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界提升素养

2014-10-31 05:53夏婷婷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年龄特征美术教学内容

夏婷婷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学模式也应随时代而改变,在教学中,基于儿童视角,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采用能使学生快乐,符合学生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富有时代教学气息的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能长久的保持下去。

一、注意教师的形象、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1.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穿着打扮,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作为美术老师,不是奇装异服能代表你与众不同,要注意自己的品位,在着装上要高雅和谐,同时不能出口脏话,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大方得体,面貌饱满热情,处事宽容豁达;时时处处体现美术老师的不同风采,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榜样;同时,对待学生要有耐心,要热爱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这样学生才会接近你、喜欢你,热爱你的课。

2.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形象,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示范,如果自己做不好,画不好,学生怎么会相信你呢?你又怎么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呢?在教学五年级时,有一课教学国画,我在事先准备好了笔、墨、纸、砚等,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帮我把毛毡挂起来,把宣纸压住,我画了牡丹、虾等大小国画作品,学生看了非常激动,都跃跃欲试,兴趣很大。接下来我让学生把课前自己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开始画,我到每个人的座位旁,看学生画,不好的地方我会及时帮他们改正并给予评价,画的好的学生及时表扬,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国画技法,完成一张作品。整个课堂学生情绪既高昂又很安静,教学效果很好。

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

由于受地域所限,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不一定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上,因为课本上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更好的教学内容。当然,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在上第10册《我设计的图书封面》这一课时,由于学校电脑没有这种软件,所以我让学生用手绘来表现,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说说以后自己想做些什么,学生踊跃回答,有的想做设计师,有的想做航天飞行员,有的想做老师,有的想做模特,还有的想做企业家等等,我让他们先当个设计师,考虑怎么把现在的图书封面画出来,怎样才有代表性,然后再表现出来,学生分组讨论,在总结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回答,画出来的效果也很好。所以,我觉得要灵活的运用教材,灵活的选择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使学生愿意上美术课,并保持长久的兴趣。

同样,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要深刻的理解要教学的内容,提前设计好要用的方法,而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展示他们最美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不能只靠课堂内的教学,还要把教学扩充到课外,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难,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太难完成的教学任务,太复杂的教学过程,都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所以,愉快和轻松是美术学科赢得学生喜爱的法宝。

在我们学校,我和其他美术老师一起搞了一些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每逢重大节日,每次课堂作业,我都会选出优秀作业进行美术作业展,其他还有儿童画展、水墨画展、素描展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四、注意因材施教,给学生艺术表现空间

作为美术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发展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能力有强有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赢得学生的青睐。注意一些有个性的特长生,对他们进行特别辅导,使他们得到正确教学,不走弯路。

因此,作为美术老师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画画,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把学生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把他们的兴趣调动起来。在让学生做手工时,我让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废旧物品,上课时就有东西可用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使学生受到长久而不间断的艺术熏陶,让他们感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艺术元素无处不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接受美术教学。

【作者单位: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年龄特征美术教学内容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素描头像四分之三、侧面正面、年龄特征等画法解析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运动技术教学衔接性与年龄特征