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实施奖励促进幼儿发展

2014-10-31 05:36宋丹君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奖品小朋友精神

宋丹君

奖励,顾名思义,就是奖赏、鼓励,它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奖励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孩子心理层次的需要。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外界的鼓励。适当的表扬奖励可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尤其是对那些内向、孤僻的幼儿,其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老师经常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奖励孩子,但奖励又是双刃剑,使用不当往往会产生相反的作用。那么如何恰如其分地使用奖励,更好地让孩子得到发展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归纳出以下几点看法与大家分享:

一、变换奖励的形式,做到灵活有针对性

奖励的形式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一般来说,单单精神奖励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往往作用不大,而一味的无限制的物质奖励更不会对孩子产生积极作用,反而会害了孩子,最好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寓精神教育于物质奖励之中,在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千万别忘了精神教育,老师家长亦如此。

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我们的奖励形式不能是单一的,每次都是用小贴纸,孩子会失去对它的兴趣。在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奖励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消费性的奖品(如糖果、饼干等)、活动性奖品(如看漫画、娱乐活动等)、操作性奖品(如整理玩具、值日等)、拥有性奖品(如坐会儿大人的椅子、玩最爱的玩具等);社会性奖品(如口头表扬、身体接触等)、印章代币性奖品,(如小红旗、红五星、小红花等)等等,以免幼儿对表扬奖励感到厌腻,进而减弱表扬奖励的教育功能。同时,使用物质奖励的同时,老师常常伴随着语言的鼓励,如:“XX小朋友今天做得真棒!”,也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有时候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的促进作用更加持久深刻。

奖励的形式虽然多样,但每个幼儿的个性也是不同的,所以奖励形式的变换使用也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和事件的具体性而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才能够起到更好的促进强化作用。

二、把握奖励的时机,做到及时有效

奖励要注重实效,要在最关键、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内进行,这样奖励的效果才会显著,通过实践,我觉得奖励必须及时,同时一般要放在事后。日常工作中,有些老师,包括我自己在内,常常会犯类似的错误:为了让孩子们遵守常规,不违反纪律,老师经常会在课前告诫孩子们:“上课乖的小朋友,老师待会儿会给他们贴爱心”“画画认真的小朋友能得到老师的奖励”诸如此类的承诺,其实是一种变相交易,使奖励变成了目的,而不是教育的手段。孩子做了好事,在活动中表现优秀,就及时给孩子奖励,给予肯定和赞扬,可以起到强化良好行为的目的。但如果是事先对孩子承诺,做了好事给予什么奖励,这时的奖励实际上变成了一个刺激物,是刺激小朋友去做好事的替代品,从而会使孩子为了追求奖励而去学习,时间长了,当他们对同样的刺激物失去了兴趣,那你就得用更好或者更高级的刺激物来代替。这样显然不能让孩子真正在思想上养成好习惯的动力。我们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三、注意奖励的方法和力度

不用奖励固然不好,但滥用奖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不利,因此奖励要求把握一个度。

另外,孩子做出值得表扬奖励的事情,才能给予奖励表扬,这样才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但是,有的成人在孩子每做对一件他们所应该做的事,每回答对他所应该回答出的问题时,都要抛出如“真乖”、“ 真好”、“真聪明”、“真棒”等等之类的赞赏的话和报之以喜悦的脸色,这会使表扬奖励失去原功效。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会引起重视和珍惜,没有作多少努力便能得到的表扬奖励也只能是廉价的。这样的表扬奖励越多,孩子便越会对它无动于衷、麻木不仁,更谈不上珍惜,也不会有什么荣誉感,有时还会产生不表扬奖励就不去做的错误意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无节制的表扬奖励,往往是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的温床。

四、注重奖励的全面性

我这里说的“全面”,主要有两层含义:1、面向全体幼儿,因人施奖2、奖励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从第一点来说,表扬奖励代表着老师对幼儿的关注和肯定,同时也代表着老师对幼儿的期望,所以我觉得奖励一定要遵循面向全体的原则,如果一个幼儿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奖励,他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甚至自我感觉良好;相反,如果一幼儿很少或从来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奖励,他就可能产生自卑或微不足道等负面感觉,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于孩子的个性化,我们应该因人施奖,努力让每个幼儿都有受到表扬和奖励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胆小和没有信心或刚刚遭受挫折的幼儿,更加应该放大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而一些自尊稳定,有骄躁表现的幼儿,过多的奖励反而有害,因为过多的表扬往往容易使他们造成错觉,滋长骄傲自满情绪绪,只爱听赞扬话,不愿听反面意见,长此下去,就会影响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从第二点来谈,我们不能一味地注重孩子的学习和成绩,当孩子在生活上(能自己穿衣穿鞋、吃饭不挑食等)、在品行上(懂礼貌、讲卫生、爱锻炼、乐于助人等)有良好表现时,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健全、更快乐。

五、奖励要注意家园一致

这是我感受比较深的一个方面,家园一致对幼儿的教育具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奖励同样也需要家园一致。有时,对孩子的一些积极行为,老师常会使用一些精神奖励的方法,而有些家长会对此不屑一顾。他们可能认为对孩子的奖励要让孩子看得见,比如在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奖励之后给孩子一些物质的奖赏,如小红花、爱心贴纸等。常常有家长当着孩子的面问老师:“怎么我们家孩子今天没有贴到爱心?”虽然他们只是想知道孩子不乖在哪里,但是我们不提倡,原因是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会削弱老师对孩子的激励作用,让孩子认为只有拿到爱心才乖,没有拿到就说明什么好的行为都没有用了。建议家长在看到孩子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之后也用多种方法去强化孩子的好行为,好习惯,而不是单纯给予物质奖赏。有时老师的表扬或者奖励已经可以起到作用了,那就不用再去重复,而是应该给孩子提出更高的希望和要求。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奖品小朋友精神
Thinking思考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折磨人的奖品
找茬儿
获奖名单看过来,奖品发放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