺的是适应社会的能力。这需要我们把项目的教育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能适合现代经济社会的基本生活能力,转变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人的社会化,比如促进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与品质。

2.现在的孩子想干什么?

孩子最想玩,最好能依着自己的爱好玩。这提醒我们把项目的活动形式设定为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传授为辅,以课堂为基地,社团为载体,让老师带着孩子有意义、有发展性地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有选择、有成就感地玩。

3.现在的孩子能干什么?

多数孩子能在可触及的生活领域中发现问题,在参与实践体验中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把项目实施的内容设定为在学生熟悉的“衣、食、住、行、环保、感恩”六个领域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获得亲身实践与体验的经验。在具体活动内容的设计中我们绝不拔苗助长,教学得会的,做能做得好的。

二、追求高效实施的推进策略

怎样高效实施“三生社团”建设?我认为应该是做好以下四个“有”:有合理规划的社团体系,有多元合作的指导团队,有相辅相成的指导方式,有科学有效的过程管理。

1.开设“校级、年级、班级”多级别社团超市

为了解决普及与提高的矛盾,我们开设“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并行的社团超市。鼓励有特长发展需求的学生参加“校级精品社团”,同时开设年级和班级生活社团满足其它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需求。这学期我们分“热爱生命、健康生存、快乐生活”三大主题,从“衣”、“食”、“住”、“行”、“感恩”、“环保”六个系列,构筑成一个动态、渐进的生活课程体系。“校级精品社团”重在“扬特”,即对有特长发展需求的学生进行专项指导。“生活社团”重在普及,即引领广大学生基于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交往需求,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年级生活社团是同一年级每个班级,在年段协同指导团队的引领下开展同一系列的活动,班级生活社团是同一年级各个班级在一个大主题下选择一个小主题,由一个指导老师引领开展系列活动。三个级别的社团超市满足了学生实践的需求。

2.组建“领导、教师、家长”多合力指导团队

为确保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好社团实践活动。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实践的需求,将校内外所有可利用的教育力量组成一个有四个指导层面组成的,全员合力的指导团队。并对团队成员进行科学分工,明确职责,要求成员间能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整体协同推进方案实施。具体团队构成见(表一)。

3.采用“走班、轮训、专训” 多形态指导方式

为在社团创建中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师资,我们采用“走班、轮训、专训”三管齐下的指导方式。

(1)走班式

走班式强调教师的专长发挥,教师把最擅长的一课在同一年段每个班中授课教学引领,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指导效益,同一年段中多个教师通过合作与交流,形成指导团队,使学生获得全面高效的指导。

(2)轮训式

轮训式是对某些广大学生都喜欢,但授课场所和指导老师稀缺的课程内容而定制的。便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校某些稀缺的场地资源和教师资源。如我们要求“五年级学生能学会基本的烘焙技巧,六年级学生学会基本的烹饪技巧”,但受场地和师资限制,不管是烘焙班还是烹饪班,每周都只能允许一个班学生接受培训(因为我们的综合实践课都集中周三下午进行),这样轮训,使每个班在一学期内都能拥有一至两次的机会参加烘焙和烹饪的实践活动。而一个具有这样的特殊教学技能的教师就能引领一个年段甚至一个学校的孩子,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最大范围地满足孩子们的参与兴趣。使优质师资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3)专训式

专训式就是常规的一个老师带一个社团的指导方式。我们的校级精品社团往往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指导。

三管齐下的社团活动指导方式,保证了学校师资的效益最大,也保障了社团活动的质量。

4.实行“老师、学生、家长”多层面管理跟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的管理跟进。

(1)教师层面

为确保每一位指导教师都能在社团实践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指导,我们在教师层面关注了以下三个过程管理点:

一是年级计划制定点。我们先找年段长逐个商讨本年级的社团活动主题,再召集全体年段长共同协商每个年级主题间的合作点和有可能产生的冲突点,然后再由年段长负责指定年级活动计划。这个点上的管理跟进,便于我们对课程的整体规划。

