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开放式提问

2014-10-31 05:42陆华英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金鱼物体小朋友

陆华英

在教学活动中,同样的情境下提出不同的问题,幼儿探究的主动性深度和广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技术之一,它能激励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提问有两种,一种是封闭式的、单一性的提问,往往以“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等问题为主,对此,孩子并不需要做过多的思考,易造成孩子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往往使活动枯燥、乏味,压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多样性的提问如突破常规的问题、预想后果的问题、替换取代的问题等等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办法?”“你看看会怎样?”等等则能使幼儿学会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活动的情趣,激活了孩子的兴趣与思路。我在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时,有意的改变以往封闭式、暗示式的提问,而更多地采用了以下几种提问,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生成性提问

在活动中老师应该细心的观察到幼儿关注了什么,在预设的问题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时候,老师就要及时调整提问的内容和方式。往往,活动中生成的问题,更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有利于激发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如:一次美术活动,我神秘地在纸上画了一个圈,便问孩子:“你觉得这个圈象什么?”“我觉得象汽车的轮子”“我觉得墙上的钟。”“我觉得象小朋友的脑袋。”“象碗、象毛毛虫、象空中花园……” 孩子们的想法很多,想象力也非常的丰富。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它让幼儿对此进行大胆地想象。接着,我又问:“那么,你觉得这么一个一个的圈会变成什么呢?“我觉得它会变成美丽的画。”“它会变成小动物,会变成麻球,会变成小鱼……追问:“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 在孩子的想象下,我完成了这幅画,而在我添画的过程中,就听见孩子们在轻轻惊叹“哇”。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作为孩子大朋友、小伙伴的我,就必须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在与幼儿问题回应的一去一回中,去倾听孩子的声音,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进一步引导、启发幼儿的想象。

二、双向式提问

双向式问题就是允许幼儿向教师和同伴提出疑问。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疑。”著名科学家李正道也指出:“什么是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我们改变了以往由教师单向提问的方法,鼓励和引发幼儿质疑,让幼儿自己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

例如,养金鱼的活动中,孩子们总是惦记着金鱼,还有幼儿拿各种东西给金鱼吃,可是几天后,金鱼死了,孩子们在难过之余,感到很奇怪,同时我也借机预设了一次“金鱼吃什么”的集体活动,在活动进行时,徐意借助他的生活经验伤心的问老师:我们喂金鱼东西吃了,为什么它还会死了呢?它到底吃什么呢?我把孩子提出的这个问题顺势地推给了其他孩子,并请他们共同帮助揭开金鱼的秘密,没想到,这种方式真灵,孩子们一起讨论起了“金鱼吃什么?”的问题。开始,幼儿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金鱼吃水草。”有的说:“金鱼喝河里的水。”有的说:“金鱼吃河里的小虾。”还有的说:“它吃龙虾。”这一问题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辩。由此可见,让幼儿发问能有效地激活思维,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让幼儿主动学习。

三、探索性提问

幼儿都有好想象的特点,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幼儿期儿童的想象活动中开始出现一些创造性因素,他们的想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物象上,而是在他们所熟悉的知识空间到处遨游,因此老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启发性,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例如:在教《掉下来》这一活动时,我尽可能多的准备了一些材料,让幼儿通过玩各种物体,然后让他们思考:物体向上抛以后会怎样?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向上抛后都会落下来呢?落下来是不是都一样?开始小朋友的回答并没有完全的统一,有的幼儿说有的物体向上抛以后不会落下来,有的幼儿说物体向上抛以后要落下来的。那物体向上抛后到底要不要落下来呢?于是我就告诉小朋友老师这里有许多材料让他们来玩,从玩中来发现秘密。通过让他们多玩几次,多进行思考。最后让小朋友自己来的出结论:所有的物体向上抛后都会落下来,重的东西落的快,轻的东西落得慢。接下来我就问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物体向上抛后都会落下来有的快有的慢,如果用记录的方法来把它们记下来该怎样来记呢?李高宇马上告诉我落得快的东西用直线来表示,这时金文韬对我说:“老师,落得慢的东西用曲线来表示。”这个概念不是由我直接灌输的,而是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感知、获得直接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兴趣。在活动中我设法引导幼儿能以科学的的态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让幼儿的结论。这样的提问既有指向性,又有探索性,能使幼儿从多方面去思考和探索,并在活动中操作感知,比较得出科学的结论,体验成功的喜悦。

开放式的提问,没有现成答案,不受语言和情节的限制,既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又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判断、推理,以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另外,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提问:“你喜欢……,为什么?”等判断分析性问题;“如果……,你会用什么办法?”等假设性问题以及创造性问题等等,引发幼儿掌握概念,进行判断、想象和推理,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活动中的提问应在激发幼儿对活动内容、过程、的兴趣,巧妙地把幼儿的无意性、偶然性和不稳定性的兴趣转移,转化为有意的兴趣,使幼儿在发散性思维的同时集中注意地去思考、探索,寻找正确的答案。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金鱼物体小朋友
可爱的小金鱼
找茬儿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