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的方程式

2014-10-31 05:42徐荣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陶行知老师孩子

徐荣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现实。教育需要思想,需要用行知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风险。教师对孩子的哎,不是出自个人的感情,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鱼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般无可阻挡的力量,创造出我们逛会和伟大的事业。

一、教师的爱首先要了解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过:“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我们现代的教育也必须和陶行知所说的一样,要有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出有各种各样不同、分门别类的人才。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代的教育应该向三百六十行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使其最终成为三百六十行中的状元。当然要使他们成为状元,一是要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二是要有适应行业的特点、技术和技能。每一个孩子的脾气、性格、爱好、家庭教育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对待每个孩子都要仔细观察、了解他们,使他们在学校能受到良好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从中受益。比如有的孩子在学习中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给予鼓励和鞭策。有些孩子,特别是在家受父母过于宠爱的孩子,你如果对他们态度暴躁、方法简单、言语粗俗,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耐心、细致、多方配合的教育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二、教师的爱是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请假。对孩子的尊重意味着不利用,不强迫,教师按照孩子本来的特点正确看待孩子,使之按他们的本性成长和发展。关爱孩子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对孩子的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孩子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在对待后进生态度上,要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孩子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孩子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孩子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孩子及调皮的孩子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使孩子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

我园俞老师和姚老师在上课时,专门抽出时间让孩子谈自己的想法,老师没有做出标准的范例,也没有限制应该怎样说,不应该怎样说,只是创设一个交际环境,鼓励孩子大胆展示自己、介绍自己。老师既担心孩子受拘束,课堂不活跃,又担心孩子太随便,说起来无边际。结果却不是这样,孩子理解了老师的意图,纷纷上台发言,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个性。解放儿童的时空,给他们提供广阔的活动天地,让他们去展示、锻炼自己,把封闭、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真实,在那里懂得“事怎样做便怎样学”。会学习才能创造。。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孩子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孩子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孩子听的教学模式,把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会生学。三、教师的爱是让孩子学会创新、焕发活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之弊端。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与肢体的活动连在一起的,它犹如活泼稚嫩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但传统教育往往以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急切情绪,加以不适当的干预,或限制时空自由,或束缚手脚行为,或恶语直伤心灵,使其压抑、萎缩、扭曲。要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孩子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和旧做法。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可以说是他找准了旧教育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竭,像山泉枯竭一样。”可见,教师对孩子实施关爱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成功的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从小就沐浴中在爱重的孩子日后也会将爱给予别人。只有爱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的道路充满阳光;只有爱的教育,才会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只有爱的教育,才能让孩子热爱他所生活的世界。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彻底献生精神,把满腔热忱和真诚爱心倾注给每一个青年学子。一个“爱”字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要教好孩子,爱是基础,爱是主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教导孩子。教师不能把孩子看成是管理的对象,受教育的对象,站在你面前的总是一群天真无邪、浪漫如花的孩子,他们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他们需要心灵的沟通,需要情感的交流,缺乏感情,缺乏尊重,缺乏爱的教育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因此,做好一名好老师,必须广施爱的甘霖,以高尚的情感感召孩子,以和谐的环境陶冶孩子,以丰厚的知识哺育孩子,以满腔的热忱关爱孩子,像陶行知那样,把“爱”洒“满”天下。

现在,作为教师的我,要努力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武装自己,塑造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把教师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工作的信念。从现在起,用心用爱去做每一件事情,让爱到处传递,有时候教师一个会意的微笑,一种亲切的语调,一道信任的目光,一声热情的问候,一番真诚的鼓励,都会使孩子感到教师的哎,罗素说“凡是缺少师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爱,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竟有如此神奇的美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为之奋斗一生。

【作者单位:昆山开发区东部新城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陶行知老师孩子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六·一放假么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