二是指导方案设计点。按年级活动计划,年级组指导老师需选定一个适合自己指导的活动,设计好活动指导方案。在方案设计前我们分年级召集指导老师座谈,用“三问”(你怎样让学生喜欢上你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做些什么?活动后让学生交什么成果?)引导老师设计出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又符合学生兴趣的指导方案。

三是协同指导实施点。教师协同指导时我们采用走班式和轮训式两种方式交替进行。以走班式为例,我们首先要求每个走班老师对自己指导的活动方案能一课一修改,也就是每指导一个班级完善一次方案,学期末组织优秀活动方案、优秀活动案例、优秀录像课评比。教导处每周进行课堂常规检查,并列入绩效考核。

(2)学生层面

一是选社团时的管理。由于“年级生活社团”和“校级精品社团”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在选择社团时需引导好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作出决定。

二是实践时的管理。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自拟目标,体现价值,我们要求他们在每天的德育作业栏中记录“日行一善”的实践作业情况,以实践小组为单位记录《实践成长日志》,以此促进学生深度体验,自觉反思。

三是评价时的管理。我们把生活课程推进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美德少年的评比挂勾,比如在二年级环保社团中,成绩突出的可推荐为“勤俭节约星”。对于优秀的实践成果,我们还以百团博览馆收藏的形式进行肯定性评价。

(3)家长层面

在家长层面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过程跟进:首先是每天的“日行一善”作业评价,我们在《家校联系本》上设有这个作业评价板块,要求家长每天都要做好孩子实践活动的记录和评价;其次特色活动协同指导,比如“一年级的自理能力大比拼”,我们请每班五名家长当评委,再如五年级“厨艺大师班PK”,我们请每班五名家长当指导,像这样的每一次社团成果展示,都会请家长带着任务出席活动。最后我们还组建各个系列的家长联盟团队,将每个年级的的优秀家长力量凝聚起来,组成一个校外联盟指导团队,学期初请他们分享自己的指导优势和资源,实践中请他们轮流担当校外指导,期末通过家长论坛的形式分享指导心得。

三个层面的过程跟进,把实践活动落到了实处,让“三生社团”项目在校内外得以稳步推进。

三、在乎“人人成功”的实施效果

“三生社团”项目的实施愿景是“人人成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实践活动中找到最好的自己,获得成功的感受。”实践证明,在“衣、食、住、行、环保、感恩”六大系列内容的三生社团“超市”里,每一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地乐在其中,他们自主合作,实践探索,习得技能,掌握本领。如一年级年段在以“我自理,我快乐”为宗旨的“衣”系列生活社团中开展了学系红领巾、小小书包我会整理、给袜子洗洗脸、漂亮衣服我来搭等八个主题活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劳动本领,体验了劳动的乐趣,还感受了父母的辛苦。再如五年级“食”系列的生活社团也是成果累累,孩子们自己办起了美食博览会,个个都成了小小美食家。每个孩子既是食品制作的实践者,又是美食分享的评论家。在各年级三生社团成果展示活动中,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比的幸福和快乐。生活社团俨然成了孩子们快乐体验的乐园。孩子玩转社团,触摸生活的同时,每天进步一点点,渐渐养成了许多生活自理习惯。

我们的“三生社团”也让很多特殊的孩子赢得了教育的尊严,找到学习的动力,逐渐成为校园中的“小明星”。小李是五年级一名学困生,各门学科成绩加起来还不到100分。在“三生社团”这个项目中,这个学生充分享受了她的自主选择权,加入了学校“小羊村社团”,与其他几名社员一起负责三只小羊的“起居生活”,她在羊村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让多数师生佩服。而她在这个社团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更令我们欣慰:有一天她跑过来问我:“赵老师,你知道小羊喜欢吃红色的叶子还是绿色的叶子?”我迟疑了一会儿,她忙接着说:“不知道吧,我告诉你,它喜欢吃这种红色的叶子!”看着这孩子闪亮的眼睛,我怎能不为她感到欣慰。像小李这样的社团明星在校园中有很多,这些孩子的改变说明我们社团活动能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只要上路,总会遇到庆典”。当看到“人人成功”的实施愿景成为实景,我们找到了开发和探索“三生社团”项目的成就感,也找到继续推进这一项目的价值。都说“生本”决定“校本”,只要我们心目中坚持着“孩子最大”,那么“三生社团”必将成为真正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特色校本项目。

【作者单位:绍兴市越城区柯灵小学 浙江】

(2)学生层面

一是选社团时的管理。由于“年级生活社团”和“校级精品社团”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在选择社团时需引导好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作出决定。

二是实践时的管理。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自拟目标,体现价值,我们要求他们在每天的德育作业栏中记录“日行一善”的实践作业情况,以实践小组为单位记录《实践成长日志》,以此促进学生深度体验,自觉反思。

三是评价时的管理。我们把生活课程推进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美德少年的评比挂勾,比如在二年级环保社团中,成绩突出的可推荐为“勤俭节约星”。对于优秀的实践成果,我们还以百团博览馆收藏的形式进行肯定性评价。

(3)家长层面

在家长层面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过程跟进:首先是每天的“日行一善”作业评价,我们在《家校联系本》上设有这个作业评价板块,要求家长每天都要做好孩子实践活动的记录和评价;其次特色活动协同指导,比如“一年级的自理能力大比拼”,我们请每班五名家长当评委,再如五年级“厨艺大师班PK”,我们请每班五名家长当指导,像这样的每一次社团成果展示,都会请家长带着任务出席活动。最后我们还组建各个系列的家长联盟团队,将每个年级的的优秀家长力量凝聚起来,组成一个校外联盟指导团队,学期初请他们分享自己的指导优势和资源,实践中请他们轮流担当校外指导,期末通过家长论坛的形式分享指导心得。

三个层面的过程跟进,把实践活动落到了实处,让“三生社团”项目在校内外得以稳步推进。

三、在乎“人人成功”的实施效果

“三生社团”项目的实施愿景是“人人成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实践活动中找到最好的自己,获得成功的感受。”实践证明,在“衣、食、住、行、环保、感恩”六大系列内容的三生社团“超市”里,每一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地乐在其中,他们自主合作,实践探索,习得技能,掌握本领。如一年级年段在以“我自理,我快乐”为宗旨的“衣”系列生活社团中开展了学系红领巾、小小书包我会整理、给袜子洗洗脸、漂亮衣服我来搭等八个主题活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劳动本领,体验了劳动的乐趣,还感受了父母的辛苦。再如五年级“食”系列的生活社团也是成果累累,孩子们自己办起了美食博览会,个个都成了小小美食家。每个孩子既是食品制作的实践者,又是美食分享的评论家。在各年级三生社团成果展示活动中,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比的幸福和快乐。生活社团俨然成了孩子们快乐体验的乐园。孩子玩转社团,触摸生活的同时,每天进步一点点,渐渐养成了许多生活自理习惯。

我们的“三生社团”也让很多特殊的孩子赢得了教育的尊严,找到学习的动力,逐渐成为校园中的“小明星”。小李是五年级一名学困生,各门学科成绩加起来还不到100分。在“三生社团”这个项目中,这个学生充分享受了她的自主选择权,加入了学校“小羊村社团”,与其他几名社员一起负责三只小羊的“起居生活”,她在羊村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让多数师生佩服。而她在这个社团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更令我们欣慰:有一天她跑过来问我:“赵老师,你知道小羊喜欢吃红色的叶子还是绿色的叶子?”我迟疑了一会儿,她忙接着说:“不知道吧,我告诉你,它喜欢吃这种红色的叶子!”看着这孩子闪亮的眼睛,我怎能不为她感到欣慰。像小李这样的社团明星在校园中有很多,这些孩子的改变说明我们社团活动能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只要上路,总会遇到庆典”。当看到“人人成功”的实施愿景成为实景,我们找到了开发和探索“三生社团”项目的成就感,也找到继续推进这一项目的价值。都说“生本”决定“校本”,只要我们心目中坚持着“孩子最大”,那么“三生社团”必将成为真正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特色校本项目。

【作者单位:绍兴市越城区柯灵小学 浙江】

(2)学生层面

一是选社团时的管理。由于“年级生活社团”和“校级精品社团”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在选择社团时需引导好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作出决定。

二是实践时的管理。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自拟目标,体现价值,我们要求他们在每天的德育作业栏中记录“日行一善”的实践作业情况,以实践小组为单位记录《实践成长日志》,以此促进学生深度体验,自觉反思。

三是评价时的管理。我们把生活课程推进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美德少年的评比挂勾,比如在二年级环保社团中,成绩突出的可推荐为“勤俭节约星”。对于优秀的实践成果,我们还以百团博览馆收藏的形式进行肯定性评价。

(3)家长层面

在家长层面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过程跟进:首先是每天的“日行一善”作业评价,我们在《家校联系本》上设有这个作业评价板块,要求家长每天都要做好孩子实践活动的记录和评价;其次特色活动协同指导,比如“一年级的自理能力大比拼”,我们请每班五名家长当评委,再如五年级“厨艺大师班PK”,我们请每班五名家长当指导,像这样的每一次社团成果展示,都会请家长带着任务出席活动。最后我们还组建各个系列的家长联盟团队,将每个年级的的优秀家长力量凝聚起来,组成一个校外联盟指导团队,学期初请他们分享自己的指导优势和资源,实践中请他们轮流担当校外指导,期末通过家长论坛的形式分享指导心得。

三个层面的过程跟进,把实践活动落到了实处,让“三生社团”项目在校内外得以稳步推进。

三、在乎“人人成功”的实施效果

“三生社团”项目的实施愿景是“人人成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实践活动中找到最好的自己,获得成功的感受。”实践证明,在“衣、食、住、行、环保、感恩”六大系列内容的三生社团“超市”里,每一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地乐在其中,他们自主合作,实践探索,习得技能,掌握本领。如一年级年段在以“我自理,我快乐”为宗旨的“衣”系列生活社团中开展了学系红领巾、小小书包我会整理、给袜子洗洗脸、漂亮衣服我来搭等八个主题活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劳动本领,体验了劳动的乐趣,还感受了父母的辛苦。再如五年级“食”系列的生活社团也是成果累累,孩子们自己办起了美食博览会,个个都成了小小美食家。每个孩子既是食品制作的实践者,又是美食分享的评论家。在各年级三生社团成果展示活动中,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比的幸福和快乐。生活社团俨然成了孩子们快乐体验的乐园。孩子玩转社团,触摸生活的同时,每天进步一点点,渐渐养成了许多生活自理习惯。

我们的“三生社团”也让很多特殊的孩子赢得了教育的尊严,找到学习的动力,逐渐成为校园中的“小明星”。小李是五年级一名学困生,各门学科成绩加起来还不到100分。在“三生社团”这个项目中,这个学生充分享受了她的自主选择权,加入了学校“小羊村社团”,与其他几名社员一起负责三只小羊的“起居生活”,她在羊村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让多数师生佩服。而她在这个社团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更令我们欣慰:有一天她跑过来问我:“赵老师,你知道小羊喜欢吃红色的叶子还是绿色的叶子?”我迟疑了一会儿,她忙接着说:“不知道吧,我告诉你,它喜欢吃这种红色的叶子!”看着这孩子闪亮的眼睛,我怎能不为她感到欣慰。像小李这样的社团明星在校园中有很多,这些孩子的改变说明我们社团活动能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只要上路,总会遇到庆典”。当看到“人人成功”的实施愿景成为实景,我们找到了开发和探索“三生社团”项目的成就感,也找到继续推进这一项目的价值。都说“生本”决定“校本”,只要我们心目中坚持着“孩子最大”,那么“三生社团”必将成为真正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特色校本项目。

【作者单位:绍兴市越城区柯灵小学 浙江】

猜你喜欢
社团家长生活
缤纷社团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家长请吃药Ⅱ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